试论公司破产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09-11 01:43:23

试论公司破产制度的思考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里,少数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使企业走向破产境界。本文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司破产制度,特对破产制度的法律特征,破产申请和管理的规定,以及破产预防程序,并要做好破产后职工的善后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破产制度;法律特征;预防程序;职工的善后工作

一、破产制度的法律特征

破产的概念是指债务人以及其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事实(简称为资不抵债)。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于1986年12月2日制订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从法律事实看,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的金钱债务。表现有三个要素,首先,债务的存在,是企业陷入破产的前提。其次,该债务的标的必须是金钱。第三,该债务应是到期的金钱债务。

2、从主体看,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债权人。假如债权人只是一人,它可以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请求,法院按照一般的民事规范处理就足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必实行破产制度。

3、从破产制度的功能看,能使全体债权人得到公平合理受偿。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破产制度能压制所有债权人相互间争先恐后行使债权的混乱局面。在破产程序开始后,各债权人的债权,只能依申报债权的方法,在破产程序中得到清偿。破产法既不容许债权人要求个别强制执行,也不容许债权人有任意清偿的行为。全体债权人的债权,在破产管理人的公平安排下,受到平等的保障。未能受偿的残余债权,其损失也公平分配,由各债权人分担。

4、从程序看,破产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执行制度。这种强制执行制度与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有三点区别:其一,执行的标的不同。民事强制执行制度通常以债务人特定的财产作为执行的标的。而破产强制执行总是以债务人全部的财产作为执行的标的。其二,执行的目的不同。民事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别债权人的要求;而破产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债权人的要求。其三,执行人不同。民事强制执行只能由法院担任执行人;而破产强制执行主要由破产管理人担任执行人。

二、破产申请的提出和管理的规定

破产申请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宣告债务人破产的请求。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二章对破产申请和受理作了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破产申请人的资格。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债务人均有权提出破产申请。

2、关于提出破产申请应具有的条件和内容。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时,应当提供关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以及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的有关证据。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应当说明企业亏损的情况,提交有关会计报表、债务清册和债权清册。

3、关于人民法院发出通知和公布公告的义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在10日内通知债务人并公告;在收到债务人提交的债务清册后10日内,应当通知已知的债权人。

4、关于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为了便于破产案件的审理,法律必须对申报债权的期限作出统一的规定。我国破产法根据对债权人通知方式的不同,规定了两个期限。已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申报债权。

5、关于债务人应履行的义务。由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后,应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企业亏损情况的说明,以及有关会计报表、债务清册和债权清册等材料,以便人民法院全面了解债权、债务情况。此外,债务人如为其他单位担任保证人,应当转告有关当事人。因为濒临破产的企业,由于其财产状况恶化,已丢失了为其他单位担任保证人的能力。债务人有义务在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后五日内,通知有关当事人,使他们知道这一情况。

6、关于其他民事执行程序的中止。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它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如果不中止其他民事执行程序,继续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变卖等,就会妨碍破产案件的审理,也会导致债权人之间不公平的清偿。

7、关于对债务人清偿行为的限制。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对部分债权的清偿无效。但是债务人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除外。

三、破产预防程序

企业破产,特别是大企业破产,给企业的投资者、职工、债权人,以至整个社会都会带来严重后果。特别对社会来讲,减少了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增加了失业人员。鉴于此,我国《企业破产法》对破产预防程序作了专门的规定。

为了挽救企业,避免因清理破产财产所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由债务人提出财产状况说明书、清偿方案和担保,经债权人会议通过,达成协议,中止破产程序,延期或部分偿还债务,给予破产企业重新振兴的机会。和解协议应由企业向债权人会议提出草案,经债权人会议达成协议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其一,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由企业和债权人会议双方协商一致。其二,和解协议必须经人民法院认可。人民法院在审查和解协议内容时,除了要照顾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利益和愿望外,还要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就是否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审查。其三,和解协议必须由人民法院以公告的形式进行公布。人民法院公告之日,是和解协议生效的具体时间。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程序法方面效力来看,当和解协议生效后,破产程序即为中止,企业进入整顿阶段。在整顿期间,如果没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债权人不得重新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对该企业进行破产宣告的申请。从实体法方面效力来看,和解协议依其内容变更了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和债权人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变更协议的内容,都必须按协议的有关规定履行。

企业的整顿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主持。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组成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企业整顿的日常工作,以加强对企业整顿工作的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整顿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顺利进行,被申请破产的企业应当在上级主管部门主持下,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整顿方案。并且必须把企业整顿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

企业整顿期满,不能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宣告该企业破产,使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企业在整顿期间,如发生不执行和解协议;或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债权人会议申请终结整顿的;或者实施无效行为,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人民法院应作出裁定,终结该企业的整顿,宣告其破产。

四、企业破产后对职工的善后工作

企业破产后的职工善后工作,是保障破产法实施的重要环节。但是,公司破产后,公司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已不存在。所谓公司破产后的职工善后工作,是指政府必须建立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职工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妥善安排破产企业职工重新就业,并保障他们重新就业前的基本生活需要。公司破产,职工成为待业人员,这虽然不是好事,但又是商品经济不可避免的事。这些待业职工重新寻找就业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劳动部门介绍就业;二是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三是自谋职业。

因企业濒临破产、和解与整顿而被精减的职工,以及因企业破产而待业的职工,在没有得到重新就业机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领取待业救济金,以保证基本生活。

若待业职工重新就业(包括从事个体劳动)即停发待业救济金。至于即将退休的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在待业期间符合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其待遇和已往退休的人员一样。

上一篇:防止运行人员误操作探讨 下一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