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09-11 01:37:39

形成性评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广大专家和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研究不断进步,评价方式也不断增多,其中的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形成性评价应如何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何意义?下面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关于形成性评价概念的理解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与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比较,它测试的次数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重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育教学过程及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实施形成性评价,需要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予以有步骤的帮助;对已经掌握的学生要进行强化和鼓励,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掌握和学习。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来判断,同时也辅之以日常作业和评价者的观察来共同完成。[1]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行修订和完善的依据。形成性评价注重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强调重复的过程;它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寻求如何识别有意的变量;它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界定并不一致,但是都强调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是一种过程的评价;同时它注重改善教学环节,而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步骤

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不少中学教师和学生认为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背多分”,中学历史学习捷径是死记硬背。这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既不能有针对性地矫正教学中的缺陷,更不利于学生及时地解决学习困难。它只有选择的功能,而不具备发展的功能。[2] 形成性评价的引入使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为了保证评价客观有效,形成性评价要求在一个时间段(一周或一个月)或一个单元、一课时后,以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多次或多种方式的评价,使教师及时发现并修正、完善教学计划;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解决学习困难。一个好的形成性评价一般由明确的评价目标、可操作可实现的评价方案和有效的实施评价三个步骤组成,历史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也不例外。

1.确立评价目标

历史教育评价就是按照预定的教学教育目标对接受过教授的学生的行为和个性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评价课程计划和做出判断,帮助指导、咨询和个别教学。[3] 除此之外,形成性评价的目的还包括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反馈改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和学会历史学习和评价的方法、提高能力、形成历史认识等,实现这些目的的基础就是确定一个合理的形成性评价目标。

首先,评价目标应该完整具体,易于操作。一般来说,评价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行为的主体,即主体是学生。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由于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评价的重点也是看学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二学生作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自评来了解自己完成目标的程度。这方面也体现出形成性评价的优势所在:在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之上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程度的目标。而其他评价方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会有一个默认的评价标准,甄别和选拔功能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二是主体的行为,即该主体所要完成的任务。要说明学生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方式来完成什么任务,这更多的是针对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的评价。这要求打破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格局,提倡和创造多种评价方法,例如学习档案、历史调查、历史剧演绎和小组交流讨论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三是行为的结果,即主体通过学习应达到的标准或程度,例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习能力是否提高、情感是否得到升华等。

其次,评价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历史教学目标有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等,针对不同的目标又分为了解层次的、理解层次的及运用层次的等。形成性评价不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绝对评价,它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过程,通过对具体子目标、浅层次目标的评价,然后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等,即通过一个个子目标的实现以达到最终目标的要求。此外,在注重描述性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与量性评价的结合。这样才会使评价更全面、更合理,达到评价应有的目的。

再次,评价目标应该与历史学科结合。作为历史学科的评价,一定要与历史学科的内容紧密结合,一些与学科关系不大的评价内容就不要轻易写进评价目标之中,如上课不迟到等。还要与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相结合,如让学生讲历史小故事,重点应是增强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而不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性评价是一个细致工作,因此在目标确定方面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评价目标。

2.制定评价方案

有效的评价方案将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追求和达成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制定一份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以教学和评价目标为依据,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评价材料或确定评价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内容。

第二,可事先告知学生评价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

第三,要有适当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方式,以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和后期评价分析的需要。

第四,教师要积极做好预设,尽可能地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以便为后期调整教学计划做准备和参照。

3.实施评价

实施评价包括两步,第一步主要是把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试、小论文、历史调查及课堂讨论等)与教学和评价目标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出现差距的具体原因。第二步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为调整或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做准备。在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时,最好能让学生一起参与,这样学生既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还可以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使学生明白,参与形成性评价不但是课程教学的要求,而且是学会学习的表现。此外,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激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评价的语言和方法对学生应起到激励作用。第二,导向性原则。关注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重要作用要素的指导。第三,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原则。形成性评价活动可以有机地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避免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第四,关注学习过程的原则。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使学生重视过程,从而优化过程。

上一篇:浅析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下一篇: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