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肠溶缓释片制备工艺及体外施药机理的研究

时间:2022-09-11 12:33:09

叶酸肠溶缓释片制备工艺及体外施药机理的研究

摘 要 在本文中,探讨了叶酸肠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以及其体外施药的机理,以叶酸的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拟合方程对叶酸肠溶缓释片的释药机理进行研究,判断缓释片的释药行为。

关键词 叶酸肠溶缓释片 制备工艺 体外施药机理

中图分类号:R944.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材料

1.1.1药品材料

叶酸标准品、叶酸原料药、羧丙基甲基纤维素、淀粉、糊精、乳糖、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钾、乙醇、分析纯、色谱纯、水等等。

1.1.2仪器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片剂四用测试仪、超声波清洗器、高精度电子天平、数字酸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等。

1.2研究方法

1.2.1制备工艺步骤

取出处方量的叶酸以及其他辅料,进行充分搅拌均匀,加入乙醇制成软材,乙醇浓度为80%,进行12目晒制颗粒,进行烘干,温度为40摄氏度,进行整粒,加硬脂酸镁搅拌均匀,压成片状,控制其硬度为7-8N之间,获得了叶酸缓释片,每片叶酸缓释片的叶酸含量为0.4毫克。

1.2.2供试品溶液

拿出上述所制成的叶酸缓释片5毫克,放进量瓶中,加入氨溶液,进行溶解,氨溶液的浓度为0.5%,量为15毫升,然后加进蒸馏水进行稀释,摇匀,获得了供试品溶液。

1.2.3标准品溶液

拿出叶酸标准品5毫克,使用高精度电子天平进行称定,放进量瓶中,加入氨溶液15毫升,浓度为0.5%,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摇匀,获得了标准品溶液。

1.2.4色谱条件

色谱柱采用了TC-C18柱;紫外检测器;采用了磷酸二氢钾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混合,磷酸二氢钾的量为6.8克,氢氧化钾溶液的量为70毫升,浓度为0.1mol/L,加入水进行稀释,控制稀释后的量为850毫升,调节酸碱度到6.3左右,再加入水进行稀释,获得1000毫升的溶液,以此作为流动相;保持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是254nm,色谱柱温度在25摄氏度,进样量为10ul。

1.2.5线性关系检测

从标准品溶液中拿出0.5、1、2、3、4、5ml分别放入量瓶,加水稀释到5毫升,摇匀,按照色谱条件拿出进样量进行测定,对测定的结果进行记录,获取了以下的线性方程:y=20538x+1.5085,r=0.9999.通过线性关系检测,得到的线性范围在22.6-226ug/ML。

1.2.6仪器精密度的测试

按照不同时间段、不同检测仪器取出供试品溶液进行混合,按照色谱的条件连续测试5次,记录每次的峰面积,计算其RSD。通过测定显示,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1.2.7叶酸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

选择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溶出介质,量为100毫升,酸碱度为6.8,温度为37摄氏度左右,转速为每分钟100r,在0.25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2.5小时、3小时分别拿出溶液,量为5毫升,使用微孔滤膜进行过滤,然后使用空白介质溶液进行补充到5毫升,再取出续滤液进样10ul,按照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对不同时间段的叶酸释放率进行计算,并且绘制溶出曲线。

1.2.8叶酸肠溶片体外施药机理

(1)施药机理模型:有三种模型,一种是零级模型:Mt/M=kt;一种是一级模型:Mt/M=1-e/kt;第三种模型是:Mt/M=k/t。t代表时间,Mt代表在t时刻药物释放出的量;M代表的是最大的释放量,k为常数。

(2)对叶酸肠溶片的施药机理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模型的计算与分析,全面的考虑了药物扩散与溶蚀的作用,因此对于药物的施药机理的描述是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的。

(3)动力学拟合的过程:利用模型进行线性拟合,这是研究施药机理的主要方法。把叶酸肠溶缓释片的释放曲线与零级模型、一级模型进行线性拟合。

2研究结果

2.1动力学拟合的结果

叶酸肠溶缓释片释放叶酸的药理行为与模型的线性拟合程度最为理想的模型是第三种模型,比较理想的模型是零级模型,线性拟合度最为差的模型是一级模型。由此可见,叶酸释放药理的行为模型选择第三种模型最为合适。

2.2分析叶酸释放药理的行为

采用分析的模型为Mt/M=ktn。n代表的是表征释放机制的特征参数,当n在(0.45,0.89)区域的时候,叶酸的释放机制处于扩散与溶蚀共存的状态;当n在0.45以下的时候,叶酸的释放机制处于扩散的状态;当n在0.89以上的时候,叶酸的释放机制处于溶蚀共存的状态。

3研究结论

叶酸缓释片的处方包括了糊精10%、乳糖25%、HPMC1.75%,进行充分搅拌均匀,加入乙醇制成软材,乙醇浓度为80%,进行12目晒制颗粒,进行烘干,温度为40摄氏度,进行整粒,加硬脂酸镁搅拌均匀,压成片状,控制其硬度为7-8N之间,获得了叶酸缓释片。叶酸释放药理的行为模型选择第三种模型最为合适:Mt/M=k/t。

4结语

综上所述,叶酸肠溶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性,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萍,王和,袁粒星.产前诊断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04).

[2] 孙淑娜,桂永浩.叶酸缺乏导致人类先天性异常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6).

[3] 张淑敏.叶酸与妊娠[J].继续医学教育,2006(34).

[4] 余有贵.叶酸的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J].邵阳学院学报,2002(06).

[5] 汪锦邦,顾鹏,章德宏,李东.叶酸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0(05).

上一篇: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的简单分析 下一篇:Thompson―Lampard定理:内容及若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