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自主理念 凸显情感地位

时间:2022-09-11 12:11:34

倡导自主理念 凸显情感地位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的是学生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但是现在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用心去感受生活,他们觉得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动人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枯燥无味,情节胡编乱造,很少有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指导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入手。

关键词:真情实感;感受生活;自主理念;情感地位

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忽视了“人本”思想、生活实际,忽视了“人本”情感的心理需求。而作文教学成了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新课标对写作教学作了重新要求,其中明确地凸显了情感主体的地位。下面我就情感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激发学生,触动真情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学生缺少感动,缺少倾诉和抒发的冲动,他们沉睡的心灵没有被唤醒,冷藏的思想没有被解冻。

教师应善于煽情,适时适机地点燃学生情感的导火索,自己倾情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动情。

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挖掘范文佳作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和作者以及文本产生共鸣,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在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画面。如,在教《我与地坛》这一课时,我对学生说:“母亲想帮助儿子,却不知道怎么帮;想替儿子受苦也无奈不能;她只能无言地帮儿子上轮椅车,悄悄地注视儿子的背影及焦急地四处张望儿子……她只能默默地注视,无助的祈祷。此时我们看到一个坚韧又伟大的母亲心甘情愿为儿子默默承受着一切,毫无怨言。而这些,都是儿子多年后才意识到‘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平凡智慧的母亲一直默默为儿子承受加倍的痛苦,而当儿子猛然醒悟时,母亲已经不在了。字里行间蔓延着淡淡的忧伤和自责。”然后将文中母亲人到中年的凄苦;为“我”(残疾的儿子)担忧;无力帮我的无奈;背后默默的相望祈祷;母亲去世后我痛苦的悔恨等,这些画面反复研读,再从中加以渲染,以情激情,让学生回味自己生活中拥有的情感画面,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勾起学生的触动,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记忆,让封闭的心灵涌动起来。这样历历往事如在眼前,难忘话语好像响在耳畔,真实的情感才会在作文中流淌,才能感动自己,感动读者。

教师可以带着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讲述亲身经历。在教师的人生经历中,承载着更多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感悟,将感动过自己的经历去告诉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老师的感动。记得在讲“真情”话题作文时,首先我讲了一段我的亲身经历。在我参加工作后,每当与年近六旬的父亲去散步时,父亲总是走在我的左边。有时我走在了左边,父亲会轻轻地又走到我的左边。观察很长一段时间后,我问父亲为什么,他淡淡地说,左边靠近车道,右边靠近人行道。说完这个片段,我的声音哽咽了。学生们被我的真情所感动,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们说出了一个又一个原来从没有体会到的真情,有的学生是边说边哭。这时我知道,他们终于动了真情,沉睡的心灵被轻轻地敲醒。然后,我要求学生将刚才所想到的画面,加入自己的情感,用文字描述下来。通过教师精彩的讲解、动情的描述,学生能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枯竭的情感也会灵动起来。

二、引导学生,体味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但是现时大部分学生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察而不觉,以至造成写作材料单一、老套,甚至胡编乱造,表达起来也显得虚假、空洞,没有真情的流露。

如写到父爱母爱,就是“一个风雨之夜里自己发高烧,父母冒雨送自己去医院,自己是如何的感动”的内容。写同学的友情,就是“为一支笔闹矛盾,后来同学转学自己后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更有甚者杜撰父母双亡、自己双手截肢之类耸人听闻的“悲剧”,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他们永远在写别人,从不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笔者看来可通过小练笔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体验。面对我们的学生难以体会到生活中的真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观察。将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一点点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文章不要很长,但一定要有能打动自己的句子。七年级开学,我就要求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同学,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学写出来,字数不限,但一定有一个句子能打动自己。记得因为是刚开学,学生们互相并不认识,很多学生在练笔中都是对同学进行外貌描写,于是有学生这样写道:“那是我看到的最美的一张脸。”就这一句话,说明他在观察同时也在思考,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视而有感,听而有悟,察而有思,写出来的文章不再干瘪无味,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灵性。

三、鼓励学生,道出真情

写作是个性鲜明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心灵的抒写、精神的独白。

我们要打开套在学生心灵上的精神枷锁,开启他们作文手脚上的镣铐,呼唤“小我”的觉醒,个性的张扬,真情的回归。

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的一个个体,学生也不例外。现在的高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这个世界刚刚有了自己的认识,对家长、老师、同学,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对异性有了懵懂的憧憬。他们刚刚萌生了一点写自己感情的念头,但又吃不准是否“健康”。于是乎,不是写大感情,诸如“看到人类环境恶化,我为人类悲哀”,就是写公众感情“祖国啊,我的母亲”,有的干脆就“借用”别人的感情,默写背过的一篇范文交给老师。而将自己的真情埋藏在心里,难以在作文中表露出来。

学生也有七情六欲,在他们的成长中有成功和喜悦,也有困惑和迷惘、阵痛和挣扎,这些情感都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宝库和写作情感的源泉。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都可以倾诉;对社会阴暗的批判反思,对人性人情的诘问疑惑,种种“题材”都可以涉足。只要思想是袒露的,情感是鲜活清纯的,即使题材、思想、语言有那么一点“出格”“越轨”,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情感指向,以宽广之胸、宽容之心,加以容纳,加以爱护,大方地加以褒扬。记得在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中,有个学生在文中用很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对异性的向往,因为是他自己亲身的体验,所以这篇文章语言真切而动人。我将这篇文章大胆在班上宣读,同学们刚开始时窃窃偷笑,我并不阻止,反而更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我对文章的语言给以高度的评价。渐渐地偷笑声没有了,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这时我告诉学生,在这个年纪,有这种思想并不是过错,是正常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中能真正体验到抒写后的愉悦和倾吐后的畅快。

作文教学应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多彩的。

作文教学中用情去触动学生的心灵,精心的小练笔体味生活点滴,热情洋溢的鼓励使学生写出真心,道出真情。

那时,我们将会看到――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凸显。

参考文献:

陶文鹏.唐诗鉴赏[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浅谈煤矿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