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减法》在新课标下之教学设想

时间:2022-09-10 11:07:48

《有理数减法》在新课标下之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下面就《有理数减法》这节课的内容及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减法》这一节,是《有理数》一章中承上启下的一节.首先,它是加法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其次,它也是以后乘法运算的准备内容之一.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关系到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这一节符号法则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基本功训练.所以,我们必须把《有理数减法》这节内容,放到整个中学数学的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这一高度去认识.

2.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并理解这一原理的意义,能直观地推导出减法运算法则.

技能目标:利用有理数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的原理,推导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思想感情目标: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所以通过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立与统一的基本哲理;初步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3.本节教材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就有理数减法这一节课而言,运算无疑是它的重点.而在运算过程中,必须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比加法的运算意义和运算法则更加抽象,而且数的符号的运算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和减法法则,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设想

根据新课标要求,设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分析了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后,就是组织教学了.

本节内容为新知课.教学上应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在这一节课里,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而展开.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和法则,都是为掌握运算方法服务的.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和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是本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的总体设计应是逐步化解和突破难点,而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启发式教学法.

这一设计意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体现出来:

(1)引入新课前,应先做一些必要的铺垫.通过复习有理数的加法以及小学学过的加减互逆运算来实施这一铺垫.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的复习,然后运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原理,自然过渡到减法运算,让学生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本人的看法是,这个法则不宜过早出笼,应先让学生在运算中对这个规律有点感性认识,待学生基本上会减法运算后,再归纳出法则.这样处理,不但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教学总体设计的要求:逐步化解难点.这是体现教学总体设计要求的关键一环.

(3)从加法运算过渡到减法运算的过程中,应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中自然流露的,而不是刻意追求的.事实上,在引入新课时,就已经展开启发式教学了.

(4)适当点出转化思想,但应注意适可而止,不可拔苗助长.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5)分析、讨论、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巩固性的练习和小结.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因各人的教学风格不同,对教材的处理也不尽相同.能够使学生轻松掌握一节课的内容的教学设计就是好的设计.

三、学法浅见

对学生而言,学好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带符号的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还不太习惯,所以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学会,在对比中求知.例如加法与减法对比,带符号的运算与小学的算术对比.最后让学生懂得,带符号的有理数的运算,与小学的算术运算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有理数的运算要先确定符号.

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纠错,在纠错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一般来说,学生对数学法则是易记的,但应用上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关键的问题是符号问题,所以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应注重符号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用符号训练来巩固法则,用法则来纠正错误.

上一篇:从勾股定理应用课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下一篇: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