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体会

时间:2022-09-10 09:37:18

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体会

摘 要 目的:观察挂线造口术和传统术式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收治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观察组采用挂线造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优于传统术式,患者依从性好。

关键词 前庭大腺囊肿 脓肿 挂线造口术

前庭大腺囊肿、脓肿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前庭大腺导管因慢性炎症及上皮化生等引起腺导管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腔而形成,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并反复发作,均需手术治疗。如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易复发,现采用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2010年收治诊断为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患者68例,其中囊肿44例,脓肿24例。年龄21~54岁,平均34岁,均为单侧,直径3~7cm,病程10天~9年,平均1.8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手术方法:观察组行挂线造口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皮肤黏膜,用2%利多卡因5ml在患处处女膜外,小黏膜面囊肿(脓肿)最低点浸润麻醉,并做长2~3mm切口深达腺腔,排出囊液或脓液,用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腺腔后,用中弯止血钳由切口穿过腺腔达顶端,在顶端作浸润麻醉后,于小黏膜面做长约2mm的切口,止血钳穿出,将备好的两条乳胶条分别穿出两切口,于腔外固定。乳胶条固定不能过紧,以免两口间组织缺血坏死或切割。对照组行常规前庭大腺造口术或切开引流术。

术后处理:观察组术后处理,可住院或门诊,术后前2天,每天于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腺腔1次,以后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2次,共10天。并予口服或静脉抗感染治疗5天,10天后拆除引流条。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需住院3~5天。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未诉明显疼痛,术后冲洗也未诉疼痛,无需换药,术后很快恢复自如活动。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3~5天,术后每天换药1次,因换药时需取出及填塞引流条,患者有明显疼痛及不适感,术后5天恢复自如活动。

两组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组术后10天来院拆去引流条,造口处皮肤、黏膜愈合良好,局部无压,痛开口保留。造口直径2mm,成功率100%。随访术时间3个月~1年,无1例复发,无性生活不适感。对照组有2例复发,给予挂线造口术治疗后未复发。

讨 论

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作用,由于炎症及上皮化生等引起腺导管堵塞、腺体分泌潴留、囊性扩张而发生前庭大腺囊肿,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并反复发作,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传统的囊壁剥除术,因易出血、破坏腺体功能、需要住院治疗等原因,现基本不用。而常用的袋状造口术较挂线造口术复杂,平均耗时长,由于外阴血供丰富,术时极易出血,且术后3~5天内每日需换药、更换引流条以防造口闭合,术后疼痛时间长,给患者带来痛苦。挂线造口术手术简单易行,伤口小,不需缝合,手术时间短。挂线既有引流作用,又能达到造口之目的,术中出血少,术后不需换药及更换敷料,术后疼痛轻,患者易于接受,去除乳胶条后,创缘愈合好,无出血,造口不闭合,留下的开口保持前庭大腺功能,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此术式给患者带来极大方便且能降低医疗费用。故前庭大腺囊肿“挂线造口术”操作简便,效果佳,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7-258.

2 方燕,王豫黔.挂线造口术在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治疗中的体会[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3):238.

上一篇: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15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3种治疗宫颈糜烂方法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