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春季异常心理现象

时间:2022-09-10 08:45:13

读懂春季异常心理现象

春季气温回升,冬天的压抑情绪也被艳阳高照一扫而空,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出现异常亢奋,也要注意:这可能是出现了心理疾病。

为何心理疾病“喜好”阳光明媚的春季?

春天,草长莺飞,本是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季也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半数以上的人群在春天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失眠、疲倦、健忘、情绪低落、好冲动、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这个季节很容易被诱发或加重。

也有研究表明,春风频率过低,极易产生次声波,直接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春风还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使人体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导致精神失常。

读懂10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还与个人心理素质、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过往精神病史等因素有关。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或轻度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如果发现有以下的一些异常举动,就要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了。

1. 疲劳感

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娱乐即可消除。

2. 焦虑反应

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儿童,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谎言表现。

4. 强迫现象

有些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 恐怖感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有恐怖感,有时也想往下跳,这种想法如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 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 偏执和自我牵挂

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就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

8. 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 幻觉

正常人在紧张时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确认后能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不能视为病态。

10. 自笑、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三个方面入手调节心态

第一招:自我认识。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能正确感知自己内心的想法,是比较麻烦的事;如果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应对,那么就能够走出困惑。专家建议,有着郁抑、焦]等心理问题的人,首先要自我认识,不要逃避问题,然后想办法克服自己情绪上的困惑。

第二招:转移不良情绪,保持平常心。每一个人都会碰到压力,从而产生各种情绪。但如何才能调整好情绪,不让负面情绪毁了自己呢?首先以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面对,当心情好的时候压力自然而然就不是压力了。其次通过自我宣泄手段来缓解压力,例如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歌、和朋友聊聊天、出去唱唱歌,或者给自己放个小假等。最后,当这些自我调解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

第三招:运动、旅游减压。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是因精神受压抑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运动和旅游有较好的消除忧郁的效应,比如旅游能提高人的身心兴奋程度,激发乐趣,调节精神,促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使人欣喜和镇静。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爱情修行没有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