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结合Hct在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时间:2022-09-10 06:38:30

PICCO结合Hct在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Picco监测和Hct在容量管理中的演变。方法 观察34例进行Picco监测的患者,进行液体管理治疗,同时监测其Hct的演变。结果 随着治疗进行,Picco指标改变,当GEDI、ITBV较前上升或下降时,如果Hct较前降低或增加比例大于10%-20%,可作为其是否为容量负荷过重或者容量减少的方向判断指标。结论 Picco结合Hct的演变,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容量情况。

【关键词】 PICCO;Hct;容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67-02

PICCO(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即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是一种微创、连续、准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法[1],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只需要建立一条中心静脉和一条外周动脉插管,而这两条通道是在危重症救治中较常使用的,同时兼顾其他多项监测。第二,能动态、实时地监测PCCO(脉搏轮廓心输出量)、SVR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PPV(脉压变异)、SVV(每搏输出量变异)、MAP(平均动脉压)、dPmx(最大压力增加速度)和间断监测EVLW(血管外肺水)、ITBV(胸腔内血容积)、GED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PVPI(肺血管通透指数),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循环的状态。第三,较以往的漂浮导管操作简单且监测项目丰富。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还可用于临床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补液的实验检查依据。

液体管理是重症医学科危重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准确判断容量又是液体管理的前提[2]。故能较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是每一位临床医生的一项必须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得到一些关于容量的信息,比如:GEDI、ITBV、CVP、Hct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室使用Picco监测的34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19-74岁。诊断包括:感染性休克、心肌梗塞、重症肺炎、心源性休克、扩张型心肌病、肺挫伤等,其中有明确的活动性出血排除在观察之外。

1.2 方法 在排除明显禁忌症后,与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一般使用双腔导管)和右侧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接PULSION公司生产的Picco监测仪进行监测,每间隔6小时进行一次热稀释(冰盐水注射)进行矫正,并记录当时时间段的CVP、PCCO、GEDI、ITBV、EVLW、PVPI、PPV、SVV、MAP、dPmx。每间隔12小时监测Hct一次,并与Picco保持并行监测。

2 观察结果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白天在进行液体治疗的同时,CVP、Pcco、EVLW逐渐增加,Hct也在随着液体治疗后有所降低。在两次Picco监测出现变化时,当我们不易判断容量负荷时,观察Hct变化趋势,对了解液体容量状态,可提高其准确性。观察发现,当GEDI、ITBV较前上升或下降时,如果Hct较前降低或增加比例大于10%-20%,可作为其是否为容量负荷过重或者容量减少的方向判断指标。

3 结论

传统的CVP与心脏前负荷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够准确[3],指标仅仅能够提示血容量异常的可能,必须结合多种临床情况综合分析,需要临床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其主观性、随意性较强。在使用呼吸机治疗,咳嗽、躁动时均可影响CVP值的测定[3]。随着Picco的问世,EVLW、ITBV、PVV、SVV等参数的产生,对于临床医生有了客观性的指导方向。但可因为患者的不同阶段以及医务人员操作的误差,其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传统的HCT经常被用于失血及容量的初步判断,但具有其局限性,且受检验条件的误差限制。对血管内容量进行准确的评估是危重患者进行复苏治疗以及判断其能否从补液中收益的第一步[4]。结合以上两个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提高对容量情况判断的敏感性。通过观察发现,在ITBV、GEDI较前上升时,HCT同时较前有10%-20%的下降,在排除明显的失血情况下,提示容量负荷存在可能性大。反之,当ITBV、GEDI较前降低,且HCT较前上升时,提示容量的不足可能性大,在对于危重病人的液体治疗中,得到很好的评估,其对病情的判断准确性提高。本研究不足点:①因病例过少,样本的统计学有限。②提出的数据范围较粗略,有待进一步精确统计。今后的研究会更注重于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澄,王小毳.血管外肺水和胸腔内血容积参数的监测及临床意义.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05:25-319.

[2] 汪志刚,张燕,朱丽红.红细胞参数在危重病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作用.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05:25-277.

[3]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3:73-74.

[4] 朱英,刘长文,刘炳炜,郑永科,王剑荣.ITBI和GEDI评估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前负荷变化的局限性.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年6月第5卷第3期:248.

[5] 徐佳宁,石源,陈丽芳,黄钱焕.PICCO容量监测及CVP压力监测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疗效比较.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7月 第7卷 第14期1.

上一篇:三维适形放疗加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 下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