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能力的建构与教育机构改革发展

时间:2022-09-10 06:24:00

革新能力的建构与教育机构改革发展

摘 要:教育机构改革的一个重心就是建立机构组织和其成员的革新能力。如何必须对革新有一个真

确的认识?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教育机构领导层和员工的合作意识的统一问题,尝试证明在这个前提下,教育机构的革新能力可以建构在一个更加系统环境下。文章也给出几点建立革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革新能力 教育机构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革新的发生。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研究革新,它的主要类型,它的机制和它的效果,目的是致力于培养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的革新能力。革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组织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这个组织适应社会的趋势。通过事先的策略部署,它还可以增进组织的效能 (Waddell,D.,Cummings,T.,& Worley,C.2000,p.210),使革新沿着既定目标发展。然而,有些组织机构没有对革新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教育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组织,其革新能力应该涵盖有更多的新意。首先,领导层和普通员工在分别发展革新能力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统一沟通;其次,全体成员要有迎接变革的准备;最后,在培养革新能力的过程中,所有的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发展那些特性来处理革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革新能力的理解:什么是革新能力?我们经常用能力一词来解释人的智力水平和意愿,所以,革新能力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人对变革的态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具体能力,其目的是帮助提高理解力来应付变革。除此之外,这个词还应该有更广泛的含义。在组织内部,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一个系统中运转,革新能力也应该是组织的一个综合的素质,是一种预测变革,容纳变革乃至应对变革的综合能力。

革新的类型:研究革新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革新的机制。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对革新有不同的划分。基于变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把它分为计划变革和突发变革(D.Wilson in Kedian,J,2005);基于变革的效果,它可以被划分为发展变革,过度变革和革命变革三种(Todd Jick in Kedian,J,2005);也有人把革新分为间断变革和持续变革,这种划分可以非常方便的观察变革前后的不同状态。

革新存在的原因:一个组织的发展需要革新,所以,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在逐步的进行变革,尽管这些变革有时是细微的,有时是宏大的。革新的存在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满足全球化的需要。以笔者从教的这所普通高校为例,它现在不仅面临着国内其它高校的竞争,而且国际的教育市场也不断的给它加压。为了保持原有的位置,它就需要革新来迎合这个趋势。另外还有社会原因。组织中出现了新型的工作关系,打破了传统结构的平衡。更多的女性接替了原来男性垄断的职位,而且大量的熟练工人更新了雇佣关系。除此之外,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组织间的沟通,也需要革新来调整这种新兴的关系。

建构革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研究革新的目的是帮助建立革新的能力,所以,这种能力对于组织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预测变革是为了更好的准备去应对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全面综合的审视组织的发展,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变革失败的危险降到最低。另外,一个建立革新能力的优势是当变革产生时,我们能够容纳它。变革有时候就是改革,革命变革的结果是事物的完全转型,一个组织要有足够的抵抗力坚持下去。这种抵抗力是指运用一些方法手段引导变革正确正常的进行下去。建立革新能力的最重要意义是建立一种应对变革的能力。等变革出现时,管理层应该立即意识到,在组织运转的系统中动态的考虑它的作用,指导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以最有效的方式运作。员工要有意愿有准备成为革新的实践者,学习用变革,特别是计划变革来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建构革新能力的思考:革新能力的建构应该被视为一个组织革新的最终目标。正如我举过的例子,教育机构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应该有自己革新的特色。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学习从一个宏观系统的角度去看革新问题,他们有责任也要特别的注意建立自己预测变革的能力,比如:革新之后,这个教育机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制定具体的步骤去达到这个目标。管理者也要亲身参与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中来,和他们协作完成学习,这样的学习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也是建立学习性社会的需要。

革新能力要求整个组织系统中的个体交流和协作,在这个前提下,所有个体达成统一共识,政策和具体操作都能被广泛的接受和充分理解,结果可以降低革新进程中潜在的阻碍。另外,革新也要结合外部的社会经济的变革而使革新更加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团队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适宜的方法,因为当变革力量太强大时,集体而不是个人可以更好地体现抗压能力。

结语:教育机构改革应该也必须关注本身的革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改革之前,要认清革新的意义。教育机构的革新能力的建构一定要注意各个层面的合作。这样的话,革新能力就可以建立在一个系统的环境下,也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刘亚楼: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陈炜: 唐山一中。

上一篇:大学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