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文化建设探究

时间:2022-09-10 05:43:33

新形势下高校文化建设探究

摘要:高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管理和学生成才都有重要作用。然当下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认识不足、参与程度低、形式单一等形势。所以,进一步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研究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刻不容缓。

关键词:文化建设 认识 制度 参与 社团 社会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地大学城的形成,各高校也都是旧貌换新颜。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校园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在感慨学校发展之快的同时,也难免有几分失落:校园虽然越建越漂亮、越建越大气,可是校园文化却越来越缺失。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校长期的教育积淀而创造出来的一些教育设施、价值观、规章制度以及行为方式,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俗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就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巨大的。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陶冶情操、健全大学生人格、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对学校而言,校园文化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促进教学和科研,加强学校管理、保持学校稳定发展、丰富校园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高校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现在许多高校普遍对校园文化的作用认识有偏差,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校园文化不过是丰富课外生活的一部分,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促进第一课堂教学,加强学校管理和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作用。这也造成了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不大,使一些校园文化因为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而夭折,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严重缺位,参与程度不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高校教学中,老师和同学是最重要的两个主体,老师对学生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然受传统认识的影响,往往只把老师局限在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是从学生中来,又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有足够的经验和高度来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教师的缺位,则会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缺少高度。

3.高校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缺乏制度保障。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对一个企业而言,制度是维系一个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各种社会行为的总和,各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的“立法”,是企业规范运行和行使权利的重要方式,在法律的大框架内,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种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规章,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提高组织协调性,提升管理有效性。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同样如此。然而,现在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着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不能发挥制度对校园文化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4.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不够丰富、个性不够突出。大学是各种学科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地方。大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这样一个如此多思想汇集的地方,校园文化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就目前情况看,并非如此。现在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雷同,不能真正激发同学的兴趣,学生参与度低,往往出现“拉壮丁”现象。除此之外,许多学校、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开展,导致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大同小异,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这样,也让校园文化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认识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件事的成功与否。对高校文化建设而言,领导加强认识,提高重视程度是基本前提。领导重视意味着会从学校发展和总体规划的角度来考量校园文化建设,意味着会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活动所需场地、设备等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后勤保障。如此一来,建设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也就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2.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全员参与、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除了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外,广大教职员工也要参与其中。应该说老师和学生都是校园建设的主体,只是角色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而已。对教师而言,小的时候在学校读书,学成后又回到校园教书,可以说是从校园中来又回到校园中去,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校园十分熟悉。教师能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质量,最终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校园文化制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剂。校园文化建设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保持持久性和有效性,才能保障其品质。这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在加强文化建设管理的同时,不忘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校园文化、用制度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调动社团、学生会等力量,打造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各类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体育运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进而得到整体素质的提升。大学校园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应该是有多种选择的,所以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种社团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在校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要注意发掘自己的独特之处,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自身特长,打造品牌特色项目。例如,与科技相关的可以打造“科技文化节”;与表演礼仪有关的可以打造“礼仪文化节”;与动画有关的可以打造“动漫文化节”;与文学有关的可以以文会友,成立各种文学社等等。这样,校园文化既是丰富多彩,又不会重复,而且特色鲜明,又能把自己的专业结合进去,可以大大促进第一课堂教学,形成良性互补。

5.加强校园网站、广播站、报刊、微博等的建设与管理。当代的大学生都喜欢接触时髦的、前沿东西,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传播手段飞速发展的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懂得如何利用好现代的媒体,通过校园网站、广播站以及微博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并且,还要派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及时更新。如此,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信息,洞悉他们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的这些主要舆论阵地,积极宣传学校的文化建设、弘扬校园正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这里成为校园文化的窗口,为校园文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6.大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看似与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社会实践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校园文化的延伸。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的结合。同学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是课本知识、理论知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有利于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总之,校园文化是成就教育百年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将高校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才能真正将高校变成培养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魏春霞.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设思路.校本研究,2010

[2]陈绍华,郭秀梅.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4

[3]刘辉.浅谈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管理,2009

[4]田兰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教育管理,2011

[5]镡志娟.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措施.科技,2009

上一篇:中药企业国际化经营方案研究 下一篇:从高职类教学改革上谈大学生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