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变电运行故障分析及应对方法

时间:2022-09-10 05:39:32

初探变电运行故障分析及应对方法

摘要:文章介绍了几种安全责任事故及造成故障的原因,并提出防止和应对故障发生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变电运行;设备;故障;

中图分类号:U47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可以分为电气设备故障和电力系统故障两大类,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发生故障,会给电力工业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灾害,严重时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执行机构,每个运行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执行者。所以说,我们对变电运行故障的分析及处理迫在眉睫。

2 变电运行中的安全责任事故分析

总结在变电站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事故,我们发现,排除一些因为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外,还有许多事故发生与人员的操作有关,特别是责任制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故。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责任事故。

(1)目前,我国有些变电站的管理制度相对混乱,没有规章秩序。有些重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管理阶层缺乏执行力。没有遵照规范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和工作间断制度,对现场的安全措施也没有实行责任监督,甚至对人员操作也没有合理监控。

(2)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缺乏变电运行操作技能安全教育,所以,现阶段的职工技能和安全意识都很难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管理者没有对变电运行中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管理安排到位,工作人员在这种条件下作业很容易发生意外和事故。在风险识别以及制定控制措施时都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认真检查和切实执行有关的安全措施和方案。

(4)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因缺乏管理,没有认真执行电站的规章制度,同时由于制度规定陈旧,一直没有做更改修订,致使最终的生产技术管理不到位,日常的贯彻执行力不够。除了在技术上的管理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分配的任务没有认真执行,总是一味的传达,却没有人去监督执行情况。缺乏人员考核制度,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3 变电运行中故障原因分析

3.1 操作失误与错误

变电操作员是保证变电运行的直接执行者,由于变电运行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作业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所以在变电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变电操作员在执行中发生错误判断而引起错误操作、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误动或拒动,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人员操作错误或与失误是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引起错误操作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精神不集中、缺少安全意识等,而这方面我们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较多,一般很少发生。

3.2 安全管理问题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认为,所有安全事故的根源都在于安全管理的不完善或不到位,缺乏控制,缺少科学性。因此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管理失误,也就是事故分析的最基础原因。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解决安全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而言,安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1)管理制度不科学;2)管理者能力不足;3)缺少员工安全培训;4)管理决策失误;5)设备管理失误。

3.3 设备故障,缺少及时更换

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设备的隐患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变电运行涉及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定时检查与更新,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

4 变电运行消除隐患的应对方法

4.1 提高变电操作员的素质

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技术素质、意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可以最直接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变电运行工作应注重人员技术素质、意识素质和心理紊质的提高。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地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让职工有紧迫感和压力,这种紧迫感和压力不应一味地依靠政策压力,而应来源于思想教育和职工的自觉性要让职工真正意识到保证安全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前提,从而真正激发职工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认真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控制工作中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

4.2 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思想培训教育,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使其能认真按照科学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操作;同时,变电所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应以及时修订。此外,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4.3 完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主要是变电所领导带领员工提高工作技术能力。变电所应组织培训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配置、系统联接、结构原理、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4.4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设备的隐患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因此,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

4.4.1 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

认真做好设备选型工作,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加强对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由于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

4.4.2 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

加强运行监查,认真对表计、信号、光字、音响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瞬间的异常现象必须一查到底;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变化状况进行辨析;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已存在缺陷的设备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对缺陷进行跟踪监视,掌握其发展趋势,加强对同类设备的监视,及早预见缺陷、及时消除缺陷;观察设备的恢复情况,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恢复其健康水平。

4.5 创新变电安全运行培训方式和方法

人员与环境和设备相比是最活跃的因素,规范人的行为是遏止事故的关键,也是防控的重点。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不断的提高,是人身安全坚实有力的保证。“以人为本”作为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南。充分激发每一名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基础人手。把班组的安全生产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基石,作为防范事故的阵地。重视安全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结合事故典例和险情,举一反三,认真讨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使职工深刻理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意义。安全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事故,特别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上,要求发言者必须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和岗位实际。严格“两票”合格率的考核。按照“不规范就是不合格”的标准要求,执行中不应只采取扣罚的单一方法,而是将查出的问题反馈到运行全体,在运行分析会上总结,让职工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制定注重实效性的安全培训计划,计划的合理性在于求质不求量,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5 结束语

在电网运行维护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如果电力运行值班员在进行倒闸操作走错位或误分、合刀闸。将会给家庭、业和企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因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握好运行工作的安全关。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骨架,一旦发生故障,轻者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及设备的损坏;重则导致电力系统振荡或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变电站一旦发生故障,运行值班人员应尽快做出正确的判断,判明故障的设备、故障的范围、性质,尽快隔离故障恢复无故障设备运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上一篇:探讨平顶隧道在城市中洞口的设计 下一篇:浅谈新型管材在市政排水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