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创新叫剽窃

时间:2022-09-10 05:20:49

有一种创新叫剽窃

幼时读聊斋,第一次读到《劳山道士》,不禁拍案叫绝――那些关于月亮的奇思妙想,实在太精彩了!

有个名叫王七的读书人,非常喜欢道术。他听说劳山多仙人,便上山拜师学道。

一天晚上,王七与众徒弟回到道观,见师父正在陪两位客人饮酒。这时,天色昏暗,屋内没点灯烛。师父随手用纸剪成一面圆镜,粘贴在墙壁上。不一会儿,圆镜变成一轮明月,照得满屋生辉。

过了一会儿,一位客人说:“如此良宵,何不把嫦娥从月宫中请来?”师父将手中的筷子向月亮抛去。不一会儿,就见一位美人从月亮中走出,落到地上,翩翩起舞。歌舞完毕,美人又轻盈地跃上桌子,在大家惊奇的注视中,还原成一支筷子。

又有一位客人说:“今晚真快乐,可我喝醉了,你们到月宫为我饯行好吗?”于是,三人移动酒席,渐渐进入月中。众徒弟看三人坐在月光中饮酒,连胡须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如同镜中的人影一样。

又过了一会儿,月亮渐暗。一个徒弟点上蜡烛进来,只见道士独坐桌旁,客人不见踪影,桌上残羹剩菜还在。回头再看墙上月亮,仍然是一张如同镜子大小的圆纸而已……

长大之后,读书多了,我才知道《劳山道士》并非聊斋先生蒲松龄“100%”原创的作品。说得不客气一点,《劳山道士》是一件“剽窃”之作。

原来,《劳山道士》文中关于月亮的精彩情节,取自于唐传奇《宣室志》和《三水小牍》两本书中的三个小故事《纸月》《取月》《留月》。那三个简短故事写了三件奇人异事:一位刻纸如月,用纸剪个月亮贴到墙上,把整个屋子照得亮亮堂堂;另一位把月亮取到自己的怀里,随时拿出来照明;还有一位能把月光保留在篮子里,没有月亮时拿出来照明。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蒲松龄先生“剽窃”了前人作品中的精彩情节,却推陈出新,改写出一篇经典之作。

有一种创新叫“剽窃”――整合利用他人的文化创意,再加上自己的艺术创造,也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不是吗?请看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吧!《功夫熊猫2》不久前在全球热映后,一些中国观众感叹:“中国有功夫,有熊猫,但是没有功夫熊猫。”美国制片方也承认,《功夫熊猫》“剽窃”了较多的中国元素。然而,影院里的欢乐笑声,见证了《功夫熊猫》的成功。

上一篇:好妈妈陪“恋”,相亲130次终脱“剩” 下一篇:十八年娇宠练成“家霸”,一朝高考失利变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