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几点应用体会

时间:2022-09-10 04:53:54

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几点应用体会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5例急诊患者, 针对实际情况, 在常规院前急救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医治疗, 分析急救结果。结果 115例患者中无死亡, 患者入院后均得到有效救治。经院前急救后, 抽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中毒患者为 96.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 97.50%。结论 对于急诊患者, 在实施院前抢救过程中实施中医治疗, 可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 不良反应少, 效果明确, 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院前急救;中医急救;效果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5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15 emergent patients received addi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to convention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ractical situation. Emergency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eath case in the 115 patients, and all patients received effective treatment after admission. After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0% in treatment of convulsion, 96.00% in poisoning and 97.50%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emergent patients can save lives in short time period,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 and precise effect. This method is beneficial for disease prognosis in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ergency treatment; Effect analysis

院前急救为医疗服务重要环节, 其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来讲, 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院前急救的目的在于挽救患者生命以及降低伤残率, 主张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实施抢救工作。最近几年, 我国卫计委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院前急救[1]。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收的115接受中医治疗的急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实际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收的115急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类型:抽搐患者50例, 男35例、女15例, 年龄7.1~82.6岁、平均年龄(42.8±13.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 男26例、女14例, 年龄47.5~87.4岁、

平均年龄(55.4±10.8)岁;食物中毒患者25例, 男13例、女12例, 年龄25.7~75.9岁、平均年龄(52.8±9.1)岁。排除标准: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传染病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血液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家属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1. 2 方法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以常规抢救为基础, 对患者实施中医抢救治疗。详细如下。

1. 2. 1 抽搐 对于抽搐者实施针灸法治疗, 结合患者辨证分型, 择取不同穴位, 方式均为泻法强刺激。具体为:牙关紧闭者:择取下关、颊车、内廷;四肢抽搐者:择取曲池、外关、阴陵泉;角弓反张:择取风府、长强、承山、昆仑;若患者合并高热, 则以此为基础, 择取大椎以及曲池, 以十宣点刺法放血治疗。

1. 2. 2 中毒 对于中毒患者, 主要有两种急救方式, 即:物理法以及药物法。物理法为催吐, 刺激病患咽喉, 令其呕出毒物;药物法为:使用2~3 g瓜蒂, 研成粉末, 温水冲服, 用于导泻;另可将20 g大黄粉加入到300 ml厮中, 经胃管灌注或灌肠[2]。

1. 2. 3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中医辨证大都为气阴两虚证, 使用100 ml参麦注射液联合25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若患者亡阳, 可使用100 ml参附注射液联合250 ml 0.9%NS溶液静脉滴注。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实验使用卫计委最新颁布的院前急救标准, 对抽搐、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中毒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全面评价, 其中:①抽搐:患者抽搐症状消失, 神志正常, 视为治愈;患者原有抽搐症状有所改善, 神志转归, 视为有效;患者经抢救后, 依旧抽搐不止, 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经院前抢救后, 患者收缩压(SBP)90 mm Hg(1 mm Hg=

0.133 kPa), 舒张压(DBP)60 mm Hg, 既往临床症状缓解视为有效, 若未达到此标准, 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总例数×100%。③中毒: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后, 呕出或排泄毒物视为有效, 否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115例患者中无死亡, 患者入院后均得到有效救治。经院前急救后, 抽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中毒患者为 96.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 97.50%。见表1。

3 讨论

和以往相比, 我国民众对于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院前急救的疾病种类和数量也有所上升, 这也为急诊服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 祖国医学领域也做出了一份贡献, 随着我国中医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 其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宽, 当前已经成为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3]。本文以115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院前急救中, 应用了中医诊疗法, 取得了满意成果。就细则来看, 抽搐、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中毒患者应用中医急救, 均有较为明显的特点, 具体如下。

3. 1 抽搐 抽搐症状常见于脑炎、小儿惊厥、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 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痫症”“d证”范畴, 就病因来看, 主要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壅阻经络, 气血不畅, 或热盛动风所引致,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化风形成内伤, 或因虚风内动以及阴虚血少发病, 为本虚标实之症。治疗原则应以稳标治本为主。当到达发病现场时, 应使用有效方式, 在短时间内治疗抽搐症状, 以减轻对脑部造成的损害。但值得说明的是, 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 患者往往已经处于抽搐状态, 肢体强直且痉挛, 意识模糊, 大汗淋漓, 牙关紧闭。无法正常配合检查, 且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和创建静脉通路也需要一定时间。对于该类型患者, 使用针灸治疗, 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 不受外界条件约束, 符合院前急救条件。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疏通经络, 宣导气血的目的, 在调整虚实的基础上, 促进生制协调, 进而起到调节阴阳的目的。针灸也被称之为泻法、镇惊法。可在短时间内抑制神经兴奋, 阻断异常分泌, 疏散淤血, 排泄多余分泌物, 其与药物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相似。在本次实验中, 对抽搐患者实施针灸治疗3~5 min后, 其症状显著缓解, 为后续抢救治疗, 提供了宝贵时间。

3. 2 中毒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中毒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洗胃治疗, 而最有效的方式为导泻与催吐, 使用这种方式, 阻止毒物吸收。此法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有一定疗效, 该类型患者通常病情危急, 且疾病发生地点远离市中心, 转运时间长, 需要重点进行急救。有文献证实, 对有机磷农药者使用大黄灌肠法导泻, 效果比硫酸镁更为显著, 另外这种药物也能够避免阿托品治疗后肠蠕动减慢等缺点[4]。

3. 3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尤其是合并右室壁、后壁梗死患者, 通常合并心源性休克和心率降低、血容量不足等现象, 这类患者严禁使用硝酸甘油治疗。对于此, 以往通常使用生理盐水补充血容量, 院前急救效果不佳[5]。就中医角度讲, 该类型患者属真心痛范畴, 辨证类型为气阴两虚及正虚阳脱证,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分别使用参麦和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 可起到益气固脱, 养阴生津, 回阳救逆的效果[6]。现代药理实验证实, 参麦和参附注射液能够全面改善患者脑部以及肝脏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情况, 加强抗凝效果, 强心升压, 提升机体缺氧耐受性, 降低心肌耗氧量, 修复心肌受损细胞, 与其联合西药使用, 效果好于单一用药。

综上所述, 对于急诊患者, 在实施院前抢救过程中实施中医治疗, 可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 不良反应少, 效果明确, 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晓玉, 徐俊祥, 张莹, 等. 科学管理规避院前急救工作中医疗风险的体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1):2630-2631.

[2] 蒋文钧. 中医院5828例院前急救病例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5):290-292.

[3] 徐青菁. 不可忽中医在院前急救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5):316-317.

[4] 汪立. 休克的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体会. 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4):661-662.

[5] 向玉兰. 中暑63例患者的院前急救中西医护理体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5):135-136.

[6] 詹连兴.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2):259.

[收稿日期:2017-02-09]

上一篇:海南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现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 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护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