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时间:2022-09-10 03:59:5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学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大,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世界的主题。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从每一节课开始,要结合教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渗透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责任感,消除化学污染。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以教材为载体,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环保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关于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保护常识等相关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要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列举学生身边的,尤其是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来说明化学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空气》一课时,让学生在掌握空气的组成、空气成分的发现以及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基础上,拓展研讨:如“近年来,空气中哪些成分增加了?”“这些成分的增加,带来什么后果?”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小组讨论,从而找到答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出现异常;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的形成,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学生从中了解了大气污染的成因,强化了环保意识。又如,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设计提出“水危机”“水污染”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对周边水资源的储量和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探求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的根源,提出应注意的事项和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体会加强环保意识的意义。

二、在化学实验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不仅有时会用到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实验,而且很多实验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这就要求我们为了安全和环保,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步骤,严格控制实验药品的试剂用量,设计安全合理的实验仪器设备装置,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加强安全教育,强化环保意识。首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教师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接触到或产生不少有毒的物质,教育学生一定要当心、谨慎。实验结束后,对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丢乱倒,并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些有毒的物质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教师在化学演示实验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视环保意识的教育。

例如,在演示炼铁原理的实验时,特意让学生注意“有一个尾气处理的装置”。这样做就是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尽管排放的一氧化碳很少,但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是会污染环境的,对这样有毒的物质决不能随意抛弃,要教育学生学会妥善的处理有毒的物质,绝不能放过一丝一毫,强化环保意识。又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前,就提醒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操作后的废液?使学生们懂得废液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而应倒入废液缸中,减少环境污染。

再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做这个实验之前,为了不让有毒气体污染大气,鼓励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为用具支试管代替试管,塞上橡皮塞,用事先螺旋好的细铜丝代替铜片,并穿过橡皮塞,用橡皮管将具支试管与球形干燥管靠近具支试管一端塞上蘸过品红溶液的棉花,另一端塞上蘸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连接起来。改进后的实验既可通过抽拉细铜丝的方法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又可通过观察品红溶液的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还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减少环境污染。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实验现象明显且极大地减少了有毒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三、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要在课外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有关环保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一是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举办以“关注世界环境,关注未来环境”为主题的化学环保在校园活动;结合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就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和氟里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开展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活动;结合最近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一系列的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等活动。二是组织学生参观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气象局参观空气质量的测定,去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的处理程序;去农技站参观对土壤的检测。三是组织学生环保小课题调研检测活动。如组织学生对饮用水、河水、民用污水、工厂废水的pH值测定,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对比,撰写调查分析报告;检测土壤成分以及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缺失,指导当地农民因地制宜;调查周围空气污染情况等。四是开展废旧物品的回收。对可利用的废旧物品交废品回收站;对不能利用,严重污染的要特殊处理,如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剧毒农药包装瓶(袋)的集中销毁等。

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不忘环保,提倡低碳生活。如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不乱倒生活垃圾等,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常汝吉.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邹文甫.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0

[3] 王磊.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现代教育媒体给力语文课堂 下一篇: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