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

时间:2022-09-10 03:47:08

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

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药物所致的QT间期延长的临床情况。

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32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另抽取同期120例未服用抗精神类药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心电图检查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经研究,服用抗精神类药物组和服用抗抑郁药组在导致QT间期延长方面,分别发生14例和9例,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精神病患者中采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严重时甚至引起心律失常猝死,需要医院予以关注,重视科学、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精神药物抗抑郁药QT间期延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29-01

在心电图上,继发性QT间期作为心室除极与复极的表现形式,研究往往认为其延长的原因与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感染药等有关。QT间期延长,会引发具有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特征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给精神病患者造成极大的生命危害[1,2]。为此,本研究拟结合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32例采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讨论,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临床资料。本组132例精神病患者中,男性为67例,女性为65例;年龄均在25岁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43.4±2.1)岁。经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病患者,排除疾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同时,全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经血、尿常规以及脑部CT检查均显示正常。将其分为抗精神药物治疗组(68例)和三环类(TCAs)抗抑郁药治疗组(64例),并抽取同期120例未服用任何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组间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判断标准。根据Bazetts公式校正后,将QTc>440ms者视为QT间期延长。

1.2方法。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单一服用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治疗;给予TCAs抗抑郁药治疗组单一服用文拉法辛、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治疗;给予对照组其他非抗抑郁或抗精神药物治疗。同时为所有患者行ECG、血K+、HR复查,每周1次。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材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在本组研究中,68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QT间期延长14例,64例服用文拉法辛、帕罗西汀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则分别为9例,均多于对照组,P

由此可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上,QT间期延长是由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往往伴有心悸、晕厥、抽搐等临床特征,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心室颤动与心源性猝死[3]。QT间期延长通常是指从QRS波群(除极)起点到T波(复极)终点这段时间的延长,其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存在相当程度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QT间期越长。而且根据QT间期延长的性质划分,通常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QT间期延长以先天性、有家族史等较为常见;继发性QT间期延长则常见于各类心脏疾病所导致的心率缓慢、心脏阻滞,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精神药物等患者群体。临床上往往采用Bazett矫正公式“QTc=QT/RR”对患者心率进行矫正[5]。

据有关资料证实,文拉法辛、帕罗西汀和多塞平等抗抑郁药和利培酮、富马酸喹硫平,以及哌咪清等抗精神病药物是最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QT间期延长药物,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物能够对由HERG基因编码的快速延迟整流外向K+通道进行阻断,使得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诱发EAD(早后除极)以及延缓复极时间,最终导致QT间期延长[4]。在本组研究中,68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QT间期延长14例,占20.59%;64例服用TCAs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发生QT间期延长9例,占14.06%;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预防及药物治疗方面,临床上心电图QTc值超过500ms时,或是高于基础值60ms时,应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若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则应及时停止使用抗抑郁药、抗感染药,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行静脉滴注氯化钾、25% 1g硫酸镁或1~3mg/kg利多卡因等[4]。

在临床QT间期延长诊断中,也要注意QT间期的测量、导联选取、QT间期起点、终点的确定,并确定如何减少误差。一般在临床工作中,要以Q波的开始作为起点,T波最终回至等电位线作为终点。如果患者有U波的存在,要以T波、U波之间的最低点作为标准。同时要每次至少测量三个以上QT间期,并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的出现。且我们发现,V3导联是测量QT间期的最好的导联,如果V3导联不清楚,则可以联合V2、V4导联。

经本研究表明,在精神病患者中采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患者QT间期延长,严重时甚至引起心律失常猝死,需要医院予以关注,重视科学、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周云飞,刘铁榜.抗精神病药物与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J].四川精神卫生,2008,02,(10):213-214

[2]黄震华.药物所致的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08,(25):178-180

[3]张文博,范宝华,李明娥,孙惠莉,王跃平.警惕引起QT间期延长和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药物[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11,(15):457-458

[4]杨勇,王祖承,盛尤荣,李虹.精神药物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J].精神医学杂志,2011,04,(01):1024-1025

[5]李春梅,徐建国.QT间期延长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0,(15):27-28

上一篇: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后的颞颌关节损伤及... 下一篇:系统性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