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高兴

时间:2022-09-10 03:13:42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景:一个妈妈训斥孩子:“你有什么不高兴的,又不操心吃穿,要这样都不高兴,以后还不用活了呢!”孩子耷拉着脑袋,似乎更沮丧了。妈妈于是更心烦,伸手推了他一下,质问道:“你说呀,你为什么不高兴?”男孩不说话,眼泪在眼眶里转着……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我们每天都可能会“不高兴”,但是却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情绪低落。如果孩子不肯说出不高兴的理由,我们就会觉得很扫兴,甚至认为他是在故意找茬儿。

儿子大宝6岁时,我就犯过这样的错。我带着他参加同学聚会,从出门的时候,他就有点儿别扭。我问他是不是不想去,他又说不是。一路板着脸,到了饭店后,其他孩子都玩得很高兴,只有他安静地坐在我身边,让他去找小朋友玩,也不肯。

大人让孩子们表演节目,还给他们打分。有背唐诗的、有唱歌的、有打拳的,一个小女生还跳了印尼舞蹈,赢得满堂彩。轮到大宝时,我让他去背首诗,他本来会背几十首,却不肯去;我逼急了,他干脆梗着脖子说不会背。有女同学出来打圆场,也有男同学开玩笑,说你这儿子不行啊,这么腼腆。我只好讪笑着解释,他平时不这样的。

那顿饭吃得不知有多别扭。别人家的孩子喜笑颜开,像是生机盎然的小花朵;大宝默默地吃完东西,一个人跑去角落里玩自己带的变形金刚,像个萎靡的老南瓜。坐在旁边的同学大约看出我的尴尬,不住地安慰说,你家儿子好乖,少年老成……但她越说我越怒,有种被别人同情的虚弱感。

饭局结束,我与大宝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主动将小手伸进我的手心。

“你今天怎么了?”

“没怎么。”

“那为什么不高兴?”

“就是不高兴。”

我恶狠狠地甩开他的手,咆哮道:“以后我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丢人!”

在胸口堵了一晚上的塞子,随着这声咆哮,“砰”地一声打开了,我长舒一口气。大宝却吓呆了,眼睛一红,想哭,却咬牙憋回去了。

一路无话。回到家,大宝被外婆带去洗澡,我跟老公抱怨大宝的丢人之举。他听完,慢悠悠地说:“那你在乎的是儿子的情绪,还是别人的看法?”我想都没想就回答:“当然是儿子的情绪。”“小孩情绪低落,又遇到那么多陌生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做大人的玩偶,我看这没什么问题。倒是你受不了别人没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可爱小甜心,觉得受歧视了,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

虽然老公的语气很温柔,但我还是无法接受,本来指望他与我“同仇敌忾”呢。

“那么多人,他难道不应该控制情绪?再说他有什么不高兴的,才多大呀?”

“如果是16岁,你可以要求他控制情绪,可他才6岁,不必逼他戴面具吧?何况他也不是没有礼貌,只是不肯上台作秀,我觉得这点儿自由还是要给他。至于6岁的孩子有什么不高兴的,我也不知道,但我3岁的时候就挺忧郁的。”他最后一句话把我逗笑了。

老公的劝解,让我慢慢缓过神来。大宝其实也没做什么不得了的错事,但为什么当时我的感受却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原因很简单,尽管我一直鄙视那样做,却还是不小心把孩子当成了自己衣襟上一个光彩夺目的宝石胸针,希望它永远璀璨,人越多越要发光;我忽略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够强求他与我们的时间表永远合拍,他的世界不可能永远围着我们转。

后来,我与老公就这个问题又讨论过几次,我们逐渐达成共识: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绝不逼他表现自己,讨好他人。

“儿子,不高兴没有错。当你不高兴时,可以单独待一会儿,也可以告诉我们哦。”后来,每逢大宝有情绪,我们便这样对他讲。他并没有因为被纵容了“不高兴”而变得常常不高兴,而是很快便能从坏情绪中走出来,或者冲我狡黠地一笑,或者把情绪垃圾“咣当”倒出来。

大多数时候,孩子的不高兴是没有理由的,甚至带着反抗成人权威的意味。你越压他,他越沉重;你放手,他反倒放松了。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不高兴,给他一点儿自由和空间。

上一篇:女人的三段式拷问法 下一篇:重视基础 注重探究 彰显能力 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