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工作的沟通策略

时间:2022-09-10 03:03:56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工作的沟通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的任务是传师授道,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得。《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如何触及孩子年轻的心灵?如何又能使广大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能力和体验呢?笔者长期从事高段教学,不断尝试着用多种方法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沟通,初有显效。试着寻找梳理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与学生沟通的策略。

一、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了解学生特点,了解年级特点是走入学生心灵的前提条件。高年级学生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只有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科学学情分析,方能找到直入学生心灵的通道。

(一)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心理发展比较复杂多变。

1.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已经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所以这一时期学生的学生们的言论已有了一定的思想性。

2.他们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由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太多,想学的东西太多,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深入,总会令他们手足无措。分不清主次,容易迷失方向。

3.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逆反心理进一步增强。

4.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而一部分学生开始落后,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5.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同老师疏远,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而且产生逆反情绪;对家长的看管常常表示拒绝;对朋友的依赖和信任剧增。

6.青春期的萌动,既令他们感到新奇、又感到焦虑且不知所措。

(二)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

1.高年级大多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发展,他们能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一些较复杂的内容,因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能按照一定目的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智慧品质的有意性已显示较清楚。

2.高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所以对于可以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的数学课堂呈现出较大热情和兴趣。而对于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和学习方式产生厌恶和反感情绪。

3.随着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加深,难度加大,部分思维开阔的学生能轻松掌握并解决数学问题;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开始出现大块知识的漏洞,各个知识块之间出现断档现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三)高年级学生眼里的数学

现在的学生对数学课堂和数学老师的欣赏,有了更多层面、更深层次的要求,他们不但希望老师有高的水平,有好的个性品质,更希望老师能走进他们的心里。直达他们的心灵,明白他们的需求,才能获得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作为教师,我们把较多的关注点落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对学生心理的分析,或许少了一些深入的分析。而这样的一份调查,为教师触及学生的心灵,架设了一座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有了这样的分析和思考,就能寻找到与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进行深入沟通的策略。

二、攻心之术,上下求索

1.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教师不一定非得高高在上的,也不一定非得用师道尊严来压服学生。有的时候,适当弯下腰,站在学生的高度思考问题,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都会变得轻而易举。处在教师的位置,高瞻远瞩,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心比心,理解万岁!

2.独辟蹊径,柳暗花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想学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这样一来数学才有亲近感,才富有活力和灵性。用生活的例子来理解数学概念,总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如在教学简便计算“13/18-7/16+5/18”时,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但学生往往交换了数字却搞错了运算符号,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在讲评作业时,我就会指着自己的脸和同学们说:“在计算中数字前的符号就好比是长在我们每个人脸上的鼻子,我们走动的时候需要随身带着吧?如果光管自己走了,鼻子留下,那这人不成丑八怪了吗?”大家摸着鼻子,不禁哄堂大笑起来。一遇到此类题目,有些同学就会摸着鼻子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带鼻子!”无论多少遍的强调,都不如这么别出心裁的一句引导,带来的学习效果总能有意外收获。

数学课堂宛如循着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摸索行走的过程。教师能多开辟些别样的思路,恰当地引入幽默,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3.授人以渔,运筹帷幄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简单操作、设置一般情境的方法,可能已无法引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更关注数学学习结果、更关注抽象事物的因果关系和思维推理过程、更关注通过情景、情境、迁移和推理等方法学习数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更是维系人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和不断源泉。教师只有不断修炼自我,以生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成为一位真正有智慧的数学老师。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高等院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