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设计教学问题

时间:2022-09-10 02:09:15

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设计教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设计教学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课外作课题研究,还要与日常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而且必须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去。如:历史书中介绍了秦时政治制度的设置情况,以后的课可以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翻阅有关资料,研究汉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设置情况。教学的效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主阅读找出课本中从中央到地方,从秦朝到明清时期官制的演变情况,并能简单说出其中的目的和后果——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部分学生还能模仿课文图表列出表格加以说明。当然,这类问题式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及研究方法的初步掌握。这样,只要有适合的研究点,我们无论论题大小、难易,都可以让学生分组尝试研究。平时勤练兵,到研究大型课题时,就不会“望而生畏”了。

二、设计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采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编排方式,使他们切实感觉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感兴趣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满足学生未来的社会需要,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情境中设计有趣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设计课堂讨论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能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学生学习完”百家争鸣”后,我们就叫学生归纳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然后我们命了一道题:”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严格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思想观点,对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 。开展课堂讨论,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教无常法,贵在得法。”每位教师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上一篇:谈高中语文教学怎样结合社会生活 下一篇:语料库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