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内萌根发芽,在课外开花结果

时间:2022-09-10 10:12:22

在课内萌根发芽,在课外开花结果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习教材上的科学概念,掌握课堂的探究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这就要求科学教学向课外探究延伸。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课外 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现行的课程设置中,小学中段安排的是每周二课时教学时间,高段则是每周三课时的教学时间。即便教师每节课都尽心尽力而为,只能说是可以应对得了学科考试,要真正意义上培养好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老师真正地不惜付出,不急功近利,能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小学科学教学必然向课外延伸,课外探究活动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也就显得必要了。

一、开放文本,让课堂向外延伸

教学中,教师适度拓展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借以引导学生科学学习,这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一堂科学课不应只是学习科学概念,给出一种结论去记忆;而应通过教材文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面包发霉了》这一文本内容,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让学生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以“面包”为载体,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们能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面包发霉”这一现象,孩子或多或少有所感知,但很少有学生仔细去观察研究过:面包上怎么会有霉菌?霉菌是怎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面包还能吃吗?……学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与疑惑。“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的课堂观察活动就是围绕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而展开的。孩子们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或猜想,通过自己的问题假设,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实验设计可在课堂内进行,实验探究和霉菌生长的观察却无法在课堂内进行,那么科学探究活动必定只能延伸到课外进行。

在课堂上完成文本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后,我说:“那我们怎么验证霉菌生长得快慢呢?”“动手做”“用眼看”“动脑想”“用笔记”,学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后总结道。接着,学生从文本中“那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得到启发,提出了⑴“温度高低对霉菌生长情形的影响”;⑵“空气对霉菌生长情形的影响”;⑶“光的强弱对霉菌生长情形的影响”;⑷“水分多少对霉菌生长情形的影响”等问题,每个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我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并要求学生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此项探究活动自然顺利地延伸到课外进行,学生热情高涨,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了解面包发霉的现象,对面包发霉的条件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开放课堂,让学生展示课外收获

学生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的成败得失能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分享是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动力。学生是课堂上永远的主角,教师本事的大小只在于能否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我通常会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课堂上给他们时间,出示记录的数据,朗读记录的文字,展示记录的图片,对学生来说都是对他付出的肯定。让学生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展示其课外探究的收获,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语言描述、文字记录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其的探究材料等的准备和运用给予肯定,这是学生进行持续课外探究的动力。

三、走进大自然,让师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师亲自参与课外探究活动,一方面能掌握探究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使自己心里更有谱,更有发言权;还可以提高带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在师生共同的探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发现活动中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学中,根据农令时节,师生的共同讨论后,决定在校园里种下四颗南瓜籽,一起等待着萌根发芽、开花结果。“老师,以后我们真的能看到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吗?”“老师,我们能看到雄花和雌花吗?”课内探讨,课外实践,看着南瓜苗的天天长大,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师生间的话题更多。

四、积极评价反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激励,需要导向。因此,我适时收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信息和收获,及时反馈,予以积极的评价。在班里开设“科学乐园”,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展示出来。

教学《制作一个生态瓶》时,当学生把各种各样在课外制作的生态瓶展示在科学乐园里时,我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积极评价,及时反馈,不仅促进学生原有的认知、探究水平有所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每次探究活动,我都会找几个同学进行个别交流,肯定其付出的努力,而这几个学生在下一次的探究活动中会更投入。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科学素养的种子,在此萌根发芽;在无限的科学探究中,在缤纷的课外世界里开花结果。

上一篇:试论作文评价标准的多维化建构 下一篇: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