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设计 第41期

时间:2022-09-10 10:02:04

超越设计 第41期

10月的昆山,聚集着这样的一批人。他们,肩负产业链合作创新的使命;他们,具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力量;他们,拥有对形与色最强烈的感知――他们就是一批关注创新的产业精英。

正是这样的一批精英,怀着打破苹果“魔咒”的冲劲,将关注点聚焦在了10月25日,聚焦在了昆山。这一天,2011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峰会暨第三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颁奖典礼于昆山宾馆隆重举行。

在这场盛宴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领导莅临指导,来自昆山市政府、IT企业、设计界的人士纷纷用亲身经历诉说自主创新的途径,探讨转型升级之路。

昆山:积极探寻转型之路

“昆山是全球IT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计算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拥有成熟的产业环境和先进的创新机制。”在2011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峰会暨第三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颁奖典礼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发来的贺信中表示。

正如杨部长所言,昆山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昆山拥有完善的IT产业配套设施、优质的企业群体以及极佳的环境。在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祖国大陆投资环境评估中,昆山连续三年排名“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第一位;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上,连续三年位列榜首;在科技部、中国社科院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县级市第一的佳绩……

据介绍,2010年,昆山市生产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产量超过7000万台和1600万台,分别同比增长17%和6%,液晶显示面板产量超过950万片,同比增长52%。今年前三季度,昆山市电子信息产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产量超5700万台和1650万台,同比增长11%和10%,液晶显示面板超1050万片,同比增长8.3%。

如今,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变革的重要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指出,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部署,电子信息司组织制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10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10%。“围绕这一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计算机产业将着力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计算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把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新型计算机,促进“终端+应用+服务”的产业链整合。特别是扶持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赵波表示。

就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产业环境下,昆山正在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昆山加大力度打造国际现代产业名城,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及其延伸,促进价值链的提升、再造。” 昆山市市委书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爱国表示,“我们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国家级光电产业园。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备的光电产业基地,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力推动设计业发展,是昆山产业升级的重要一步。昆山市以“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为切入点,深度挖掘中国计算机行业能力和潜力,增强计算机产业创新能力。

“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与应用为代表的计算机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计算机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产品的设计、功能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加多样化的要求。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赵卫国认为,第三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的举办是一个契机,不但能够深入挖掘中国计算机行业的设计能力,同时还为国内外设计同行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产业:格局正在重塑

如今,PC及互联网产业已经站在了重要的转折口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以及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已经快速抢走了PC的光芒。”联想集团副总裁杜建华表示。

在这波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全球的计算机产业迎来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生力量――平板电脑产业。

杜建华列举了一些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9180万台,同比增长3.2%,而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1700万台,同比增长280%。“PC产业仍然是一个大潮,但总体说来,平板电脑已从两年前很小的市场快速成长,其增长速度不可估量”。

“平板电脑的出现对长期垄断计算机领域的电脑来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平板电脑由于省电、轻薄等特点,越来越受用户的喜爱。同时,它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操控体验。”万利达集团副总裁赖建榕认为,未来,平板电脑产业必将走向个性化时代。企业要在平板电脑市场中获得成功必须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平板电脑的厂商能够为这些行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因此,企业具有一定自主研发、生产设计能力将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 赖建榕表示。而万利达目前已经拥有了针对计算机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等能力,从产品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到组装等一系列工作都能全部自主完成。

针对这种趋势,第三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也特别了业界首个平板电脑趋势预测报告――《平板电脑设计趋势报告》,详细评述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平板电脑发展呈现出的趋势。

平板电脑产业正在传统PC领地攻城略地,智能手机也正迅速吞噬功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联想于2009年购回了手机业务;2010年1月,联想正式了移动互联网战略;2010年4月,联想在国内正式乐Phone产品;2011年初,联想成立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群;2011年3月,首款联想乐Pad平板电脑问世。

不仅如此,在杜建华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各种终端各自为阵的时期。“企业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实现多种设备的协同和互联互通”。为此,联想通过构建四屏一云的构架,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的最佳体验。

企业:变局下如何取胜

在多屏共存的移动互联网新时代,企业该如何成功?在本届计算机产业发展峰会上,众多企业纷纷出谋献策。

“苹果为什么成功?因为它的产品从2岁到90岁的人都能用。它已经把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融入到产品中去。”在峰会上,海尔信息科技副总经理周兆林表示。他认为,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企业要成功就必须聚焦用户,而聚焦用户要注意三点:“首先,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其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变化很快,企业既要快速捕捉到多变的用户需求,又要快速生产出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三,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要超值的产品,企业需要考虑怎么能够让用户花更少的钱,买到更超值的东西。”

海尔独有的润眼电脑就是在“聚焦用户需求,让用户拥有物超所值产品”的理念下,制造出来的。据周兆林介绍,润眼电脑加了涂层,可以滤掉很多杂质,并且不怕孩子用圆珠笔来划。“这样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物超所值,用户愿意拿钱去买。”

iPad的成功也给长城电脑电脑事业部总经理石明带来了启发。“在以前做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业界往往希望产品功能做得越全越好。但大家看一下iPad,它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间,比笔记本电脑便携性更强,移动性更高,比移动设备的屏幕更大,体验的感觉更好”。石明认为,iPad的成功得益于苹果不仅做加法,还做了减法和乘法。

“在做加法方面,除了做硬件设计方面的加法外,苹果还在iPad上集成了软件应用。” 石明表示,在做减法方面,苹果坚决去掉了不必要的功能。“过去,上网本刚出来的时候实际上也朝这方向走,去掉了光驱。苹果在iPad上做减法就更加坚决,更加彻底。另外是做乘法。苹果在iPad上大量地采用了新技术,尤其是在用户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地方用新技术。这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比如在iPad的材料上,苹果采用了新材料,使iPad更轻更薄。此外,iPad在响应速度和灵敏度上都做了优化,使人机交互体验得以提高。”

大赛:逾5000选手的盛宴

说到笔记本电脑设计大赛就不能不回顾它的历史,不能不感叹它的成长。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的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昆山市人民政府继2009年、2010年成功举办“昆山杯”首届中国笔记本电脑设计大赛、第二届“昆山杯” 中国笔记本电脑设计评比大赛之后,2011年继续联手举办第三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

在第二届大赛中,3514名选手报名参赛,共提交作品3031件。而本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自6月6日正式启动以来,历时四个月时间,报名人数超过5000人,征集作品近4968件,双双创下新高。

参赛人数越来越多,选手水平也踏上了新的层次。这显示出了“昆山杯”设计大赛在业界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本次峰会汇聚了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先进人才,围绕计算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做了深入研讨,并集中展示了笔记本电脑设计方面的优秀成果,为我们构建一个很好的沟通、互动平台,为昆山今后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管爱国表示。

对于大赛对产业界的实际影响,周兆林坦言:“得益于昆山杯笔记本电脑设计大赛这个平台,海尔在笔记本电脑的研发方面受益非常大,得到了很多灵感。”

除了大赛影响力提升外,设计越来越受国家、昆山市政府,以及产业界重视,也是大赛规格一届超越一届的原因。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其他一些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从政策层面促进、提高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赵卫国表示,“目前,我国逐步进入了一个设计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设计产业在中国正逐步从传统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

上一篇:变革:机遇和陷阱只有毫厘之差 下一篇:获奖感言 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