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经济决策准则论析

时间:2022-09-10 09:17:09

陈云的经济决策准则论析

[摘 要] 在陈云独具特色的经济决策理论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经济决策思想准则和“全面、比较、反复”的经济决策工作准则最值得研究和探讨。因为它是贯穿陈云经济决策理论的活的灵魂。认真学习并正确掌握陈云的经济决策思想准则和工作准则,对今天的领导者科学制定经济决策,减少经济决策失误,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陈云 经济决策 思想准则 工作准则

陈云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善于将丰富的经济决策经验加以总结、概括,上升为具有陈云特色的经济决策理论。在他独具特色的经济决策理论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经济决策思想准则和“交换、比较、反复”[2]的经济决策工作准则最值得研究和探讨,因为这是贯穿陈云经济决策理论的标准、原则、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陈云经济决策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陈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经济决策的思想准则

陈云指出,“不唯书”不是主张不读书,不是赞同盲目实践,而是要求认真读书,真正掌握经济理论,用经济理论指导实践。“不唯上”不是说上级的话不要听,中央的权威可以不维护,而是要求我们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指示。“只唯实”是指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经济决策。遵循“只唯实”思想准则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的关键,克服“唯上”、“唯书”两种形而上学错误倾向,就能更好遵循“只唯实”思想准则。

1.要坚持“只唯实”的思想准则。陈云认为: “只唯实”是经济决策不可背离的思想准则。陈云指出:“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也就是说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他指出: 必须冷静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构想蓝图”。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人们越是能够做到实事求是,思想和行动就越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就越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建设。一方面我们很穷,另一方面,要经过2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矛盾,我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搞建设。这是现实的情况,是经济建设蓝图的出发点。我们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搞经济建设如此,干其他工作也不例外。他指出,遵循“只唯实”思想准则来制定经济决策,既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经济决策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又是我们党长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什么时候我们遵循“只唯实”思想准则,就能制定出人民群众拥护的正确经济政策,我们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只唯实”思想准则,就会出现经济决策失误,我们的事业就将遭受挫折。在经济决策实践中,如何贯彻“只唯实”思想准则呢?其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陈云认为,要遵循“只唯实”思想准则来制定领导决策,就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抓住事物本质,掌握客观规律。只有充分调研,才能真正将“只唯实”思想准则落到实处,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陈云强调“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一再证明:“所有正确的决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有的同志却反过来,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于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陈云自己在作重大经济决策前,都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比如,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恢复国民经济,度过经济困难时期。他亲自到上海青浦等地区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2.要克服“唯上”、“唯书”两种形而上学错误倾向。所谓“唯上”是指这样一种错误倾向:不是从经济决策对象、环境,经济决策活动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经济政策,而是为了迎合上级领导的看法,去任意剪裁或歪曲客观事实来制定经济政策;或者是把上级的指示当作教条来制定经济政策。所谓“唯书”指的是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在制定经济决策时,不是把书本和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去研究实际情况,而是想从书本和理论马列著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方案”。有这两种错误倾向的人,或者对上级的指示和决策,采取机械照抄照搬的态度,或者只依靠书本,生搬硬套。不愿意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作调查研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作出正确决策。陈云同志认为:“唯上”、“唯书”两种错误倾向,对我们的经济决策工作危害极大,干扰人们遵循“只唯实”思想准则进行决策,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出台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因此,坚持“只唯实”思想准则,就要克服“唯上”、“唯书”两种形而上学错误倾向。

二、“交换、比较、反复”――制定经济决策的工作准则

陈云在长期的按程序进行经济决策的实践中,还总结出制定经济决策的工作准则。这个工作准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今天的领导者必须认真学习和正确掌握的。陈云认为,在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这一步骤上要落实“交换”二字,在拟订方案步骤上要落实“比较” 二字,在方案选优步骤上落实“反复”二字。

1.在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步骤上要落实“交换”二字。陈云认为: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掌握情况,这是找对经济决策问题,并确定适度目标的关键。如何落实“交换”二字呢? 首先领导者要把绝大部分时间真正花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上,才能把情况摸准摸全。其次,多和别人交换意见。这样做,本来是片面的看法,就可以逐渐全面起来;本来不太清楚的事物,就可以逐渐明白起来;本来意见有分歧的问题,就可以逐渐一致起来。再次,要特别注意收集反对意见。相同的意见谁都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不容易听到。要想得到比较全面的正确了解,就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反对意见。陈云认为,有两派意见是好事,可以使我们看问题比较全面,避免片面性,少犯经济决策错误。

2.在拟定方案步骤上要落实“比较”二字。为了完满实现经济决策任务,领导者在制定经济决策方案时,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搞多个方案。方案不能只有一个,“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1953年,我国粮食供应面临严峻形势。陈云作为中央财政工作主要负责人,提出了解决粮食问题的8大方案:“又征又配、只征不配、原封不动、临渴掘井、动员认购、合同预购、各行其是”。经权衡,最后选定“又征又配”方案。其次,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对各备择方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科学分析、评价、才能选出一个好方案来。这样全方位地充分比较,可以把各备择方案的优缺点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为下一步方案选优作好充分准备。

3.在方案选优步骤上落实“反复”二字。在对方案作了比较、评估之后,不要急于定案,还要反复考虑。因为最后选定的方案,并不一定对达到每一个特定指标来说,都是最佳方案。往往它仅对达到其中几个主要指标有利,对兼顾所有指标不一定有利,这就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因此,要把已选定的摆一摆,听听专家、群众的意见,听听反对意见,目的是借助大家的智慧,把方案再作推敲,以提高经济决策的成功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因此,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有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才最后“拍板”。

结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经济决策思想准则和“交换、比较、反复”的经济决策工作准则,是陈云在长期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的两个经济决策准则。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经济决策中的创造性应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经济决策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陈云经济决策理论的活的灵魂。它不仅为领导者正确作经济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标准、原则和方法,提供了经济决策的科学思想路径;而且为领导者经济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标准、原则和方法,提供了按程序作经济决策的正确操作规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认真学习并正确掌握陈云的经济决策思想准则和工作准则,对于领导者正确制定经济决策,减少经济决策失误,实现经济决策科学化,使经济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第三卷,第371、371、46、188、189、34、189页

[2]转引自李维善:陈云的决策思想研究.哲学研究,2005年第五期第6页

[3]引自杨英健:试论陈云的科学决策思想.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4期第67页

上一篇:要素投入、经济增长与生产函数 下一篇:中国经济法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