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10 08:58:20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Bennion和Adams编制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以及SCL-90焦虑分量表对黑龙江与重庆两所大学6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获得型同一性对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早闭型与延缓型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整合程度不同,焦虑程度不同。整合程度最高的获得型同一性状态焦虑程度最高,而整合程度最低的早闭型同一性状态的焦虑程度最低。结论:可以根据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有针对性地调节焦虑情绪。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状态;焦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53-02

自我同一性是艾森克人格发展渐成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青少年整合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形成自我统一体的过程。在形成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继而影响到心理健康。不同自我同一性整合程度带来的焦虑可能不一样,最终影响到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本研究将尝试着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揭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同时所得研究成果为改善大学生的焦虑与自我同一性状态,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取两所大学有效样本651人。男生324名,女生327人;大一317人,大二175人,大三159人;文科284人,理工科322人,艺体44人;农村253人,城镇181人,城市217人,平均年龄21.18±1.62岁。

2.研究工具。(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量表。采用Bennion和Adams编制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第二版)[1],共64个项目,分四个分量表测量意识形态(政治、职业、宗教和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性别角色、友谊、娱乐和约会)两个领域的同一性获得状态、同一性早闭状态、同一性延缓状态与同一性扩散状态。量表采用6点记分,从1非常符合到6非常不符合。在本研究中,只考察大学生总的自我同一性状态。经测定,翻译版本总量表Cronbach's 幌凳为0.78。(2)焦虑量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以及SCL-90焦虑分量表测定个体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2],由Zung于1971编制,共20个题目测查大学生焦虑的主观感受。采用4点记分,1表示没有或极少有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或全部时间都有。将20个项目相加后换算成标准分可判断其焦虑程度。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2],由Spielberger(1983)编制,是测量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有效研究工具。问卷由特质焦虑分量表(T-AI)和状态焦虑分量表(S-AI)2个分量表共40个项目组成,采用4点计分,1表示极少或从来没有,4表示几乎总是如此。SCL-90焦虑分量表[5]。SCL-90由derogatis编制,共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等9个因子。在本研究中选取焦虑分量表,包含10个项目,根据阳性项目数与因子分测定焦虑程度。

3.数据统计。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输入与统计分析。对自我同一性与焦虑采用皮尔逊相关、回归分析等。

二、结果与分析

1.自我同一性与焦虑的相关。焦虑与自我同一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07~0.37之间。其中,同一性获得与所有焦虑类型呈显著正相关,同一性扩散型、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与所有焦虑类型呈显著负相关。

2.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的焦虑差异比较。根据Adams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判断标准[3],先将每一个体归属到对应的同一性状态,然后考察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焦虑情况,获得型同一性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SAS以及SCL-90焦虑维度上都要显著地高于其他同一性状态,从焦虑趋势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获得型同一性状态焦虑程度最高,其次是延缓型与扩散型、焦虑程度最低早闭型同一性状态。LSD事后检验表明,获得型同一性状态与延缓型、扩散型、早闭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延缓型、扩散型与早闭型同一性状态之间的焦虑差异不显著,但有早闭型同一性状态的焦虑最低的趋势。

3.同一性状态各因子对焦虑及其各维度的多元回归。以同一性各因子为自变量,状态焦虑、特质焦虑、SAS标准分以及SCL-90焦虑分量表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同一性获得、同一性早闭与同一性延缓都能显著预测焦虑。其中,同一性获得对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同一性早闭与同一性延缓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

三、讨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同一性获得对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一性延缓、同一早闭对焦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一结论与国内外研究有相似之处。这说明,在同一性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危机,从而引发焦虑情绪。整合程度越高,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探索也越多,在应对外界与自身承诺实现过程中焦虑情绪也越明显。陈坚等从同一性形成的投入程度、过去危机等角度揭示出经历过去危机对存在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马西亚指出,获得型同一性个体已经历过去的危机,正积极投入以应对可能威胁,在实现自我目标过程中,焦虑可能较高[4]。

研究显示,自我同一性的整合程度不同,焦虑程度不同,整合程度最高的获得型同一性状态的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最高,整合程度较低的早闭型同一性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最低。这一结论与有关研究有矛盾之处[5-7]。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感是最佳心理功能的一个方面,是同一性危机解决的精神和谐状态,是青少年人格健康的表现[6,8]。马西亚也认为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有关,认为获得型同一性状态是健康的同一性状态,是个体良好适应环境能力的体现[9]。Meeus在对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发现,延缓型同一性心理健康最低,早闭型与获得型都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10]。造成本研究与上述相关研究分歧的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只考察焦虑这一维度,而评判心理健康指标不仅仅只有焦虑。根据马西亚理论,获得型同一性状态是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解决了同一性危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承诺。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获得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程度应该最高。事实上,从焦虑指标来看,获得型同一性状态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最高。其可能原因在于尽管获得型同一性状态已经获得了探索,做出稳定的承诺,形成稳定的同一性。在实现目标与任务过程仍然要处理现在与将来的角色、地位、工作等诸多问题,需要当事大学生自我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不论处理结果好坏,都会让当事人处于一种紧张与焦虑中。因此,对现在与将来问题的思考与警醒让获得型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时时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早闭型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之所以焦虑程度最低,其原因在于在探索与承诺中只是接受了重要他人的影响,他们不需要对自己现在与将来问题的思考与处理,当然不会带来强烈的焦虑。陈坚从存在焦虑角度揭示类似的研究结果:早闭型同一性个体的存在焦虑最低[11]。

参考文献:

[1]Bennion L D,Adams G R. A revision of the extended version of the objective measure of ego identity status:An identity instrument for use with late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1986,1(2):183-19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Z].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Adams G R,Marshall S K. A develop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of identity:Understanding the person-in-context[J].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6,19(5):429-442.

[4]张日N.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04):430-434.

[5]马晓明,徐宪春.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05):46-47.

[6]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8]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Marcia J E,Waterman A S,Matteson D R,et al. Ego identity:A handbook for psychosocial research[M].Springer-Verlag New York,1993.

[10]Meeus W,Iedema J,Helsen M,et al. Patterns of adolescent identity development: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J]. Developmental review,1999,19(4):419-461.

[11]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03):235-240.

上一篇:《移动计算》课程专题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下一篇:做好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