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10 08:43:22

浅议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污染事故对地下水的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再加上个别不法企业利用渗坑、渗井及高压注入的方法把污水直接回灌地下,致使地下水质量逐渐恶化。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及治理措施的复杂性,以便增强人们对地下水污染及治理的难度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特点;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致使地下水质量逐渐恶化。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及治理措施的复杂性,以便增强人们对地下水污染及治理的难度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地下水污染的概念

所谓地下水污染,就是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地下水污染相对与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或对照值而言。所谓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指地下水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浓度值,它反映了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环境自身原有的化学成分。如果无法取得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时,人们引用了对照值的概念,通常将所在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统计值或所在区域内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下水水质统计值作为对照值。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不同。污染物质进入地下水及其进入地下水后其运动速度相当缓慢,若不进行长期的、专门的监测,很不容易发现,但在发现时,其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地下水由于循环交替缓慢,即使排除污染源,已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质将在含水层中长期滞留,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如要使其自然净化,将需要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如要人工处理,将付出巨大的人工、经济代价。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和条件。因此,地下水一旦污染,将会造成巨大的污染事故,无法预料的后果。

三、地下水的污染途径

地下水的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径流型污染。它是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物通过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即是此类型。二是越流型污染。它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是已受污染的潜水转移到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是此类型。三是连续渗入型污染。污染物随水不断渗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废水池、废水渠、渗坑、渗井和受污染的地表水连续渗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即是此类型。四是间歇入渗型污染。大气降水或其它灌溉水是污染物周期性地渗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固废存放不当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就是此类型。

四、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环境监测部门要在地下水污染的严重区、易发区建立专门的地下水监测机构及设施,进行长期的专业的跟踪监测。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查清污染来源及途径,采取补救措施。对于那些极易引起地下水污染的行业,要建立完善的工程防治措施。在实际过程中,具体措施我认为有以下几项:

1、地下水分层开采

开采多层地下水是,各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应当分开采;在地下水易受污染的区域,禁止已污染含水层和未污染含水层的混合开采;进行勘探的活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治串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2、工程防渗措施

工程防渗措施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固废淋滤水渗入地下而必须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渗采用的材料包括黏土、沥青、水泥砼、聚乙烯膜和油毡等。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场、废弃物填埋场、固体废物填埋、尾矿填埋、废渣填埋、尾矿山防渗的固废危废填埋项目。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工程防渗要求。

3、污染物的清除及阻隔措施

一般情况下,对于地表泄漏的污染物,采用清除的措施。但对于已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对于可以修复的地下水污染,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经济技术条件及危害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屏蔽法是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封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的屏蔽方法有灰浆帷幕发、泥浆阻水墙、板桩阻水墙、膜合成材料屏蔽法等。屏蔽法只有在处理小范围污染时才可考虑的方法,被作为临时性的治理措施。抽出处理法是治理地下水被石油类污染时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原理,将浮于水面上的油类抽取出来进行处理,从而减轻或消除地下水的污染。此方法的缺点是对处理地下水中的其它污染物处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在处理过程中,要防止大量抽水导致的地面沉降、房屋受损、海水倒灌等次生灾害。反应墙是人工构筑具有还原性的墙,它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在治理地下水时,沿垂直地下水流方向设置一堵反应墙,当受污染的地下水流过反应墙时,反应墙与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而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政府对地下水污染引发的各种民生、经济问题的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各种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遏制了地下水恶化的趋势。但是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她维系着中国近70%的人口饮水和40%的农田灌溉,62%的城市遭受污染且成多元化趋势。再加上地下水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我们必须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及后果;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的政策扶持;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让环保战线的同志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体系和预警体系;加大对政府的追究力度和污染行为的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遏制地下水污染趋势,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得以恢复,把清泉留给子孙。

上一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油田注水系统的节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