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乃庚心痛治验

时间:2022-09-10 08:00:45

近年来,活血化瘀之法在医界颇为盛行,据此问世的协定处方、成药也日益增多,此类治法和方药对某些胸痹心痛也确能取效,然不效者也有之。

田老认为,《难经・六十难》关于“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之说,深刻地阐明了胸痹的发病关键。《灵枢・厥病》篇所载肝心痛、肾心痛、肺心痛、脾心痛等病名,精确地反映出心痛证虽然病位在心,但往往由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心而致病的道理。故临时,常依据脏腑相关的理论,通过调整其他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心痛的目的。

肃肺化痰 调气行血

心肺同居胸中,肺主气而心主血,气血相贯,心肺相关,“心痛彻背”每与“喘息咳唾”并见,《灵枢・本脏》篇更有“肺大……则善病胸痹”之言。痰浊阻滞,郁闭肺气,胸中气机壅塞,胸阳痹阻,心血亦常瘀阻而致心痛阵作。治应肃肺化痰,调气行血,方如瓜蒌薤白半夏汤、苏子降气汤、厚朴麻黄汤、泻白散等随症加减。

典型病例患者,男,66岁。

患冠心病心绞痛2年,加重2周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10余年。入院时主症:胸中憋闷,心痛阵作,每天发作3~5次,伴咳嗽喘促,吐痰白黏,纳少便秘。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曾在院外服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中药,疗效不显。入院后改用泻肺化痰,调气行血方药。药用:桑皮12g,地骨皮10g,瓜蒌15g,杏仁10g,桔梗10g,半夏10g,菖蒲12g,郁金10g,黄芩10g,厚朴10g。

服药3剂,咳喘咳痰减轻,胸痛发作次数亦明显减少。守上方共进20余剂,心痛停止发作,后加入补肺益肾之品收功,出院时复查心电图亦明显改善。

益气健脾 化湿升阳

足太阴脾之经脉,属脾络胃,“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病气血生化乏源,无以奉心化赤,心失荣养,或脾失健运,湿浊中生,循经上逆胸中,痹阻胸阳,均可致胸闷心痛。若脾虚气弱者,治宜益气健脾,补血荣心,方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虚气寒者方用人参汤、保元汤化裁;脾虚中阳失运,湿浊滋生,上逆胸中者,用苓桂术甘汤、理中汤加减;久泻脾虚,水谷下流,清阳虚陷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和升举清阳之品。

典型病例患者,女,53岁。

患冠心病心绞痛2年,加重2天入院。已有慢性腹泻5年余。入院前曾在门诊服用活血化瘀、宽胸理气中药及活心丹等,疗效终不明显。入院时主症:心前区憋闷疼痛,日发2~3次,每次持续3~4分钟,伴脘腹胀满,呕恶纳呆,大便泄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暗。苔白腻,脉濡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证属脾虚湿蕴,清阳不升。治以益气健脾,化湿升阳。药用:党参12g,黄芪15g,茯苓12g,白术12g,扁豆12g,砂仁6g,厚朴6g,煨葛根12g,陈皮10g,甘松10g。

服用10剂后,纳增泻减,胸闷胸痛亦明显减轻。上方加桂枝10g,服用30余剂,心绞痛停止发作。

疏肝解郁 清肝安神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条达气机,明代《薛氏医案・心脏病》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强调肝气失调可致心病。如肝气郁结,气机失畅,气滞血凝,心脉亦阻,可致胸憋心痛,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和血,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加减常收捷效。若气郁化火,湿热蕴结,亦可扰动心神,瘀滞心脉,治宜清肝泻火,解郁安神,可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加减;若郁热伤阴,肝血暗耗,心血亦失濡养,治宜补肝养血,清热安神,可用酸枣仁汤合补肝汤加减。

典型病例患者,女,52岁。

患冠心病心绞痛3个月,在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曾服用心痛定、潘生丁及活血化瘀中药,效果不显。就诊时仍有胸痛阵作,胸中憋闷,日发3~5次,每次持续3~5分钟,伴心烦易怒,多梦易醒,口苦目眩,带下黄稠秽臭,少腹压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经湿热瘀滞心脉。治以泻肝清热,利湿化瘀。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2g,焦山栀10g,炒黄芩10g,柴胡12g,车前子9g,生地10g,泽泻10g,木通6g,当归6g,丹参20g,甘草6g。

服药5剂后,带下减少,胸痛明显减轻,便通眠安,继服5剂,胸痛消失。

扶阳填精 交通心肾

心居上焦,属阳主火,肾居下焦,属阴主水,心火下潜以温肾阳,肾水上济以资心阴,共奏阴阳协调,水火相济之功。且肾中真火又名元阳,元阳温煦可助心阳,故肾病也常引起心痛证发作。《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肾病者……虚则胸中痛。”若肾中元阳不足,则心阳失助亦随之而衰,心阳不振,心脉瘀滞,胸痛发作。治宜温肾扶阳,方用肾气丸、乌头赤石脂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若肾精不足,心失水滋,致心火偏亢,耗伤阴血,心脉失荣,挛急而痛。治宜滋肾填精,清火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加减。

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

患冠心病心绞痛10余年,加重1年,伴气短乏力,形寒肢冷,大便溏泻,腰膝酸软,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缓无力。入院后先给予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服药30剂,胸闷胸痛不减,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更甚。详析病机,乃元阳不足,心阳失助,心肾阳虚,寒凝经脉而致,改从温扶元阳,益气和血之方。药用:炮附子10g,肉桂10g,仙灵脾25g,细辛15g,党参15g,黄芪20g,茯苓30g,丹参20g,檀香10g,甘草6g。

服本方10剂后,胸闷胸痛明显减轻,腰酸、畏寒诸症亦好转。守方继进,加重附子用量为30g,黄芪80g,加干姜5g以助益气扶阳之力,症状日见好转,1个月后心痛症状消失。

和胃降浊 斡旋中州

胃居中州,为火谷之海,以和降为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注于心前,胃气和降,心脉亦安。若痰食中积,停滞于胃,胃气失和,不降反逆,循经脉上逆胸中,壅塞气机,痹阻胸阳,治宜和胃降浊,斡旋中州,力用越鞠丸、平胃散等加减。

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

患者胸闷胸痛已2年,常于饮食后发作,伴脘腹胀满,纳呆呕恶,舌苔厚腻,脉象濡滑。心电图检查提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此乃痰食壅积胃腑,中州气机窒塞,致胸中气机失畅。治以化湿消食,和胃畅中。选用平胃散加减。药用:苍术12g,厚朴12g,陈皮15g,神曲10g,焦山楂20g,半夏10g,甘松10g,枳壳10g。

服药5剂后,脘腹胀满减轻,食纳增加,胸闷胸痛亦明显减轻,守方30余剂,心绞痛停止发作,心电图亦较前改善。

利胆降逆 清化痰热

胆附于肝,偏居胁下,其脉布于胸胁,为气机之枢。胆寄相火,常宜清净。若失于清肃通降,则胆火上逆,挟痰热上扰心神,阻滞心脉。治宜利胆降逆,清化痰热,方用温胆汤加减。

典型病例患者,男,50岁。

患冠心病心绞痛2年,在当地治疗不愈,近1个月加重前来就诊。诊时主症:胸中窒闷,胸痛阵作,伴呕恶口苦,纳呆眠差,舌暗红,苔黄腻。此胆热内扰,心脉失和。治以清化痰热,行血通脉,方用温胆汤加减。药用: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2g,枳壳10g,竹茹10g,瓜蒌15g,菖蒲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3g。

服药5剂后,胸闷胸痛减轻,仍感口苦心烦,上方加黄连6g,莲子心9g,服20余剂,心绞痛停止发作,诸症亦愈。

核心提示

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应本着五脏皆有心痛,不可见心之痛,一味治心的原则。田氏认为,既要重视心脏本脏气血阴阳的病理改变,注意其本虚标实的发病特点,又应重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伏其所主,审因施治,才能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之特长,提高临床疗效。

上一篇:限制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冠心苏合丸临床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