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教“法财侣地”说谈宗教中的经济因素

时间:2022-09-10 07:50:58

从道教“法财侣地”说谈宗教中的经济因素

[摘要] 本文从道教“法财侣地”谈起,从多视角论证了宗教在精神作用之外其重要的经济内涵和要素。

[关键词] 宗教 经济

一说起宗教徒,人们常常会把他们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品德相联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会发现,不少具有的人都在经商赚钱。那么,这些者的行为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教义相矛盾么?怎样理解这些者经商赚钱的行为呢?

其实,世界各大宗教虽然都教导信徒应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但同时也都不否认宗教修行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例如,道教“法财侣地”说对“财”的强调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道教宣称修行需要具足四个条件,即“法”、“财”、“侣”、“地”,四者缺一不可。所谓“法”即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而所谓“财”即道教修行所需要的资金,因为道教认为修行需要较长一段时期才能完成,而这一段时期修行者不能受外界干扰,也不能从事生产和工作,所以需要不菲的资金作为生活开支,如胡海牙是这样解释道教徒重视“财”的原因的:“一者,因为修道者正式入室用工,便不能再将精力过多地耗散于社会事务之中,首先要安置好家室,让家人之衣食有所依靠,方能安心于自身的修养事业;二者,自身在正式修炼时,即不能从事于谋利之事,自己的一切生活费用,要预先准备好,以免对饮食起居萦萦于心;三者,还要准备一定的云游访道之资,因为住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必生厌烦之心,故需要换个环境,以开阔心胸,并可寻访道友以验证所得;四者,尚需准备三五道友之生活费用,以便自己能专心用功,其他事务可由道友等代为处理。”

在道教徒看来,“法”和“财”有了,则“侣”和“地”就不难寻了,所谓“侣”即志同道合的伙伴,其作用是照料修行者的日常生活,使修行者不受外界干扰;所谓“地”即修行的场所,一般要求是空气清新、安静整洁。很显然,“侣”和“地”的获得与“财”是有密切关系的,有了足够的“财”,再去求“侣”和“地”就相对容易多了。而道教史上一些得“法”的道教徒寻求“侣”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这个“侣”本身具有较富裕的经济条件,如上阳子诗:“得法无财事不全,法财两足便成仙。丹阳祖是东州富,弃了家财万万千。”诗中所说的“丹阳祖”便是著名的全真教道士马钰,据道教典籍载,当年全真教创教者王重阳看中马钰,把他收为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马钰是当地首富,有着极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有条件助自己完成修道事业。道教徒们认为,只有“法”却无“财“是难以“成道”的,如葛洪在其《抱朴子》中所言:“徒知其方,与不知者正同,可为长叹者也。有其法者,则或饥寒,无以合之。”“余受此道二十余年矣,资无担右,无以为之,但有长叹耳。”类似的记载在道教典籍中还有不少。道教典籍中的这些记载虽带有一定神秘色彩,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财”在道教修行过程中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甚至还在“侣”和“地”之上。

当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教虽强调“财”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强调“财”的获取必须通过正当途径,不能因赚钱而有损品德,否则,一个品德低下的人钱财再多也与道无缘:“道之未成,必资于财,道成之后,财乃无用……虽然,苟富贵之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有道之士,闻风而退,不敢迹其门。”

与道教强调“财”的重要性相类似的还有基督教中的新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西方著名学者韦伯称新教“具有把人们获得财富的要求从传统伦理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功用。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直接视作上帝的旨意。”在韦伯看来,新教宣称人们有责任赚钱,并把这看作是在为上帝增加荣耀。同时,新教对人们在获取财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勤劳、节俭、守诺、诚信等道德品质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教法学家们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制定了穆斯林“朝觐”的条件:“1.成年穆斯林,身体健康,理智健全;2.有经济能力,要求朝觐时使用其基本生活费用之外的财力,即保证自己的生活生产外,还需留足家人至少一年的生活费用;3.路途平安,即无战争、动乱、流行病,能顺利到达朝觐所在地。”很显然,“朝觐”条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要的经济条件,伊斯兰教只提倡“富裕朝觐”,反对“凑钱朝觐”、“变卖家产朝觐”、“举债朝觐”等“穷朝觐”。另外,与道教对获取“财”的正当性的强调相似,伊斯兰教也强调“朝觐”所需费用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取,必须是“洁净”的,否则,“朝觐”就不是“顺服的”,不是“正义”的。

佛教对于信徒们获取正当的财富同样也不排斥,如佛教《阿含经》中的四句偈:“一施悲和敬,二储不时需,三分营生业,四分生活用。”《杂阿含经》云:“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很显然,佛教是认可其信仰者将本求利、勤劳赚钱的,无论是从事农牧,还是从事经商贸易、企业经营、投资生息等,只要是正当的经济营生,都不与佛教教义相违背,如《华严经》也称:“一切治生产实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综上所述,各大宗教在教导信徒们追求理想的圣境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信徒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修行条件,并不反对、甚至鼓励信徒们去获取正当的财富,因为毫无疑问,宗教修行同样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必须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训诫。

参考文献:

[1]黄心川:经济全球化与东西方宗教. 世界宗教研究,2001(4)

[2]杨淼:宗教与经济发展关系透视.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

[4]赵永刚:解析“三角经营商法”.商场现代化,2004,(15)

上一篇: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探析 下一篇:谈数据挖掘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