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9-10 07:08:24

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8-1189-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内镜检查治疗是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但因插管所致剧烈恶心、反胃让诸多患者恐惧,大大降低了胃镜的依从性,近年无痛胃镜受到广泛的欢迎,我们尝试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内镜检查,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3年4月-2006年6月680例患者接受了无痛胃镜检查,其中男360例,女320例,年龄18~72岁,平均(41.5±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肺疾病。

1.2 方法:常规检查血压、心电图,准备多功能监护仪、麻醉机、急救药品及氧气等。麻醉方法:芬太尼0.02 mg静脉推注,异丙酚1.5~2.0 mg/kg静脉缓慢推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平稳后Ramsay评分4~5分即行胃镜检查,术中监测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监护仪监护心电图情况,记录患者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法[1]:清醒1分,平静合作2分,嗜睡3分,嗜睡但对刺激有反应4分,入睡5分,麻醉状态6分。苏醒后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晕、嗜睡、困倦、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术后观察患者30分钟。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9.7%(678/680)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操作时间2.5~8分钟,平均3.6分钟,术后苏醒时间平均5.3分钟(3~15分钟),术中部分患者有轻微恶心、反胃症状,术后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检查中SBP、DBP、RR、HR和Sp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检查后30分钟基本恢复,各指标与用药前比较(P>0.05)见表1。

2.2 并发症:静脉注射异丙酚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5例心率明显下降,低于55次/分,经静脉注射阿托品1.0 mg后缓解;2例血压快速下降到80/55 mmHg,立即静注麻黄碱8 mg血压恢复;8例出现呼吸抑制,SpO2快速下降到90%以下,经大流量吸氧,6例在1~3分钟自主呼吸恢复,SpO2上升到95%以上,另2例未得改善,立即拔出胃镜,并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中枢呼吸兴奋剂等,抢救5分钟自主呼吸恢复,10分钟后生命体征平稳;96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反胃、头晕、眩晕等,观察30分钟自行缓解;有62例出现轻度欣或梦呓。

3 讨论

麻醉下行胃镜检查因患者检查无记忆无痛苦,反应轻,大大提高了胃镜诊治质量及检查的依从性,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异丙酚为快速短效,静脉注射后起效快,患者苏醒快,但无镇静作用,对呼吸和循环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相关[1]。芬太尼是短效阿片类镇痛药,成瘾小,镇痛强度大,用芬太尼作麻醉诱导与异丙酚联合,两药优势互补,起到协同作用,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不增加外周血管的抑制[1],从而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

多数文献报道认为无痛胃镜检查是较为安全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常见的并发症是心率、呼吸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心脏停跳、呼吸抑制,近年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的屡见报道[2,3];另外检查完后少数有头痛头晕甚至眩晕呕吐,本组出现明显呼吸循环改变15例,占2.2%,出现胃肠道反应及头晕,分别为76例占11.1%,62例占9.1%。物常见的精神症状62例,占9.1%。

为减少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应注意以下事项:(1)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并尽到告知义务,尤其是麻醉意外;(2)严格把握适应证,有明显心肺功能下降及传导阻滞者应慎用;(3)做好检查前准备如严格禁食禁饮,以及必备抢救设备,检查时严格观察生命体征;(4)一般检查麻醉深度以Ramsay评分4~5分为宜,尽可能减少异丙酚用量,特殊需要如取活检组织、异物、摘除息肉等为提高准确性,可加大麻醉深度;(5)必须由专业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观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荨麻疹伴腹痛15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厌氧菌感染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