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侧面评价学生 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时间:2022-09-10 06:46:29

多个侧面评价学生 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摘要:对学生而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功的体验比获得100分更重要,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倍加努力,取得更大成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的课改离不开评价的改变,而多元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关键词:成功 赏识教育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12-01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古往今来很多名人的确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后成功了,譬如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可回首历史的长河,这样的人物也是屈指可数的。布鲁纳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倍加努力,取得更大成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更认同“成功乃成功之母”这个道理,所以也认为赏识教育会让教育更精彩。

数学课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有效的评价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数学课的课改离不开评价的改变,而多元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当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结果,且为了激励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等这些目的时,才是真正有效的评价。所以评价时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地评价中还要侧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方面的评价。

1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可依据“经历、体验、探索”几个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譬如在批改课前预习《学案》时宜采用定性的方法,可把学生的作业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第,其中作业态度端正、正确性也高的尖子学生得A等,作业态度端正、基础题做得好的中等生也是A等,作业态度端正、只要书上现成的概念做得好的薄弱学生也是A等;作业态度尚端正、正确性不高的学生得B等;作业态度不端正的连书上概念都填写错误的的得C等;作业未做的是D等;这样的操作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肯定,也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则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确率、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书写整洁性等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错题集订正方面也宜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侧重看学生订正的态度。态度端正了,过程就能做好,效果自然好起来了。《随堂检测》中则用定量的方法,采用百分制。

2 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要依据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也要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中要重点关注: 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否思考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否进行尝试,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能否猜测问题的结果,并对猜测的结果给予验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预设有所不同时,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要注意有针对性地用描述性的评价,具体到哪个方面作评价,不可用一句话“你很好”、“你很棒”来笼统地评价。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时,会刺激学生的神经,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心动了就能行动了,效果不言而喻了。

3 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和发生的变化,可采取主要形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4 注重对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评价时应注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可建立课堂观察表,可以就课堂参与、提出或回答问题、合作与交流、课堂练习、知识技能的掌握、思维与解题等方面跟踪记载,记录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结果用优、良、一般等定性的方法更好。

课标上的小学学段的目标是该小学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确定阶段性目标,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初学时不要一味地拓展,让学生失去自信,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在实施评价时,还有必要对部分学生采取 “延迟评价”的方式,譬如对于周过关第一次没过关的学生不打分,也可把“√”打得大点,把“×”打得小些,发给学生再订正后,如果过关了,都算合格。通过给学生再次提供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评价方式也要多样性,可以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评价方式。总体原则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通过评价所得到的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也可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教师提高分析学生评价结果的变化,从而也可了解自己教学的成绩和问题,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能力提高和素质发展的原因,寻求改善教学的对策,所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还是哪些方面的评价,最终目标是为达成“促进学生、教师的成长,发挥教师学生潜能”的发展性目标。

上一篇:数学课堂上的“穿针引线” 下一篇: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