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9-10 05:52:03

安全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为适应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需求,依托校企联合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合作,以服务雄安新区和“京津冀”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等实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一套具有河北科技大学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的办学新模式。

关键词:安全工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建设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建筑安全为专业教学方向,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衔接为重点,以实习实践课程由校、企共同指导考核为特色。”培养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具备扎实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2.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通识培养+联合培养”课程设置方案;通识培养阶段为第1~6学期,包括德育、外语、身心素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系列;联合培养阶段(与企业联合培养)为第7~8学期,包括应用专业类、技术研究类、创新创业类和国际拓展类四个方向。其中,通识培养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系列分为应用专业、技术研究、创新创业和国际拓展四类(第5~6学期),学生可以对这四类进行选择,但必须与联合培养阶段的方向一致。通识培养阶段主要为理论课,联合培养阶段主要是实践课程。(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收集国家安全行业的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研究单位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然后到化工、建筑类企业进行调研,与往届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访谈,分析企业现场工作急需的安全知识及技能;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应重点讲解的内容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例如,了解当前化工企业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关于企业选址、布局及生产中的隐患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化工安全等相关课程内容,删除与当前规定不符的内容,由董文庚老师等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化工安全原理与应用》《安全检测》等教材。(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专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形式,优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功能。首先,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完善本科实验条件。其次,实习的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中进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个性化教育和毕业设计都要求与企业导师结合。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选取“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技术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进度及格式等由专职导师负责,实现学生技能方面的零距离就业。3.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思路以及校企资源优化整合的建设目标,与石药集团、河北诚信化工、河北电力建设集团、河北道桥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争取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食宿的经费。与安监局、企业合作,共建“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培训中心”,获得住建部“一级机电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资质,成为集教学、实习、培训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综合实践基地。

二、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方式改革

1.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知识、技术共享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队伍。首先,以共建的实习基地为基础,安排专职教师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大学为企业人才进行理论提升,企业为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养”的目标。另外,建立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聘请行业内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二是在实习阶段聘请企业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校外实习导师。学校还出台“双师双能型”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鼓励政策,如青年教师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评职称时优秀考虑。学校还每年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去国内其他高校进行短期访学,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调动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声情并茂与视听相结合,使传统教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案例及实践教学内容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三、教学效果考核体系的构建

1.加大理论课课上讨论、回答问题、作业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30%~50%,每次课程结束后评出成绩交给授课教师;实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践课程采取答辩与作业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加强对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解决能力的考核。答辩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企业工程实践有机融合的特长。通过共建校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提升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能力,不但推动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产”的步伐,还锻炼了青年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工程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香云.关于高职文科专业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李燕,李志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水轮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

作者:孙忠强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一篇: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