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国际化镜鉴

时间:2022-09-10 05:46:01

日元国际化镜鉴

日元的国际化,很大程度上属于日本政府的推动。日本政府将国内金融改革和参与以至主导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容,融入了日元国际化进程

日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的地位相对衰落,日本开始有兴趣尝试日元的国际化。日元国际化虽然已经走了较长的一段路程,但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日本没有放弃日元国际化的努力,在新世纪又推出了新战略。

回顾和分析日元国际化的道路,对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无裨益。

日元国际化路径

日元国际化的路径,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国际化的每一阶段,都与日本当时面临的内外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实际上,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随着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日元国际化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当时日本政府担心对外收支恶化和日元汇率急剧波动会引起日本经济的动荡,所以对日元国际化持消极态度。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出现了巨额经常收支顺差,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因此,日本在外汇交易、资本交易自由化及国内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强,同时,海外对日元资产的需求急速增加。1980年以来,日本开始积极推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对外汇和外贸管理办法的修改。

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日元经常项目基本上实现了可兑换,对日元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由原则上限制兑换,过渡为原则上放开管制,这是日本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标志。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常收支出现大幅逆差,特别是对日贸易逆差。美国方面认为,日本金融、资本市场对非居民是封闭的,因此,日元汇率不是通过市场形成的均衡汇率,所以迫使日本实现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以及日元的国际化。

1984年2月,日本和美国政府共同组建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同年5月该委员会就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日元国际化,以及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金融、资本市场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发表了《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同时日本大藏省也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的公告。以上两份政府报告,进一步整理并完善了日元国际化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体系化的政策方案,被视为日元国际化真正开始的标志。

日本大藏省外汇审议会于1985年3月提交了具体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进一步实行利率的自由化、进一步完善并扩大公开短期金融市场);(2)实现欧洲日元市场自由化,方便非居民使用日元;(3)为在东京交易欧洲日元,建立东京离岸市场。由于以上这些进展,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和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稳定地推行金融自由化进程。

这一阶段,日本政府的决策受美国的影响很大,一个典型事例就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当时,美国为平衡本国对日本的巨额贸易收支逆差,迫使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

1985年“广场协议”前后,日元对美元汇率由1美元兑220日元-240日元水平,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120日元(个别时期升值到80日元)。

由于日本国内金融结构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完备程度,远不能适应日元的急剧升值,1985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大的调整时期。但是,日本的金融改革仍然在继续,为实现日元国际化进行积极努力。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日元国际化进程上并没有很大作为。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经济在1990年以来的长期不振,削弱了交易者和投资者对日元的信心。进一步说,在国际经济交易领域,对日元的需求还是比较低的。虽然亚洲地区经济体与日本经济联系紧密,但日本在亚洲的整体表现仍然不如其他发达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危机的区域性特征使得亚洲各国认识到,货币和金融合作是预防危机、实现共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同时,欧元的顺利启动,为区域性货币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日本在经历了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两次大幅升值和贬值冲击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日本希望全球和区域经济稳定、有序,也认识到日元过度升值或贬值将给日本经济造成灭顶之灾。日本开始尝试以日元国际化问题为突破口,形成外部压力,以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

亚洲货币危机之后,1999年日本外汇审议会曾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了日元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五点建议:维持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稳定日元币值;重新定位日元在亚洲汇率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日元国际化环境;在商品贸易和资本交易中更多地使用日元。

这一阶段中,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日本政府在财务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内设立了日元国际化专门的审议会制度,长期追踪研究,为政府政策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分析。其次,任命那些为政策建议提出理论依据、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学者,出任财政省副财务官(行政职务相当于副部长级),从政府行政制度上为学术理念向区域金融合作倡议的顺利转化提供了保证。第三,将区域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合作项目,与日元国际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借力区域金融合作

从以上的进程可见,日元的国际化很大程度上属于日本政府的推动。最初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但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日本希望借助日元国际化,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日元国际化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日元作为计值货币的现状是最乐观的。在亚洲区域内,日本以制造业的高附加价值产品和对外直接投资做支撑, 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网络性和覆盖面最强。经贸网络优势,是货币区域化或国际化的贸易基础和结算基础,因此,在日本政府关于日元国际化研究报告中,加强日元计值贸易金融和日元计值贸易贷款是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是发挥日本政府金融机构对贸易金融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推进日元计值的贸易金融。

日本亦认识到,须强化日元作为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职能。在亚洲区域内,日本的金融资本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但日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距离日元国际化的要求还很远,日本须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有关法律、会计事务等一系列服务配套措施,提高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活力。

完善日元的短期金融市场,是日元国际化的基本前提,日本政府希望日本金融机构结合最近的市场变化,设计日本短期金融市场的发展框架,使其发展成为安全且流动性较强的短期金融市场,同时能够对非居民开放。

而将日本的资本市场建设成一个对非居民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是日本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也是日元国际化的目标。

在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中,日本就提出了关于培育亚洲债券市场的倡议,因为亚洲企业和投资者能否在日本市场上有效地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对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的金融市场虽逊于欧美,但独秀亚洲,在亚洲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成熟健全的国别金融市场,将天然地成为区域以至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世界上没有独立于国家金融市场之外的区域或世界性的金融市场。因此,在金融领域首先争夺区域比较优势,与促进国内金融改革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推进亚洲区域的金融货币合作,对于日本可以说是日元国际化的热身。

迄今为止,关于建立亚洲货币互换系统的倡议、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债券市场等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构想和倡议,最初均出自日本。尽管许多建议在初期曾受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具体实施又面临重重困难,但日本仍然乐此不疲。如果将这些区域金融合作的倡议联系起来分析,不难看出日本的考虑。

第一,强调网络基础,将区域比较优势变为惯性。

任何国际货币形成,除了该国经济规模具有相对优势,还必须能够依赖其技术上、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形成一种国际性的经济联系。这种国际性经济联系的网络或经贸,有助于使具有比较优势的货币形成惯性(inertia),不容易被其他货币替代。

因此,日本提出了亚洲区域外汇结算制度建议。亚洲区域内金融经济合作的主要支柱之一,是区域内活跃的外汇交易。亚洲区域内外汇结算制度的完善,是亚洲外汇市场的基础建设,篮子货币计值交易可提高亚洲区域内外汇计算制度的等级。

第二,强调篮子货币,提升日元作为锚货币的意义。

日本希望日元在区域货币中发挥锚货币作用。在关于篮子货币和区域债券市场倡议中,都能够看到日本设计的、可发挥锚货币功能的日元。

其一,亚洲篮子货币建议。日本认为,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亚洲国家采用的盯住美元制,亚洲危机国家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制度同倚重日本的贸易结构是不相匹配的,因此,提议建立日元、美元和欧元构成的货币篮子。培育区域货币单位,最终发展成为欧元那样的共同货币协定。

其二,培育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议。发行亚洲篮子货币组合计值的资产担保债券和信托受益证券,减轻信用风险和货币变动风险,如果能够培育出篮子货币计值的债券市场,就有可能发行亚洲货币单位(ACU)计值的债券。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将国内金融改革和参与以至主导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容,融入了日元国际化进程。在此过程中,政府成为核心力量,汇合学术界和企业界精英人物,组成专门的研究咨询机构,定期进行论证分析,从而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金融动态,修正日元国际化整体方案。

就目前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成果看,当日本的倡议或建议换成其他亚洲国家成为提议人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被采用或接纳了。如何引领或渗透亚洲金融合作,如何将完善区域经济环境与提升本国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对日元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研究》报告相关内容整理

上一篇:金价还能继续大涨吗? 下一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等1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