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视角境界新 ”升格指导

时间:2022-09-10 05:28:55

“转换视角境界新 ”升格指导

【导语】写文章,如果老是沿袭一种写法,站在同一个角度,往往无法跳出陈旧的套路,难以写出新意,这样的文章,自然难以吸引别人的眼球,难以获得高分。此时,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你会发现,眼前呈现的是别样的风景。

【文题展示】

请转换叙述视角,改写《空城计》。

空城计

文/杨文俊

诸葛亮:今我军主力已前往前线支援,城内士兵寥寥无几只剩2500人,司马懿马上就要带领十万大军赶来,我何以应对?现在撤离已经来不及了,先疏散所有百姓,如猛虎般的敌军赶到只是几分钟的事。

司马懿:时机已到,据最新消息,诸葛亮所驻之城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城,今天,天顺我势,地顺我势,除非诸葛亮是神仙,否则他插翅难飞。军队以最快的速度浩浩荡荡地前进,诸葛亮,你这次必死无疑!

诸葛亮:事到如今,也只能拿生死作为赌注了,司马懿平生特别谨慎,就利用他这点,我得马上上天楼,准备好琴,打开所有城门,派两个小童跟我走,几个士兵扮成老百姓在城门处洒扫。一切已准备就绪。司马懿,来吧!

司马懿:我军已来到城门附近,可据情报得知一件奇怪的事,城门完全打开着,诸葛亮正坐在天台上焚香抚琴,表情悠闲自在,左右还各站着一个童子,一人手捧宝剑,另一人手拿拂尘,城门旁边还有老百姓扫地。我就不信有此事,待我去看看。

诸葛亮:司马懿来了,十万大军来了,我一定要抑制紧张不安的情绪,以最自然的表情面对他,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若如此,一切就完了,那么天下就会大乱,很有可能会落入曹操手中,千万要镇定。

司马懿:怪了,确如情报说的那样,这诸葛亮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他又要达到什么目的?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嗯,我该怎么办呢?算了吧,还是再观察一下,再作定论。

诸葛亮:司马懿害怕了吗?千万不能进来,如果计划失败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生命都难保,又何谈报答我主的三顾茅庐之恩,为他铸就大业,统一三国?成功和失败就在此刻。

司马懿:我该如何是好,进还是退?诸葛亮平生很谨慎,从不冒险,这次诸葛亮这样做,里面定有诡计。不行,进一步可能是死亡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不能冒这个险,撤!

12诸葛亮:啊,司马懿大军终于退去,我得抓紧时间,和城内所有人一起离城。这次,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来了。太险了,备马,马上离开。

司马懿:咦,不对,怎么能这样呢?这事定有蹊跷,快回去,糟了,中计了,(到城后)快搜,城内没一个人?哎,我司马懿自愧不如啊!

诸葛亮:哈,哈,哈,哈,哈…… 【点评】总体来说,这篇改写《空城计》的习作还是比较新颖的,分别从诸葛亮、司马懿的视角来演绎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符合题目“转换叙述视角”的要求。不过,习作还存在着一些硬伤:一是在运用双视角叙述时,一般以描写心理活动为主,主要通过叙述主角的心理来再现故事现场,因此,心理描写要尽量写详细,特别是本故事,要突出现场的惊险、紧张之感;二是在改写故事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原文情节,不可随意改变情节的发展,如《空城计》原文中最后诸葛亮并没有马上离城,而司马懿也没有返回搜城,而上述习作对这两处的改变,就有违原意了;三是文中有些语言表述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在用词、感彩、前后照应等方面要多加推敲。

(最好先把司马懿带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赶往西城的情景描绘出来。)

(这里写出了司马懿的得意之情,不过用“浩浩荡荡”形容自己的军队还是不妥。)

(此段写诸葛亮用计,但“赌注”“来吧”之类的语言似乎没有表现出他的足智多谋。)

(这里可直接描述司马懿在城下看到的情景,使故事情节更紧张。)

(对诸葛亮如何让自己镇定下来的细节,还可以有更细致的描绘。)

(强敌当前,诸葛亮有没有心思想到刘备呢?此处描写有失真之嫌。)

(这里要着重突出司马懿的多疑,在心理活动的描写上还可再详细些。)

(强敌退去,心中终于放松,不过,诸葛亮应该没有离开吧。)

(这里的情节不符合原文,司马懿并没有再返回搜城。)

(这几声笑用得有点轻率,不如删去。)

上一篇:别让故事 只是故事 下一篇:奶奶做的鱼骨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