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

时间:2022-09-10 05:08:20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1月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的导管护理。结果:8例患者无一例因导管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术后均能从尿道正常排尿,每次尿量均达到200 ml以上。结论:加强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膀胱癌;原位膀胱;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33-02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居所有泌尿系肿瘤的首位,近2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对于深度浸润、局部切除术后肿瘤多次复发和膀胱三角区、颈部肿瘤的患者,建议行膀胱全切及膀胱重建术[1]。由于乙状结肠的解剖位置、肠壁厚度、蠕动和再吸收均优于回肠,加之抗反流的输尿管-新膀胱吻合,乙状结肠膀胱术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泌尿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2]。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1月共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8例,现将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例,均为男性,年龄47~77岁,平均62岁,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史。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的存在及部位,术前均行组织学检查,术后病理证实移行细胞癌5例,鳞癌2例,腺癌1例;术前CT检查均未发现周围器官浸润及其他部位转移。

1.2 手术方法

行膀胱全切术,取乙状结肠25~30 cm,纵向剖开彻底清洗后,U形折叠缝合肠壁,形成一大的储尿囊作为重建新膀胱,双侧输尿管分别与新膀胱行抗反流吻合,再将新膀胱放置原位并与尿道吻合。双侧输尿管内分别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并通过腹壁引出;耻骨后放置盆腔引流管;经尿道留置F24三腔Folley′s导尿管。该术式可以重建具有储尿及排尿功能的“新膀胱”,彻底解除了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终身佩带尿袋的痛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

2 术前指导

手术常被认为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很大影响,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和睡眠障碍等而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术前应多与患者沟通,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包括手术方法及术后可能留置的导管,以及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目的及导管脱出对预后的影响,并告知术后短期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同时尽可能解决患者的具体困难使其增强信心,在良好而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手术。

3 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

术后留置引流管较多,分别是左右输尿管支架管各1根,F24三腔Folley′s导尿管1根,盆腔引流管1根,胃管1根。一旦发生导管脱落或引流不畅,将可能出现尿漏、肠瘘、泌尿系感染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做好各导管的护理至关重要。故护理人员要了解各导管放置的部位、目的,严密观察和记录各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准确测量引流量,并保证各导管无脱落、扭曲和堵塞。患者回病房后,即将各导管连接引流袋,并妥善固定,注明各导管名称,以正确辨认。

3.1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护理

输尿管支架管用于引流双侧肾盂尿,防止因吻合口水肿或吻合口狭窄致尿液引流不畅,同时便于了解双侧肾脏功能。对防止尿漏、尿路感染以及远期的输尿管狭窄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支架管细滑而难固定,应特别注意,必须用胶布固定好,防止脱出、受压、扭曲及堵塞。密切观察输尿管支架管引流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左右支架管的引流量,一般每侧输尿管支架管的24 h引流量为250~1 300 ml,总量为500~2 500 ml,若每侧输尿管支架管引流量低于每小时10 ml,应考虑补液不足导致的尿量减少或输尿管支架管堵塞,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考虑冲洗支架管,为防止逆行感染,冲洗应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低压缓慢冲洗至通畅,每次5~10 ml。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本组2例因引流不畅行逆行冲洗,未造成感染。术后2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拔管后应观察患者体温、尿量变化及有无腰痛症状。如患者腰痛伴有发热,且尿量减少,考虑输尿管狭窄或堵塞;如尿量减少、腹痛,要排除尿漏的可能。

3.2 新膀胱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管是将新膀胱内尿液及肠黏液引出体外,保持新膀胱内低压力,以利于吻合口愈合。由于新膀胱是由肠管替代,难免会有肠黏液分泌致使尿液中混有黏液,常会导致引流不畅,若导尿管被黏液堵塞,膀胱内压增高,将导致吻合口延迟愈合、尿漏。所以护理时必须注意保持导尿管通畅,如发现血块、黏液积聚成团,堵塞导管,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经三腔导尿管缓慢注入20~50 ml,再抽出,可以反复多次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但冲洗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新膀胱破裂、吻合口裂开。在保持导管通畅的同时,要积极预防尿路感染:①每日用0.05%碘伏盐水擦洗尿管及尿道外口2次,每日更换尿袋;②肠蠕动恢复后鼓励患者每日饮水2 000 ml以上,以起到冲洗作用;③改变患者,最好采用头高脚低斜坡卧位,以床头抬高45°为宜,可有助于尿液排出,减少新膀胱内压力,同时可以防止尿液反流[4]。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并观察患者排尿情况,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

3.3 盆腔引流管的护理

此引流管可用于引流创面渗出,防止盆腔及新膀胱周围积液形成而致盆腔内感染,促进新膀胱吻合口的愈合。应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的变化,若引流液量多且颜色呈淡黄色,应留标本检测尿胆原,警惕尿瘘发生;若引流液量多且颜色呈鲜红色,须及时报告医生,考虑创面出血较多应给予止血药物。引流管一般保留3~4 d,或待引流量低于每日5 ml时拔除。

3.4 胃管的护理

由于术中截取部分肠管,为预防术后腹胀及防止全麻患者术后呕吐物呛入口鼻引起窒息及肺部感染,促进肠管修复和愈合,防止肠瘘,应术前放置胃管,术后留置胃管接负压吸引器,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胃液颜色及引流量。如胃液为咖啡色,应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须及时报告医生。在排气后拔除胃肠减压管,同时严格按医嘱给予饮食。

4 结果

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引流管扭曲、堵塞、脱落,也避免了因引流管护理不当而出现尿漏、肠瘘、逆行感染、泌尿系感染、盆腔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均能从尿道正常排尿,每人每次尿量均达到200 ml以上。

5 小结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加强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可以减少早期并发症和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新膀胱获得较好的储尿及排尿功能,彻底解除了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终身佩带尿袋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谢巧丽,康福霞,吴东娟,等. 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1):2015.

[2]叶章群.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成形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2.

[3]杨玉环. 1例全膀胱切除经脐造瘘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01,10(5):306.

[4]杨晓霞,赵光红. 临床导管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

(收稿日期:2008-02-19)

上一篇:小儿血液透析留置股静脉导管的护理 下一篇:26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