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成果 有效突破 纵深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时间:2022-09-10 05:02:50

巩固成果 有效突破 纵深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大制度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下,我市从2005年开始,按照市政府下发的《赣州市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2006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2007年改革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市直93个部门及所属145个基层预算单位全面实施了改革,集中支付涵盖预算内、预算外、政府性基金等财政性资金,初步确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一、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对改革组织领导。我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市财政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每次推进改革,市财政改革领导小组都会召开会议专题讨论改革实施方案,市政府都会召开改革动员大会,动员和部署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会讲话,提出改革要求和责任。市财政局始终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人员筛选、改革资金、硬件设施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召开各种形式的联席会、协调会、布置会,安排部署、督促改革的具体措施,讨论研究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协调、处理好改革各方之间的工作,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共同推动改革。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财政局党组的高度重视,改革各方的通力合作,从组织上充分保障了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2.规范银行账户管理。规范银行账户管理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和人民银行赣州中心支行联合组织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除为预算单位暂时保留一个经费账户,其余账户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取消,共清理银行账户593个,撤并账户211个,撤并率36%,为积极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市财政局的账户管理,统一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开设管理,统一市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

3.建立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必须靠先进、强大信息系统支撑。2005年以来,我市采取“上级财政支持一点、本级财政投入一点、银行分担一点”筹资方式,共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为每个改革单位配备了计算机和打印机,建立了覆盖财政、预算单位和银行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现了财政资金申报、审核、支付和账务处理全过程的网上运行。2007年,根据省财政厅的部署,启用了全省统一的财政综合业务系统,建立了涵盖预算指标、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拨款、总会计账务等财政核心业务功能的“大平台”,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财政业务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质量和效率。

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构建管理型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单位用款由过去的财政部门将资金层层划拨到单位账户,改变为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财政资金管理由“资金流”变为“指标流”,资金支付由“中转”变为“直达”,避免了挤占挪用。同时,也保证了暂不使用的资金直接留存在国库,财政资金调度能力明显提高。据统计,改革近三年来,市级改革部门的资金结余率平均为18%。其中,2007年结余在国库的财政资金为1.2亿元。二是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财政部门可实时掌握每一笔资金交易记录,动态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活动的全过程,对单位违规用款起到了威慑作用。预算执行信息反馈也从事后变为即时、从隐蔽变为公开,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分析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财政资金支付从用款计划的编报、到支付申请的审批、再到资金的最后拨付等环节全部实行电子化操作,预算单位足不出户就可以用款,财政部门、银行则摆脱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和二次录入,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提高了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新制度规范了财政资金支付行为,严格了部门预算执行,逐步转变了以往“轻管理”的传统财务管理观念,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改革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工作任重道远

经过几年来的全力推进,我市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和深化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预算单位银行账户需要进一步规范。为保证改革平稳过渡,为每个单位保留了部分实有资金账户过渡一年,考虑到实际情况,实有资金账户至今尚未取消。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继续运行,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单位账户资金使用不透明,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单位资金状况,难以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依据;二是财政部门对单位账户不能进行有效监控,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甚至铺张浪费、违规办理支出的现象屡有发生;三是为规避财政监管,一些单位将财政资金通过零余额账户转入本单位或下属单位银行账户,影响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正常运行。

2.大量提取和不规范使用现金问题突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现金支付仍处于财政动态监控视野之外,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逐渐转向现金方式。核查情况表明,大量提取和不规范使用现金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2007年市直单位现金支出1.4亿元,部分单位现金支出约占其预算的60%。有的单位提取现金违规用于发放津补贴,有的单位违规套取现金、设置账外账,有的则进行其他不规范活动。

3.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规模偏小。依据目前改革实施范围测算,2007年应纳入改革范围的财政性资金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43%。从改革单位看,还有少部分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单位未纳入改革范围;从改革资金看,一些审核程序比较复杂、操作难度大的财政性资金,如政府性基金、预算内资金中的基本建设资金和大额专项资金未实施国库集中支付。

4.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国库集中支付专网还没覆盖到所有的改革参与方。人行国库与财政、银行未实现联网,业务处理中仍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存在资金清算风险。

三、巩固成果、突出重点,纵深推进赣州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继续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围绕“巩固成果、完善提高、坚持创新、做大亮点”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1.清理撤销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不改变单位既得利益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的前提下,按照规范操作、方便用款和动态监控的原则,全面撤销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将单位自有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实现对预算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集中收付和动态监督。

2.推行公务卡制度,规范现金使用。实施公务卡制度是减少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省级单位已在2007年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我市要根据省级试点情况,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建立公务卡管理的政策制度,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做好改革动员和宣传培训,争取在2008年启动改革试点,并在总结经验和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力争在2010年前,在市本级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

3.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是扩大改革单位范围,将尚未实施改革的市直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实现市直单位改革覆盖面100%。二是扩大改革资金范围。研究基建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大额专项资金实施改革的有效办法,逐步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改革范围。三是积极实施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定市级专项转移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制度办法,结合全省60项公共财政政策,选择1~2个项目进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并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扩大专项资金试点范围,建立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监管新机制。

4.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网络覆盖范围,分步推进财库银横向联网,实现财政与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和银行间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的网上运行和信息共享。二是继续推进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系统性能,拓展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三是配合省财政厅做好财政业务“大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业务上全面覆盖、数据上全部共享、流程上相互衔接、管理上协调统一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5.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涉及方方面面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涉及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利益,甚至触及和暴露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推进改革的难度很大。为此,必须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一是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改革进展情况、成效和困难,争取市委、市政府、纪委和预算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深化改革;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加大对推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改革积极推进;三是市财政局、纪检监察和人民银行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动合力;四是财政部门要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协调,帮助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调动预算单位的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单位:赣州市财政局)

上一篇:财务收支审计的“四个着力点” 下一篇:更新三种理念创新四种方法健全五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