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地区500kV电网集控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10 04:57:21

内蒙古西部地区500kV电网集控管理模式探讨

摘 要:内蒙古500千伏电网经过二十年发展,截止2012年底,已形成“三纵四横两出口一贯通”的主网架构,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要任务。目前有500千伏输电线路55条,长度5044公里,其中,向京津唐电网外送线路12条。500千伏变电站18座,主变35台,变电容量26700MVA,全部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按照内蒙古500千伏电网“十二五”规划,内蒙古地理东西狭长特点,500千伏电网东西跨度长,维护半径大。目前运行人员储备严重不足,且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传统运行管理模式运行人员无法满足电网发展需求,500千伏主网安全稳定运行无法保证。本文提出集控化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运行模式 集控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98-01

为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进和规范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以实现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集约化发展。从目前内蒙古500kV输变电设备装备水平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来看,加快推进内蒙古主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工作管理模式,要求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程度,对系统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为实现向现代企业的战略转型,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三集五大”工作管理模式,推行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体系建设,将有利于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电网调度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的整体规划,将有利于内蒙古全省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建设、协调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同步提高。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个网省建立独立运行的超高压监控系统,地区的大集控、调控一体化也有较成熟的运行经验。

一、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演变过程

我国电网公司各级电力公司变电管理模式的演变大致经过:有人值班、集控站、集控中心+运维操作队、调控中心+运维操作队四个发展过程。目前在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广泛应用的是第三种模式,该模式从2002年左右在国家电网系统推行,运行至今,已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运行流程,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

第一种模式,有人值班,从实质上说也是执行流程最顺畅,中间环节最少的一种模式,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变电站数目也随之快速增长,而变电运行值班人员数目不可能随之等比例增长。

第二种模式与第三种模式类似,均是有集控中心和维护操作队,而变电站则经过改造后变成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站。这种模式中维护操作队相当于第一种模式的值班员,增加了中间环节-集控中心,集控中心的作用主要是监控区域内所有的变电站,可以进行开关的单一操作,对变电站设备的操作需要运行维护操作队到变电站后才能进行,设备的操作主要是由运行维护操作队完成,集控中心(集控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监控及转令。增加集控中心后可以将运行维护操作队监控职能取代,运行维护操作队进行巡视、操作等具体、常规性工作。增加集控中心这一环节后,倒闸操作流程增加一个环节,增加时延,在信息反馈方面也会出现信息的失真、衰减。

第四种调控一体,将监控与调度职能融合,运行维护操作队进行现场的操作,执行流程减少,没有中间环节,符合执行扁平化的原则,是目前在国网和南网范围内逐渐推广的一种模式。

发达国家的超高压变电站普遍采用的是无人值班及集控中心运行的管理模式。国外许多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广无人值班,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一些电力公司的变电站早已全部无人值班,其中包括330kV、500kV甚至更高电压等级的枢纽变电站。

二、内蒙古西部地区500kV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500kV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内蒙古电力公司“十二五”规划,内蒙古主网500kV变电站增加到38座。专业运行维护人员数量不足与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对现存各种变电运行、检修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超高压供电局实际情况,采用“集控中心+区域运维操作队+变电站少人值守”的运行管理模式作为超高压变电运行、检修模式优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变电站少人值守,减少运行检修成本。

内蒙古电网500kV变电站集控运行改革,将电网调度与变电监控结合在一起,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设集控中心,采取“调度控制合一、运行管理合一、内部分工协作”的设置模式,负责统一调度运行和变电运行监视业务及部分设备的操作。调度和监控人员分开设置,合并值班,建立内部分工协作机制,最终实现从人员到管理以及调度、监控业务的完全融合。

变电运行按区域设置运维操作队,设置时结合变电站分布优化部署,原则上按距离受控站1小时左右车程进行设置,负责所辖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日常维护等运行管理,运行维护队所负责变电站见表1。

三、集控中心建设方案

为保证内蒙古500kV变电站在集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该工程分为两步进行:一是试点区域集控站的建设和运行;二是呼和浩特集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1.为确保内蒙古500kV主网的安全运行及运行故障的及时处理,本文以乌海地区500kV千里山站建设集控站作为试点,其集控范围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所属的500kV千里山变电站、乌海变电站、吉兰太变电站三座变电站,区域集控站距受控站距离小于100km,车程小于2小时。实现区域集控,变电站少人值班。将三站信息通过公司调通中心自动化EMS系统通过KVM方式至千里山站,设立三个监控终端工作站。试点千里山集控站模式见图1。

2.在呼和浩特本部暂设立7个远程监控终端工作站采集OPN3000系统的信息,为确保调通中心EMS系统的安全,采用KVM方式与本部连接,实现对各500kV变电站的监视、控制。呼和浩特集控模式见图2。

四、结论

500kV变电站集控中心建设解决了当前运行、检修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内蒙古500kV电网运行管理能力提升、人员利用率提高、自动化与信息化效率利用等方面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变电站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文件.

[2] 武剑灵 ,内蒙古500千伏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及集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

[3] 许彤洁,浅谈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

作者简介:赵亚强(1981-),男,工程师,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从事变电运行工作。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探析 下一篇: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