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高密粘纤府绸的生产技术

时间:2022-09-10 04:07:23

细支高密粘纤府绸的生产技术

摘要:探讨有梭织机生产细支高密粘纤府绸的技术。针对细支粘纤纱单纱强力低、耐磨性差、对温湿度反应较为敏感的特性,在织前准备与织造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加强各道生产工序的精细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温湿度,从而使该品种得以在有梭织机上顺利生产。

关键词:细支高密;粘纤府绸;张力;伸长;浆纱工艺;有梭织造

中图分类号:TS106.5 文献标志码:B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 of High-count-density Viscose Poplin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technique of producing high-count-density viscose poplin on shuttle loom. To guarantee smooth production on shuttle loom, necessary measures were taken in the weaving preparation and waving proces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resulting from low single strength, poor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fine-count viscose yarn, for example, strengthen precise control over each production step, standardize operation and strictly contro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Key words: high-count-density; viscose poplin; tension; elongation; sizing process; shuttle weaving

细支粘纤府绸具有轻、薄、软、滑、吸湿性能好及经染色或印花加工后色泽鲜艳、悬垂性好、穿着舒适等特点,且价格便宜,从而成为夏季市场上的理想面料之一。为此,我们与相关企业合作在传统的有梭织机上开发生产出9.8、11.8、14.8 tex等细支高密系列粘纤府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R 165 cm 9.8/9.8 472/385粘纤府绸的生产实践介绍如下。

1 产品的纱线特性及织造生产难度

该品种采用的粘纤纱支细,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良现象,如络筒时筒子磨断多,整经经纱断头多,浆纱“三头”(即绞头、并头、倒断头)疵点多,织造时经纱脆断多,且因整经出现的浪纱会造成浆纱边不良,尤其在有梭织机上织造时布面边撑疵、坏边严重,织机生产效率较低,织造难度较大。

2 主要技术措施

针对细支粘纤纱的固有特性及品种试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细致分析影响其织造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后,在该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织造生产工艺、设备及操作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络筒工序

络筒时须重点解决筒子大端易磨断、断头偏高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针对细支粘纤纱单强低、不耐磨、络筒断头高等问题,在村田络筒机上采用小张力、低车速工艺。张力由原来的 6 格改为 5 格,车速由原来的900 m/min调为700 m/min,同时调整电子清纱器上的部分设定值,将细于原纱直径30%的细节切除,以减少后道生产因细节而产生的断头。

(2)针对筒子大端易磨断的问题,采取拆除筒子握持臂上的重砣,以减少筒子与槽筒间的摩擦,同时严格控制络筒车间温湿度,使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湿度保持在70%左右,以防止温度过低、纱线中纤维蓬松、湿度过高、纱线膨胀、筒子发硬等现象,从而较好地解决筒子磨断的问题,保证了良好的筒子成形。

2.2 整经工序

在整经工序重点防止浪纱,软硬边,张力过大、车速过高或整经通道及经轴盘板毛糙造成的断头,为此采取的措施如下。

(1)在1452-G型整经机上将整经张力减小为 2 ~ 4 g,九区段分层分段配置,并适当加大边纱处的整经张力,降低整经速度,其车速控制在250 m/min左右;

(2)整经轴盘板由玻璃钢板改为铝盘板,以减小变形,并保证整经轴盘板端面垂直、整经轴运转时不跳动、伸缩筘齿排列均匀一致,以确保整经时纱线排列均匀;

(3)整经前重点检查纱线通道部分张力盘、磁眼、伸缩筘齿等部件状况,以减少整经时纱线磨断头;

(4)挡车工应严格掌握好经轴边部软硬程度,整经穿分绞线时一定要两人配合使用分绞棒,以防止纱片出现严重绞乱而影响后道生产。

2.3 浆纱工序

针对细支粘纤纱强力低、温伸长大、浆纱易发脆的问题,浆纱工序关键是既要增加纱线强力,又要保证纱线光滑和弹性,以减少织造时的脆断头,因此浆液配方与上浆工艺要慎重考虑。

试制时为增加单纱强力,PVA用量偏多,上浆率提高了,但导致浆纱上的浆膜硬化,纱线弹性明显下降,干分绞时断头增多,织造时出现脆断头。如降低上浆率,又极易产生浆纱毛轴,织造时停经片处易积聚大量花衣,甚至无法开车。

为此经多次反复对比试验,对浆液配方及上浆工艺作了相应调整。对于浆液配方,一方面适当减少PVA用量,由原来的20 kg调为10 kg,为保证上浆率变化不大,加用10 kg CD-PT聚合浆料以部分取代PVA;另一方面不用普通的乳化油,改用高性能的SLMO-96平滑剂,这样浆纱干分绞时分纱阻力大为减小、浆纱成膜性能大为改观、浆纱延伸性明显提高。对于上浆工艺,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适当加大压浆力、降低烘燥温度、降低浆纱车速,从而减少浆纱“三头”疵点的出现,使浆纱主要质量指标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浆液配方及上浆工艺的调整情况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不难看出,采用变更后的浆纱工艺,浆纱增强率由原来的25%左右提高为30%左右,减伸率由原来的50%以上降为35%左右,毛羽降低率由原来的60%左右提高到70%以上;浆纱干分绞容易,浆纱“三头”疵点大为减少,浆纱柔软而不失身骨,光滑耐磨,织造时脆断现象明显减少。

另外浆纱时要求浆纱挡车工做到纱线排列均匀,浆轴边部软硬适中,杜绝织轴盘板毛糙。同时严格控制浆液质量,对浆纱上浆率、回潮率、好轴率严格考核,以保证取得良好的上浆效果。

2.4 穿经工序

(1)采用二页四列综框,地组织每筘穿 2 根,边组织每筘穿 4 根改为每筘穿 3 根,停经片采用11、22、33、44穿法,以解决织造紧边、断边和停经片处花衣积聚的问题。

(2)穿经上下轴时要求穿经工与上轴工配合,做到平行地轻吊轻放,防止断头,穿好后每轴停经片均匀地扎10把,防止绞断经纱。

2.5 织造工序

采用1515型有梭织机织造,其关键是降低布机断头率,减少边撑疵、轧毛坏布、洞坏布和油污坏布,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织机上尽量减少上机张力,张力弹簧由 3 根改为两根,下吊综吊在第二牙上,以减小梭口高度,并采用中开口、中车速、低后梁、低停经架工艺,以缩小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提高开口清晰度,织机车速由原来的180 r/min降为160 r/min。

(2)边撑铜环采用14环,第一环采用尼龙环,然后依次为0.4 mm 4 环、0.6 mm 6 环、0.8 mm 3 环,并尽量减小边撑盒盖与盒座间的导布隙缝,增加撑幅作用和布边握持力。为减少打纬时边经纱断头,适当减小边筘的每筘穿入数,刺毛辊两边用稀布包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大面积边撑疵、坏边、轧边的问题。

(3)由于细支粘纤织物强力较低,容易产生洞坏布,要求卷布辊两头用布包好,落布时由挡车工与落布工配合,防止两头用力不匀或布辊回弹造成落布洞。挡车工处理停台时,应防止花衣袋内硬物顶坏布,另外机修工维修布机时严禁将维修工具放在布面上。

(4)要求机修工认真做好梭道光滑清洁工作,防止梭箱出现油污;每台机上挂一只滑石粉袋,挡车工接头时清洁手指,防止接头油污,另经轴与织轴要用布包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油污坏布的问题。

(5)由于粘纤纱线对温湿度较为敏感,故应严格控制好布机车间温湿度,温度为25 ~ 28 ℃,湿度为65% ~68%。

2.6 强化管理,落实考核

由于该品种生产难度较大,在生产时根据该品种各道工序的要求,制定出各道工序的特殊操作规程,落实专人对各道工序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挡车工的操作法进行严格检查,各项疵点落实考核,以防止因管理疏漏对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

3 结束语

采取上述措施后,该品种产质量水平大幅度提高,浆纱好轴率达85%以上,织造时经向断头由2.5根/台?h左右降为1.2根/台?h左右,布机效率由50%左右提高到85%以上,下机一等品率提高到60%以上,入库一等品率达95%以上。

(1)准备工序:小张力、低伸长、中低上浆、高回潮、浆纱光滑耐磨、减少毛羽、提高好轴率是重点。

(2)织造工序:采用中低车速、低后梁、小张力、中开口,适当减小梭口高度的工艺路线,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边撑疵、坏边等织疵,是提高布机断头和提高布面质量的关键。

(3)精细管理、严格检查考核是确保产品产质量稳定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丰耘.有梭织机织造纯棉府绸的生产实践[J].棉纺织技术,2000,28(8):44-45.

[2] 刘登科.特细支高密织物上浆工艺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6,34(3):51-53.

[3] 李兰巧.预防高密织物停经片绞花的措施[J].棉纺织技术,2003,31(3): 52-53.

[4] 俞来法.棉与粘胶交织的操作要点[J].棉纺织技术,2009,37(12): 31.

上一篇:多功能多组织Aircell/汉麻交织面料的织造 下一篇:多尼尔开口式钢筘织造技术(O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