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各市产业结构同构化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10 02:20:56

珠三角各市产业结构同构化现状分析

[摘 要]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为背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珠三角九市主要产业的同构化系数。对比分析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及同构化系数,指出相似度较高的城市及其产业,并得出产生同构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

[关键词] 产业结构;同构化;地方政府博弈

[基金项目]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政府博弈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0JDXM63004 )

[作者简介] 韦小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系主任,广东 广州510640;范旭,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 广州,510640; 张凤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510640;张震宇,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广东 广州,510640

[中图分类号] F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068-0005

一、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概述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珠三角地区依靠传统产业的单一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发展趋势,所以急需要进行改革。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了现阶段的改革目标,并明确提出了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珠海和肇庆的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广佛肇经济圈以广州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深莞惠经济圈以深圳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珠中江经济圈以珠海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以重大成套装备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依托优势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本文通过对珠三角九市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的实证研究,来分析目前各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二、 珠三角九市产业同构化实证研究

论文通过统计珠三角各市GDP排行前十的产业产值,运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的产业同构系数来进行计算,得出珠三角各市中每两个城市之间的产业同构化系数。

论文以2010年珠三角各城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整理,涉及到各城市GDP排行前十位的产业产值及其所占比例,对没有进入前十的产业产值置零,继而进行产业同构化系数的计算。

分析上述的统计表及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产业同构化系数超过0.7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和东莞,深圳和中山,深圳和惠州,深圳和珠海,广州和东莞,佛山和中山,佛山和珠海,东莞和中山,东莞和珠海。其中,深圳、东莞、惠州产业同构化系数较高,分别为:深莞0.7795、深惠0.75082、莞惠0.554802,主要是因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总的产值中所占比重较高。东莞和广州、中山、珠海的同构化系数较高,是因为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房地产业、金融业等产业在这些城市中都占主要地位,对城市的GDP贡献率都较高。而佛山、中山、珠海,在各市排行前十的产业中,有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个行业同时上榜,致使它们之间的同构化系数也较高。

2. 肇庆和其他各市的同构化系数相对都比较低,尤其是与深圳和惠州。这与肇庆的主要产业构成有关,肇庆虽然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上有所发展,但其产值贡献较高的依旧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像金属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

3. 广州和其他城市的同构化系数相对居中。这应该和广州的现状和发展定位有关,广州要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城市,大力发展服务业、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且要改造传统的优势产业,实行双转移战略,这样使现阶段的广州各个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比较平均,与其他城市的产业相似度也居中。

4. 整个珠三角地区产业同构化系数并没有全部偏高或偏低,而是视地区而异。这说明珠三角地区各市的产业是有所差异的,并不像以前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而是都在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第三产业。

通过对目前珠三角各市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实证研究发现,对比王珺和郭惠武研究的1998年至2007年珠三角城市间的产业同构化系数,2010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各市产业之间同构化现象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在整个国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框架下,各地政府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严重已经制约了地方的发展,珠三角各市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关系着GDP与政府的政绩,谁都不愿意放弃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所以就需要有一个引导性的产业规划。于是,文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便起了这个作用。根据文件,珠三角各市将组成不同的经济圈,突出各个地方的优势产业,进而推进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要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要增强科研与创新能力,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方面继续推进,并且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深圳作为珠江口东岸地区的核心,要带动东莞、惠州等地协调发展,东莞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电子高端产品制造业等,惠州依托大亚湾核电站,继续推进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珠江口西岸地区,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也要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航空产业等园区;推进广佛同城化,使佛山在机械装备、高技术平板显示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加速发展;中山临海,所以可以大力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业,同时打造成为精细化工和健康产业基地;目前江门和肇庆虽然传统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还是较高,但两市政府也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使珠江口西岸地区拥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结合服务业的发展,使经济继续增长。

三、 出现产业同构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珠三角各市出现产业同构化现象,归根结底是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首先,各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必须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总体规划。《纲要》对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具有长远性和指导性,所以各市今后的发展方向需在整体规划的框架内,配合区域的整体发展。由于珠三角地区今后分为三大经济圈,每个经济圈有其各自的发展目标,需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发展优势产业,所以同一个经济圈内城市的优势产业趋于相似。

其次,各市在符合区域的整体规划下,会选择更利于实现自身执政目标的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就珠三角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市的执政目标基本分为两个:提高本市GDP和服务于民。

由于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主要是关注其经济增长速度,导致地方政府的行为趋向于理性经济人,只关注在其执政期内本地的经济增长程度,而忽略整个区域的产业协调发展和本地产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此时的地方政府更加青睐于扶植一些投资周期短、收益快、收益高的产业,类似房地产业、金融业等。

而现在,由于百姓公民意识的提高,要求政府提供良好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使得政府在执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为民服务,满足公民的要求,使社会生活稳定而有序。所以,有关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产业在地区GDP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珠三角地区各市政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和为民服务目标,相互博弈,最终结果是使一些城市的产业同构化程度较高。

四、结 论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实施的两年中,珠三角地区各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产业同构化程度普遍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这个政策的规划和导向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意义,为珠三角地区20年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但政策最终的执行情况如何,就要靠各地政府的具体落实了。所以,解决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促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关键要看以利益与服务为导向的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它们与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的中央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了。

[参考文献]

[1]珠三角产业布局新规划 剑指产业同构[EB/OL],2010-08-12

[2]广东省统计局. 珠三角各市统计年鉴(2011)[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Z].

上一篇: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下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