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分析

时间:2022-09-10 02:14:19

水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分析

摘要 :当前我国地表水监测网络由260个重点监测站组成,全国的监测站网主要是以常规监测为主,还未形成水质自动监测网。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本文首先论述分析了水环境监测现状研究,并阐述了水环境监测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环境监测在线监测动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水环境监测在防治水污染、制定水环境标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环境严重的污染现状危害着人类社会,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水环境的监测工作的力度。而目前,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要的是人们的重视不够和监测技术的落后。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实施在线监测、动态监测或遥感监测等更高效的监测技术,来提高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时效性。

1水环境监测现状研究

在水环境监测的发展历史中,有关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完成了两次全国性水质调查评价任务。在目前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水环境监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缺乏统一管理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管理是当前国际上水资源管理的共同做法,我国环境监测从原来的点源、区域监测转变到流域监测管理。长期以来“分割管理,各自为政”所形成的惯性,一些区域水资源管理者过分注重区域利益,忽视全流域的利益,流域管理的理念还没有被完全接受。实现流域控制与区域控制有机结合,仍然是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两者在微观上的结合,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评价体系,根据不同流域、流域内不同河段、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以及对流域全局的影响程度,划定流域机构的直管范围,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1.2 监测站网需优化

国控站点经过两次优化,从宏观上可以反映我国的整体水环境质量状况。但是,依靠现行的水系国控站点不能及时反映“三河”与“三湖”治理效果,还应按行政区划分为省控和市控点。由于我国存在水利与环保两种监测系统,对同一水域出现重复监测的现象,切需要更高的管理层来实现监测站网的优化配置,应该出现以流域管理为中心监测网络体制,根据特定的监测目的布设具有代表性的断面,以求全面反映水质变化状况。对不同水体采用固定一致的布点方法和频率是不够科学合理的,水体的布点兼顾一定的布点原则,如在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河流主流、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等,监测频率可依水量水情而定。

1.3 选取监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状况

我国城市河流及各大水系均以有机污染为主。监测指标中表征有机物的项目均为综合性指标,不能平等地反映各断面的水质污染情况。 水质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有无机、重金属离子、营养物和微生物,传统方法是利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及生物方法来测定其浓度,其中一些参数只能对水质起描述作用,并不能全面反映水质问题。一方面水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出现对某一些污染程度较轻的项目进行反复地、重复监测的问题。

1.4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还没有达到一个项目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不配套。对于国家重点控制的水中污染物也缺乏简易、快速的现场分析方法,造成在应急监测中对污染事故往往不能及时判断、分析。发达国家在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上已经形成了系列化,考虑到一些国外仪器不适合我国水污染严重的国情,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出适合我国水质监测的系列仪器,使一些国外仪器国产化。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仪器的研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1.5水环境监测质量有待于提高

水环境监测站的质量保证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监测队伍的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水环境监测是一种政府行为,更需要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参与。水质监测报告仅是我国水环境的一张“化验单”,没有建立相应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库,对已有的水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利用不够,缺乏对数据的深入利用,这是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数据缺乏权威性的根本所在。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水环境数据不能及时上报,造成水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的实时性不强。

2水环境监测发展方向

对于今后的水环境监测工作,我们应当认真汲取历史教训,科学治污,尽量少走弯路。从决策上预防污染,防患于未然。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真正做到统筹考虑, 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污染源的产生。还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法规,强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加强综合防治。全面实行清洁生产,做到既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又削减污染。保障足够的生态用水;加强监测和科研,提高投资效益比。监测是基础,只有准确快速的监测网络,才能摸清底数, 对症下药。未来监测的主要发展方向体现在以下:

2.1在线监测

积极发展在线监测,提高监督监测能力。经过不断实践,在取得丰富的在线监测技术基础上,废水CEMS将会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建立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全面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生态监测克服了理化监测的缺陷,它有理化监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在环境监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具有多功能性;监测灵敏度高。建立监督监理快速反映队伍,为监理执法撑硬腰杆。合理利用水资源、切实改善水环境,努力做好水环境监测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2.2动态监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水环境的监测应实行水污染的动态监测。水污染动态监测是在常规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针对水污染特点,在时间或水质水量方面进行动态的同步监测。在监测项目、时间、频率以及监测范围方面,是根据各河道污染的主要水质指标,分河段按不同水情和污染状况,采取不同监测频率, 对河道水污染进行跟踪性或监视性监测,以确定污染的影响范围与程度, 便于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对策。同时,动态监测能及时掌握河道水量水质变化。水污染动态监测信息传递,要做到迅速、准确,以提高监测资料的时效性。

结束语

当前我国水环境依然处于不断恶化之中,相应的监测任务越发重大。近年来水环境监测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常规监测日趋成熟,水质自动监测正有计划地逐步开展。我国水环境监测方法可以归为三类:自动监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常规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应急监测,凡有国家认可标准方法的项目,必须采用标准方法,没有标准方法的项目,采用等效方法进行测定。 在水环境污染现状日益严峻的今天,对其监测的发展越来越受人类重视。在线监测、动态监测以及遥感监测将成为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社,1996.

[2]李树楷:全球环境、资源遥感分析[M].测绘出版社,1992.

[3]席俊清, 吴怀民,蒋火华,迟郑: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

[4]傅肃性: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析房建工程中的预应力施工技术 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