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时间:2022-09-10 01:25:25

摘 要:波普尔证伪主义是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波普尔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认为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证伪原则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因此,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

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归纳主义

卡尔・波普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证伪主义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基础。对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形成有重大影响的,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证伪主义思想的原则

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可证实性标准”,并把它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但波普尔提出了质疑。因为,科学判断一般表现为全称判断,而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经验事实的知识却是个别的。于是,波普尔提出了他的“可证伪行标准”,他主张,“可以作为划分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我并不要求科学系统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一劳永逸的挑选出来;我要求它具有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被借助经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①

一个知识系统只有产生和观察相冲突的论断才可以被认为是科学的,即“可证伪性”。通过这一原则,波普尔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科学之为科学,在于它的可错性、可证伪性。波普尔认为科学是“人为自然界立法”,但人是会犯错误的,故此科学理论是可错和可证伪的。同时,波普尔还发现了证实和证伪之间的不对称性,即经验证实所需经验的次数是无法估计的,但经验证伪却不同,一次伪经验就能所有论断。

二、证伪主义对其他思想的反驳和批判

(一)对归纳主义的反驳

归纳主义起源于英国,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义所继承,长期以来统治着西方科学哲学界。归纳主义认为,感觉经验是可靠的,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经验进行加工和分析,在重复的材料中找出一般概念和原理。②波普尔认为归纳推理从逻辑上是不合理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我们从单称陈述中推论出全称陈述,显然是不能得到证明的,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任何结论,结果可能总是假的。一般性的规律是全称陈述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它不允许一个例外。而得出全称陈述的个别观察总是有限的,有限的不能证明无限的,个别的不能推导出一般的。

2、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归纳原理无法得到证明,否则,必定导致循环论或先验论。全称陈述的真理性结论是“根据经验得知”的,然而经验的观察或实验结果的记述只能是单称陈述,不能是全称陈述。归纳推理在逻辑上能否得到证明,我们首先要设法找到一种证明归纳推理的方式,因此首先就必须确立归纳原理。归纳原理本身必定是一个全称陈述。要想使之得到证明,我们就应该运用归纳推理,而为了证明这些归纳推理,我们就应该找到一个更高级的归纳原理。如此的循环反复,必定会导致循环论。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波普尔十分敬佩马克思,他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和其他的历史主义者的态度截然不同。波普尔认为,马克思研究和著述的态度是科学的。但是,波普尔批判马克思使得所有的历史主义获得科学的外衣,并诱导无数有识之士相信,研究社会科学的目的是作出历史的预言。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纯粹的历史主义,反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论的观点,反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公式。波普尔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历史主义的最纯粹的、最发达的和最危险的形式”。③

波普尔武断地宣称马克思主义拒斥证伪,由此错误地将马克思主义划成为伪科学。他攻击马克思主义者有计划地“逃避证伪”,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证伪的理论,成为伪科学。其实,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它的理性批判是以实践为批判根基的,它的全部理论都是要经实践检验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辩证法的实质,它不崇尚任何东西。在以实践为根基的辩证法面前,没有任何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能够逃避实践检验而成为“永恒真理”的。这一事实恰恰是对于波普尔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拒斥证伪”的最好证伪。

三、辨证地看待波普尔的证伪主

上述思想发人深省,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指出并批判的。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的加以评价,吸其精华,剔其糟粕。

1、证伪主义唤起了我们对科学创造精神的重视,也鞭策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尽管波普尔的“反归纳观念”有点偏激,却重新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的创造精神的重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永恒的真理,人们的对事物的认识可能会受到历史条件,或者当时环境和认识水平的局限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断的从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

2、波普尔看到了归纳法的局限性是正确的,但由此而根本否定归纳法是错误的。归纳和演绎都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方法,是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两个必要环节。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应用到应当的地方。

3、波普尔看到了科学理论的相对性和其否定事件在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却片面夸大了这一否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定历史阶段,我们的科学理论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因而是相对、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其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绝对的,没有我们认识不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后面的理论对前面理论的否定,就不会有科学事业的发展,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过分地夸大了否定的作用,割裂新旧理论之间的继承关系。在这里,我们所需要的是扬弃。

4、波普尔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波普尔指出问题是推动科学的动力,猜想和反驳是科学进步的主要环节。波普尔主张问题意识,但他却没能完美的解释问题的起源。马克思认为,问题的来源是我们的实践;没有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就不会产生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5、波普尔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在逻辑实证主义盛行之时,波普尔能果断的提出反归纳的证伪主义,其批判精神值得传扬。他用证伪主义向当时科学哲学中的两个信仰挑战:科学理论就是真理和科学理论就是对经验事实的归纳。有了批判,才有创新。

总之,在我们认识和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合理的时候,应当将其放入它所属的时代、用历史的、发展着的眼光多角度去考察,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总会发现以前被奉为真理的东西,由于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从产生以来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郑一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 赵敦华.赵敦华讲波普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杨易.证伪原则: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精华[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1)

[4] 孙明湘,陈娜.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对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解决[J].中南大学学报,2008(2)

[5] 林定夷.波普尔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理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12)

注解:

①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37

② 赵敦华・赵敦华讲波普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

③ 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郑一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40

上一篇: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中国动画的独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