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时间:2022-09-10 12:50:59

长岭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摘要 介绍长岭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并结合实际,提出综合防治建议,以为当地马铃薯晓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吉林长岭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162-01

由于轮作有一定困难,长岭县马铃薯产区的病虫害逐年加重,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在40%-60%,造成的产量损失在20%以上,因而亟需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1 长岭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

1.1 发生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是长岭县马铃薯种植区的主要病害,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流行病,马铃薯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但症状最明显的部位是叶和块茎。叶片受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边缘产生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而变成暗褐色,湿度大时在叶背面形成一层白色霉层。块茎感病时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微凹陷的褐斑,病斑的切面可见到皮下组织呈红褐色。

1.2 发生规模

当气候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暴发,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15d。长岭县是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年播种面积4.67万hm2左右。由于种植面积大,轮作有一定困难,自2002年首次发现晚疫病以来,呈逐年加重态势。2010年发病面积达60%,造成的产量损失达30%,重发区损失高达40%以上。据调查,2011年长岭县部分马铃薯产区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发病面积3.33万hm2,占全县马铃薯面积的70%。造成马铃薯产量损失25万t。经济损失逾4亿元。由于2011年全县大部分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为2012年晚疫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2012年病区面积将会扩大,病情将会加重,造成的损失将更加严重。

2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2.1 制订防治目标与防治任务

基于长岭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严重性,制订的防治目标和防治任务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和群众基础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目标和防治任务。对于一般发生区,应将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重病区力争将产量损失控制在10%以内,马铃薯无病示范区基本无病害发生。重点对三青山镇和长岭镇2个马铃薯晚疫病流行严重的产区实行综合防治3.33万hm2。其中三青山镇马铃薯产区综合防治面积2.00万hm2,长岭镇马铃薯产区综合防治面积1.33万hm2。

2.2 制订防治措施

一是制订防治策略。坚持以推广抗病品种和农艺防治为基础,实施药剂预防,注重早期预防和应急防治相结合,建立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防治时期。通过近几年的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期有所提前,长岭县三青山马铃薯产区,苗期就有晚疫病的发生,以结薯期和长薯期发病较重。因此,全县马铃薯各产区应以苗期为重点预防时期,以结薯期和长薯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坚持长期防治不松懈,达到防治目标。

2.3 制订防治技术

实行农艺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农艺防治既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生产绿色农产品,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经济效益。药剂防治效果比较明显。具体做法有以下9个方面:一是根据马铃薯产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性相对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因为品种的抗病性强,对综合防治晚疫病很有效果,可以降低防治成本。二是增施农家肥。施优质农家肥15t/hm2,少施化肥,抑制植株徒长,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性。三是土地深松,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减少植株感病的机率。四是搞好水分管理。在土壤干旱但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尽量不灌水,减小田间空气湿度,抑制晚疫病的发生,实行健康栽培。五是种薯消毒处理。播种期选用适宜的药剂拌种或浸种,对种薯消毒,避免或减少种薯带菌。六是种薯催芽。在播种前15d,把种薯从窖中取出来,放在室内催芽。催芽的具体方法:在室内地面上铺1层草帘子,阻止地面吸热,在草帘子上摆放3层种薯,室内保持15-20℃,窗口用布帘遮挡,避免因阳光直射导致种薯变绿。种薯在15-20℃和散射光的作用下,芽眼开始萌动,15d后长出紫绿色的粗壮芽,此时切芽块。强芽播种有利于苗全、苗齐、苗壮,增强群体的抗病性。七是注重场地和切刀消毒,切芽块之前,先对切芽块和堆放芽块的场地用2%CuSO4-5H2O溶液喷雾消毒。并将3把切刀放在3‰KMnO4溶液中浸泡。切芽块时3把切刀轮流使用,以免病原菌通过切刀传播。脱毒种薯个体小,每个种薯只有50g左右,可以采用“半薯”切种法,将每个种薯纵切为2份,每份重量25g左右。种薯芽块大,增强抗旱能力和延长离乳期,有利于形成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八是合理稀植。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稀植,以增加田间的通透性。减少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机率。九是经常查看苗情。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入田外处理,要彻底消毒病穴处。对病株周围50m范围内喷施代森锰锌、甲双灵、甲双灵锰锌等药剂,进行预防处理。对经常重发生的区域,将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多种药剂轮换施用,喷药至少5次以上。

2.4 培训机防手。组建机防队

在马铃薯晚疫病重发区,要以村为单位,大量培训机防手,组建超过10人的田间作业机防队,应用大型机器喷药防治,用现代化设施防治晚疫病,减少防治成本,提高防效。

2.5 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指导

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在100hm2以上,在示范区内应用集成技术,有效预防和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6 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

政府应从资金方面扶持和帮助农民进行病害统防统治。全县财政补贴应达到100万元以上,群众自筹资金应达到30万元以上。利用这些资金,购买抗病种薯、防治药剂、防治机器、培训机防队等,以促进马铃薯晚疫病的进一步防治。

2.7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有关部门将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列入议事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按区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指标、定任务,奖惩分明。

上一篇:农药配药体系中的药引原理 下一篇:涡阳县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