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创新因素,培养创新人才

时间:2022-09-10 12:39:06

重视创新因素,培养创新人才

摘 要: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笔者就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学生,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积极开展创新性课外活动三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人才 创新意识

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近年来我在认真钻研大纲,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萌芽是好奇,好奇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是展开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奇,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这些其实是创新的萌芽,也是学习新知的动力。在语文教学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常常用新、趣、活得教学形式,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欲罢不能”的乐于提问的心理。因为好奇会增强学生对外界的敏感,对新发生的情况作出反应,从而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激活思维,引起探索,开始创新活动,学生能主动地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我首先出示课题,解释“引”即“带”的意思。接着我提问学生:“你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学生们有的提出“蜜蜂给谁引路?这件事发生在哪儿?结果怎样?”,有的提出:“为什么让蜜蜂给列宁引路”,还有的问“蜜蜂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谁?哪儿?结果?

2.为什么?

3.怎么样?

这时,学生思维的闸门已打开,我便把握时机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然后一一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也就是这篇课文的大体内容;着重理解第二、三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课文中第几自然段说的?最后再学习重点段。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由于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问题激趣法,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到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好奇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细心体察,耐心诱导,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以外,我还注意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比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学完第一段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蝙蝠是用什么来探路的呢?现在我们人人都来做科学家。”说完,出示表格‘关于蝙蝠用什么方法探路的实验报告’,表格中设有方法,结果和结论一栏 。

要求学生认真仔细阅读课文,人人动笔完成表格中需填写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通过采取以上教学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欲望,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但是有了学习的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还要有丰富而扎实的知识为基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既是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双基”教学和训练,又注意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

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创新因素,这时我们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凭借。

首先,创新因素蕴含在语言、思维、德育之中。如《司马光》一课,教学时我引导到救人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进而从这一故事申引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挖掘出了这一创新因素,通过训练,就能使学生既受到见义勇为的思想教育,又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

其次,创新因素广泛分布在词、句、段、篇之中,词句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词句理解和词句运用上的创新,如《白杨》一文,作者初见白杨树的印象是“高大挺秀”,学生在感知了词语的本义“挺秀,挺拔秀丽”之后,随着课文的学习,学生认识的加深,我指导学生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渐全面,深入时,我常以“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你懂了吗?”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结合语境作出了不同的理解:

(1)白杨枝干笔直,美!(2)白杨能在茫茫戈壁滩上存活下来,这就是美。(3)风沙风雪中,白杨高大挺拔,多美!

通过他们自己结合语境对词语的深入理解后,运用这些词语会得心应手,便于创新。

三、积极开展创新性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我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以及班级图书角开展导读服务活动。如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举办导读讲座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和拓展,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其次,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少儿剧团。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放手让学生创办自己的报刊、少儿剧团,主动充当小编辑、小记者、节目主持人、小演员的角色,使他们能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发挥主人翁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学生的浓厚兴趣,主动的参与意识乃到大胆探索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将会油然而生,为不断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蒋立菊(1965年10月),女,安徽六安人,小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浅谈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谈教师职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