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寻礼仪 明礼导行育新人

时间:2022-09-10 12:37:11

《弟子规》中寻礼仪 明礼导行育新人

摘要:学校的“明礼导行,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德育途径”德育教育课题为牵引,坚持把德育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来抓,注重寓明礼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于日常教育之中、于实践之中,在班级中开展了“知书达礼”活动,特别是要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使学生在诵规,释规的过程中寻礼,明礼,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从而受益非浅。

关键词:知书达礼 实践规范 明礼导行 以礼育人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现在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加之由于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在部分未成年人身上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坚持以学校的“明礼导行,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德育途径”德育教育课题为牵引,坚持把德育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来抓,注重寓明礼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于日常教育之中、于实践之中,在班级中开展了“知书达礼”活动,特别是要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使学生在诵规,释规的过程中寻礼,明礼,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从而受益非浅。

一、提高认识,为开展知书达礼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弟子规》是一步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教育儿童从小要孝敬长辈,做事讲诚信,对别人有爱心等。

二、狠抓落实,保证知书达礼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知书达礼活动顺利进行,我班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采用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并运用现代化的设施,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使活动深入人心。

1、认真诵规,坚持制度化。

本学期我将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策划,如:每天早晨7:40,我走进教室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弟子规》,保证每天20分钟的诵读时间,坚持每天有检查,并做好记录。同时针对儿童的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学习很难让儿童接受,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我们采取集体诵读、指名诵读、接龙诵读、男女生对读、竞赛诵读等,并在生与生、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各种讨论,在诵规的基础之上,充分的进行释规,学习《弟子规》中的道德礼仪规范。利用校园网,向学生播放《孟母断机》《孔融让梨》等动画片。我还把导读活动纳入课表,通过活动课教学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注意在活动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如:与人交往,办事处理问题时,要用“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同时也要用好体态用语,规范仪表行为,如微笑、鞠躬、点头、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收到了可喜的教育效果。

2、积极学规,坚持经常性。

在诵读过程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例如,结合学习《弟子规》我班召开了“知书达礼”为主题中队会,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自己在诵读活动中的体会和经验。有的同学讲,开始诵读《弟子规》时,自己没有用心读,觉得是一个负担,可是后来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阅读,渐渐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并且觉得这些道理都很值得学习。其中《弟子规》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很具有代表性,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班队会活动中,同学们还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用吟诵、快板、小品等形式汇报了他们的活动情况,爱好书法、绘画的同学还特意展示了他们的作品。

三、深入开展,在实践中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

学习《弟子规》不是根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改道身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小公民。所以,我在教育中注意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学习《弟子规》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

如《弟子规》中说:“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坐要整齐,站要端正,有事举手,发言声音响亮,写作业字迹工整等等,学生边学边做,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结合,养成习惯。

2、坚持学习《弟子规》与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相结合。

比如我班结合学校的“敬三礼”活动,要求学生早上到校见到老师要敬礼,主动打招呼问好;要向国旗、队旗敬礼,平素升旗同学们听到国歌立即站好行注目礼,升旗仪式时敬队礼;年节在家要向父母长辈敬礼鞠躬。

3、坚持学习《弟子规》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开展知书达礼地活动中,我多次利用家长小报,向家长讲明了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开始,有些家长怕参加活动影响孩子的学习,通过实践,家长转变了观念,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其中的道德规范,孩子们不仅加强了道德修养,家长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落实行动,争做新世纪合格小公民

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的道德意识争强,积极地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

1、知书达礼,学生学会生活。

以前,经常有家长反应,说自己的孩子自立能力特别的差,每天回家以后书包到处乱扔,衣服到处乱放,鞋带开了不会系,手绢脏了自己不会洗,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知道了“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屡,俱紧切。”孩子们的身上也正悄悄的发生变化。有一位家长还特意给我发来短信:“近期,孩子好象长大了,知道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给姥姥锤捶背,特别是母亲节,提醒我给母亲送一束鲜花。”学生不仅学会自立,而且学会关心他人。

2、明礼导行,学生学会学习。

《弟子规》中,有许多古代圣贤刻苦学习的小故事如《王冕学画》《赵普夜读》等,这些典型的人物和事例,形象、生动、感人,便于儿童模仿学习,最易受到熏陶,学生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课堂上溜号搞小动作的少了,大胆发言的人多了;下课打架骂人的少了,在一起讨论研究的人多了。自开展知书达礼活动以来,班级规范讲的少了,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却大大提高了。

3、以礼育人,学生学会做人。

通过此项活动,最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怎样做人。我班有一个叫高媛美的同学,父亲在不久前因病去世,母亲又下岗在家,家庭生活极为困难,在“六、一”前夕,班里的小干部主动向我提出同学们想用平日攒下的零用钱为高媛美买一些学习用品。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到她家时的情景,高媛美看到大家来看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的妈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从小,孩子们就能有这种品质多么难能可贵啊。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总之,通过持之以恒地教育,学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言行上都有很大的转变,规范了自身的礼仪行为,从而健康地成长,相信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上一篇:浅谈现代生活中的电子技术新应用 下一篇: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