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之悲哀

时间:2022-09-10 12:28:3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维《老将行》)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颂扬了西汉名将李广驰骋疆场、狂澜力挽的英雄气概。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位气壮山河的“龙城飞将”,竟是一位睚眦必报的“无度”丈夫,导致其纵有“天下无双”之才,却难逃“李广难封”的命运,乃至走上自尽以向命运抗争的悲哀结局。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出身高贵,其骑术和箭术独步天下,几次与匈奴的交战为他树立了孤胆英雄的形象,典属国公孙昆邪向汉天子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但正因为出身、名望、经验的累赘,使他不自觉地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泥潭。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骁骑将军李广因寡不敌众大败而归,受到朝廷的惩处,后用钱赎罪保住性命,前后有八年时间在蓝田过着赋闲隐居的生活。曾有一次,他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他归去时路过霸陵亭,适逢霸陵宵禁,遭到喝醉酒的霸陵尉的无情阻拦。随从呵斥霸陵尉道:“你知道你拦住的是谁吗?看好了,他可是威震敌胆的前将军。”霸陵尉借着酒劲,不以为然道:“宵禁是朝廷规定,现任将军尚且不能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李广无奈,只得住在霸陵亭下熬了一夜,次日一早才获准进城。未久,匈奴大举入侵辽西地区,前方战事吃紧,汉武帝不得不急召李广入朝受封右北平太守。临危受命的李广只向皇帝提出一个请求,即调派霸陵尉帐前听用。谁知,霸陵尉刚一报到,即被李广下令斩首。看到李广的谢罪书,汉武帝虽对这种公报私仇的做法十分反感,但值用人之际,只好忍了,还在回报中安慰他说:“将军是国家的爪牙……报仇除害这是我期望于将军的,您若叩头请罪,这岂是我所指望的?”

皇帝嘴上不说,不等于心里不记着。李广拼命想立功,实现封侯的夙愿,但一生也没获得与敌大部队正面交锋的机会,反而因迷失道路,贻误会师,再次到责问,愤而自刎,为后世留下“李广难封”的遗憾。

同样是受到“小人”,与李广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的处理方式却大不相同。韩安国出身并不显贵,战功也不显赫,道德也称不上完善,但他视野开受阔,气量很大,命运也就幸运得多。他坐牢的时候,受到势利狱吏田甲的百般,遂意味深长地告之:“眼光何必看得那么短浅呢?你就不怕死灰复燃吗?”田甲傲慢道:“死灰复燃,我当洒尿灭之。”此话说出未久,韩安国即被拜为权位显赫的梁内史。田甲惊恐而逃。韩安国命人四处张贴公告曰:“田甲不逃走就不杀,如果逃走,就灭其九族。”田甲只好回来,肉袒请罪。没想到韩安国非但很从容地放过了他,而且自始至终都十分善待。韩安国后来入朝担任御史大夫、代丞相,汉武帝盛赞之“有大谋略堪称国器”。

李、韩二人迥异的人生境遇,再次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的道理。让我们对事业多一分精忠,少几许杂念,对他人多一分宽容,少几许苛求,保持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退一步想,留几分心”(张海语)的襟怀,这样虽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大大拓展生命的宽度,实属难能可贵的做人之本。李广之悲哀,当戒。

(LOVE茹摘自《信阳日报》)

上一篇:坚持不一定胜利 下一篇:别把领导的司机当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