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千百度(下)

时间:2022-09-10 12:13:43

艺术之都佛罗伦萨

有人说:假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欧洲艺术最高的表现,那么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便是最高艺术表现的精华了。

当我进入佛罗伦萨市尼奥列广场以后,便知此话很有道理。佛罗伦萨西尼奥列广场被誉为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之一,它始建于13世纪,全部用方形石块砌成,是典型的佛罗伦萨城堡式建筑,现在是佛罗伦萨市政府所在地,因此也被称为市政广场。置身市政广场,那一尊尊、一座座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的雕像作品,令人无不为之惊叹,犹如走进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

人们到了佛伦罗萨市政广场,想不见大卫都不行。大卫雕像把人体美的形态与动态提升到至真至善至美的神圣境界。在这里排队等候拍照的人最多:大卫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目视前方——大卫的勃勃雄姿成了当时佛罗伦萨市民心目中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的化身。

在欧州古老的建筑文化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雕塑。无论你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热闹繁华的广场,还是在蓝色的海边、休闲的公园,处处都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雕塑。它们已成为美丽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为艺术之都佛罗伦萨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和魅力。

比萨斜塔的独特风采

在从佛罗伦萨前往罗马的旅行途中,我们顺路来到了意大利南部托斯卡纳省的小城比萨。提及比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设计高54.5米,共有8层。但建到第3层时即出现向南倾斜现象,被迫停建达一个世纪之久。而后继续施工,1356年完工时发现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2.7米。660多年来,塔身继续缓慢地倾斜。1972年比萨发生地震,塔大幅度摇摆达22分钟之久,但仍巍然屹立。可意大利专家后来对斜塔进行科学测量发现,塔顶偏离中心线已达5.2米,而且每年还以1厘米的速度继续倾斜,岌岌可危。

为了保护这一世界遗产,1990年1月7日,斜塔停止向游客开放,并成立了国际拯救斜塔委员会研究维修与纠偏方案。经过反复论证,最后采纳了英国理工学院教授约翰·比兰提出的方案,即用特殊设计的大型钻头,在斜塔基础的北面打下几个6米深洞,使斜塔的北面基础“人工沉降”,减少该塔向南的倾斜度。斜塔被扶正44厘米,恢复到100多年前的位置,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游人开放。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

来到比萨,都想登上斜塔。比萨斜塔每天限人限时开放,通常是每次限定20人,游览时间为20分钟,票价是13欧元/人。如果你想登塔,最好一到广场就先去买票。然后提前10分钟去斜塔门口排队等候,时间过了就不能进塔了。

登上塔顶的最高处时,放眼阳光下的比萨市区,清一色的红瓦房顶,令人眼前为之一亮,心胸豁然开朗。想起伽利略在这里进行自由落体实验的情形,一种感悟油然而生——就像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一样,只有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永不衰竭,才能够一步步登上科学的光辉顶点。

威尼斯水城游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出门乘船的水上名城,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

水城建于离岸边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水城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个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水、桥和船构成了独特的美。

我们乘坐游艇沿途饱览两岸的美景,半个小时后,来到叹息桥,导游告诉我们,该桥建于1603年,因桥上死囚的叹息声而得名。叹息桥两端连结着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叹息桥的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

随后我们来到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参观。广场四周是金碧辉煌的古罗马建筑,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这座宏大的建筑物具有罗马式的拱门、哥特式的镶嵌、文艺复兴式的圆柱、拜占庭式的屋顶,集古典建筑之大成。

穿越时空的忧伤

古罗马名胜古迹甚多,历史最悠久的要数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的,古罗马的斗兽场,它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斗兽场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9万观众。

从外观上看,它共有4层,下面3层各由80个圆拱们组成,最上面一层是有小窗户装饰的墙。现在只有最下面两层保存比较完好,三、四层都塌得差不多了。两千多年无情的岁月,早把斗兽场摧毁得面目全非,但从留下的断墙残垣,还是能看出它当年建筑的风格。

据介绍,在公元80年,为庆祝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竞技场完工,举行了为期百天的角斗。一边是由3000名奴隶、战俘组成的角斗士,一边是5000只狮子、老虎、大象等猛兽。号角吹响,场上残忍凶恶、角斗士与猛兽,相互厮杀;人性与兽性在这里纵横交错、悲鸣……

这里的一切,记录着野蛮和愚昧;这里的一墙一砖,流淌着古罗马千年的血脉犹如读一本岁月沧桑的罗马史;这座伟大建筑奇迹的背后是一段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城中之国——梵蒂冈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坐落着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该国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五分之三大,是典型的城中之国。就是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少、最小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教堂。

坐落在梵蒂冈广场上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这座举世无双的教堂大穹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著名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教堂建筑呈十字形,可容纳5万多人。进入教堂内,处处是雕塑和镶嵌画,四壁和天花板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教堂内有许多艺术珍品和众多艺术家的杰作,其中的艺术品多为绘画作品,它们历史悠久,其独特性无处可比,值得一看。

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左侧及广场回廊的右侧,可以看见身着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红黄蓝彩条制服的卫队士兵。游客可与他们合影留念。巍峨壮丽的勃兰登堡门

早饭后,我们驱车来到柏林市中心,参观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勃兰登堡门最初是柏林古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从历史意义上说,这座门堪称德国的标志,德国的欧元硬币背面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勃兰登堡门于1788年,由普鲁士国王下令修建,并于1791年建成。这座砂岩建筑高26米、宽65.5米,它的巍峨壮丽显示了鼎盛时期普鲁士国都的威严。

勃兰登堡门顶上是5米高的“胜利女神维多利亚”青铜雕塑,她背展双翅、左手驾驭战车、右手紧握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头顶普鲁士皇冠的展翅鹰鹫,整个雕塑寓意着“战争胜利”。

1806年10月24日,法军战胜普鲁士军队,占领柏林。拿破仑在这座城门下接受了柏林城钥匙,命令法军取下门上的四马车,作为战利品运回巴黎。

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后来德国人把这座回归的铜雕称为“归来的马车”。20世纪30年代,纳粹士兵举着火把通过勃兰登堡门,把德国推向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兰登堡门遭到严重损坏,门顶上的女神及四马战车亦被盟军炸毁。1945年5月,苏联红军穿过此门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国会大厦,将红旗插在弹痕累累的大门上,宣告第三帝国灭亡。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围绕西柏林修筑了一道围墙,封锁了勃兰登堡门,并在东、西柏林分界处建起“柏林墙”,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1989年12月31日,两德重新统一前夕,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1992年,经过彻底维修后的铜车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兰登堡门上。至此,勃兰登堡门又成了两德统一的象征。

魅力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人口130多万,仅次于柏林和汉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城市中各种雕塑比比皆是,栩栩如生。

来到慕尼黑,我们主要参观马丽恩广场和原市政厅。这里最吸引游客的是:市政厅塔楼上的组钟。组钟的12个钟点由12个骑士组成,从每天中午11时开始,每到一个钟点,12个骑士就走马灯似地出来报时。一组1.4米高的彩塑人物则围成圆圈跳舞,向人们展示德国历史上威廉五世公爵与洛特林小姐举行婚礼的场面,这个景点已成为旅游者游览慕尼黑的一个必经之地。

慕尼黑扬名世界的传统庆祝活动无疑是一年一度的十月啤酒节。听导游介绍说,啤酒节是从9月倒数第二个星期六开始,一直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结束,为期16天。在短短两个多星期内600多万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的游客要消费掉600万升啤酒,年年如此,举世无双。可惜我们游不逢时,无缘目睹这壮观的场面。

除此之外,慕尼黑也是德国的高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区,西门子集团和宝马汽车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宝马总部下属的宝马博物馆,既展出宝马汽车的发展历史也有最新车型供参观者一饱眼福。

1972年,因为慕尼黑奥运会的召开,地铁和步行街纷纷完善起来。所以说,慕尼黑不只是座古都,也是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都市。

伤痕累累的柏林墙

到了柏林,不能不看世界闻名的柏林墙。1961年8月13日凌辰,柏林人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边界建起,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这就是举世瞩目的“反法西斯防卫墙”。它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此外还有一接触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后面是一道宽达百米的死亡地带,其间有各种障碍物和阻止车辆的壕沟。在这样的层层设防下还是有5000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

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直到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同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德国统一。在宣布东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像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拆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在欧洲游接近尾声之时,带着一种别样的心情,我们来到这块伤痕累累的土地参观。作为一种分割空间的建筑物,柏林墙似乎没什么可看的,但这段被保留的1300米的墙面上,满是各国艺术家为和平而作的色彩缤纷的涂鸦,它们成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上一篇:去牛背山修真 决战云海之巅 下一篇:试析“反规划”理论在成都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