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谈话”如何面向未来

时间:2022-09-09 11:58:36

今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一个谈话。

为了进行战略性的对外宣传,日本外务省特意在2015年度的预算中加入了500亿日元的宣传经费。日本发行量最大、安倍政权的主要支持媒体《读卖新闻》说,500亿日元的预算,应该能够抹掉日本从1894年到1945年的对外侵略及殖民的历史了……

这会是“安倍谈话”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步步为营作铺垫

1995年和2005年,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和小泉纯一郎分别在战后50周年、60周年发表过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和道歉的谈话,其中都有“殖民统治”“侵略”“深刻反省”“谢罪”等措辞。而“村山谈话”则承认日本发动侵略和实行殖民统治并代表日本政府进行道歉和反省,这一立场为安倍之前的历届政府所继承。此外,1993年8月4日,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就“慰安妇”问题发表了谈话,即“河野谈话”,承认“旧日本军队直接参与了‘慰安所’的设立与管理”。

如今,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安倍也要发表一个谈话。

这一谈话已酝酿许久。2013年2月1日,二度执政还不足两个月,安倍就向世界宣布,他准备就历史问题发表与二十一世纪相适应、面向未来的谈话。可以说,这成为“安倍谈话”的起点。

2013年4月23日,安倍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时称,学术界和国际上尚无关于“侵略”的明确定义,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评价因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担忧――这相当于日本对其侵略历史的否认。

在2013年和2014年的两次“8・15”致辞中,安倍都没有提及“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这实质上是抽走了“村山谈话”的灵魂。去年,安倍政府还重新调查承认日本强征“慰安妇”并进行道歉的“河野谈话”。

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安倍声称会“总体继承”“村山谈话”。

何为“总体继承”?今年1月25日,在日本广播协会(NHK)的一档节目中,安倍给出了答案。他称,自己将于8月15日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不一定会沿用“村山谈话”中的一些关键措辞。这些措辞重点包括“殖民统治”“侵略”“谢罪”等。

事实上,在当选首相之前,安倍就曾表示“不会受‘村山谈话’‘河野谈话’束缚”。

1995年,时任日本首相、社会党党首村山富市要拿出一个总结历史的“村山谈话”时,年轻的国会议员安倍晋三对谈话内容持坚定的否定态度,拒不认可“殖民统治及侵略”等措辞。当年,国会讨论“村山谈话”时,社会党与自民党有过多次沟通,每个词都做了充分的推敲。对此,安倍也十分清楚,但国会投票时,他却离场以示抗议。

可以说,“安倍史观”的形成受其家庭影响颇深。

二战前,安倍家族是日本对外侵略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直接参与了很多重要活动。

1957年2月至1960年7月,岸信介出任日本内阁首相。担任首相期间,岸信介总是将小外孙安倍晋三带在身边,在几个外孙中对他情有独钟。安倍晋三也一直以其外祖父为“榜样”。

“我受到父亲安倍晋太郎的影响,不如说受到外祖父岸信介的影响更多一些。”安倍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这样说。但是,他更多地继承了其外祖父保守、好战的一面。

“侵略的定义在学界及国际上并没有定论。”安倍在公开场合反复这样说。他认为,如果没有侵略这个词的定义,侵略就无从谈起,日本也就从来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

“不存在强征‘慰安妇’问题。”这也是安倍反复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战前公娼制度并不违法,军队中确实存在军妓,但找不到日本政府强征的文字资料。国家没有强征,“慰安妇”该是出于营利目的从军的。至于无数韩国“慰安妇”谈自己被强征的经历,那只是个人言论,拿不出日本政府、军队强征的证据,就不存在强征问题。如果有相关的记录出现,只要安倍不相信那是真实的记录,也可以算是不存在。

“主导权在首相手里”

在制定“新谈话”方案的过程中,为避免招致国内舆论与国际社会的批评,安倍使出了多种障眼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集结各界有识之士的专家座谈会”。

2月25日,酝酿已久的“安倍谈话”首次召开专家座谈会。专家会议共16名成员,包括10名学者、3名商界领袖、2名媒体记者和1名国际援助人员,均由安倍亲自挑选。其中既有熟悉中国政治经济的日本邮政公社总裁西室泰三、东京大学亚洲政治外交史副教授川岛真,也不乏右翼和历史修正主义者,如国际大学校长北冈伸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中西辉政、日本防卫大学和平与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长西原正、企业家堀义人等。

美联社报道说,虽然安倍没有选择自己“同路人”中的一些极右翼分子,但成员中大约三分之一是他的各个政策咨询委员会的常客。

安倍晋三在会上给专家讨论“定调”,提出了“安倍谈话”的“五大论点”,包括日本从历史中吸取了哪些教训,日本战后如何为国际和平作出贡献,今后应当为地区和国际社会作出哪些贡献,强调谈话要“面向未来”,要重视他提出的“积极的和平主义”理念……但是,其中不包括“道歉”。

专家们对安倍的意见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甚至是顺从。

担任专家团主席的西室泰三在会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殖民统治”“侵略”等措辞,“我们无意告诉首相他的讲话应该加入或者不应该加入某些关键词”。他还表示,“将按照首相提出的论点进行讨论”。

事实上,该座谈会的定位只是安倍的私人咨询机构,为“安倍谈话”的制定提供意见建议。但是否采纳、采纳哪些专家的什么意见,最终依然由安倍来决定。北冈伸一在会谈结束后表示,“不清楚谈话与座谈会专家意见的关系。主导权在首相手里。”与安倍关系密切的官员则直言:“座谈会是座谈会,谈话是谈话。”

“我在政府相关咨询委员会做过委员。通常是,政府想说的话,会让官员拟定一个草稿,然后让由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审议。有了这样的委员会,似乎就征询过民意了。”一名曾为日本政府“出谋划策”的人士说。

日本《朝日新闻》称,安倍召开专家座谈会可能意在利用座谈会制造一种民主讨论、倾听专家意见的印象,以为“安倍谈话”的制定寻求正当性。

耐人寻味的“面向未来”

这个费尽心机的“安倍谈话”究竟会有哪些具体内容?

安倍说,“新谈话”将从安倍政权如何思考战后70周年的角度出发,突出战后日本对亚洲和世界的贡献,以及日本今后如何贡献于地区和世界。安倍称,“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谈话,不能陷入是否沿袭历来谈话措辞的议论当中。”

“现在,安倍要以1945年划界,在将要发表的谈话中,主要谈1945年以后的70年。”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说,安倍并不是完全不了解日本历史,只是想绕过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在战争期间强征“慰安妇”等问题,他想刻意遗忘战前的某个时段、某些内容。而这只能用“面向未来”来加以掩盖。

对于“不能陷入是否沿袭历来谈话措辞的议论当中”,舆论认为,“安倍谈话”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淡化日本的侵略历史。

安倍最想要的结果是,直接以“安倍谈话”的方式否定“村山谈话”。如果不行,就后退一步,表面上承认“村山谈话”,而在谈话内容中用绚丽的语言掩盖肮脏的侵略。至于“总体继承”等等,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不得不表达出的装饰性词汇而已,并非安倍的本意。

美国的态度颇为关键

目前来看,在发表谈话前,安倍还有不少外交课题需要处理。

此前,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关注日本政府和领导人对过去侵略历史的态度,希望日方切实恪守迄今就历史问题作出的有关表态和承诺。韩国政府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企图篡改“村山谈话”表达了担忧。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提醒,“正视历史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

日本皇太子德仁则在其生日前夕的新闻会上说,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应谦逊地回顾过去,向没有亲身经历战争的下一代正确传递历史,传承和平信念。德仁说,日本战后以和平宪法为“基石”,重建国家,才享受着和平与繁荣。德仁的这番讲话,被舆论视为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敲打”。

另外,美国的态度对安倍来说显得尤为关键。

一般来说,美国在日本首相为显现自己的民粹主义倾向,通过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来挑衅周边国家的时候,大都不会多说什么。

不过,近日美国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的批判,着实让他坐立不安了。

今年1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说,美方希望安倍能继承承认过去殖民统治和侵略的“村山谈话”以及围绕“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她说,美国政府的立场是,这两个谈话“在日本努力与邻国改善关系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敦促安倍在谈话中继承“村山谈话”精神。

1月13日,美国议会调查局发表的日美关系报告书中谈及安倍时,使用的语言是“以民粹主义而广为人知”“具有历史修正主义性质”。

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安倍谈话”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注视”,安倍对待历史的态度重新激起历史仇恨,可能破坏地区安全环境,从而对美日同盟关系造成损害。

这一切,也在推动着安倍去美国“做工作”。

访美过程中,如果美国进一步表示对历史修正主义非常警戒,安倍回国后可能会在谈话中多强调一些村山的观点;如果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倍则可能会少谈“村山谈话”的内容,让“安倍谈话”具有全新的观点。

日本近代史是一项需要

完成的“良心工程”

事实上,日本国内很多有良知的人士都发自内心地渴望和平与和解。比如,前不久,由日本大学教授和前外交官组成的“继承与发展村山谈话会”访华团曾到北京、南京、沈阳等城市进行访问交流,在悼念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死难者的同时,还呼吁安倍晋三恪守“村山谈话”基本精神。

但耐人寻味的问题是,70年来,从和平宪法、“三大谈话”到民间呼吁,日本越想卸下历史包袱,包袱反倒越来越沉重。

大众心理学中有一种“反效果定律”――人们越是害怕某种东西,那种东西就越会在头脑中变成意识的焦点,抓住并控制当事人的行为。恰恰是因为日本民族保守主义政客群体总是以“鸵鸟”方式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结果却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始终不能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

日本的这种矛盾源自战后的特殊国情。面对过去的历史,日本与同样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态度。

二战后,德国通过国民教育、制定法律和金钱赔偿等多种方式与纳粹侵略历史进行切割,尤其是1970年勃兰特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长跪在波兰犹太人墓前,赢得了受害国家和公众的宽恕。正视历史的德国,因此能与昔日的对手和解,共享和平。

相比之下,日本的政治环境与其有着天壤之别。由于美国主导的战后对日整肃不彻底,日本至今仍与战前的大日本帝国血脉相连。虽然战后有了和平宪法,绝对天皇制也改为象征天皇制,但是各种政治元素、符号仍沿用了战前的衣钵――国歌、国旗、军旗等一律保留到战后,就连国会小卖部里出售的“历代首相脸谱茶杯”,也是从伊藤博文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第63位首相安倍晋三。这造成了日本战后极为特殊和扭曲的政治生态。一方面,作为国家机器操纵者的保守主义政客群体,自和平宪法诞生之日起就不遗余力地试图或改动自己国家的根本法;另一方面,日本既羡慕德国与邻国的历史性和解,又不肯像德国那样用真诚的认罪与反省去寻求对方的宽恕。

日本不能真正地反省导致错误史观泛滥成灾,是中日关系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不仅大多数政治纠葛肇始于此,一些民间对立也都根源于此。

近年来,日本右翼不断丑化、抹黑中国,已导致日本部分民众对中国及中国的对日政策产生了两个严重的认识误区。

一个误区是认为中国在打历史牌,中伤日本的国际形象。这种看法颠倒了因果关系。事实上,只要日本方面不篡改历史真相,不再发出“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不存在慰安妇问题”“大东亚战争是亚洲解放战争”之类的声音,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不愿意主动触碰心灵伤口的,因为回忆过去的苦难是痛苦的,长久地沉浸在历史悲情里无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中国人没完没了地要求日本道歉。事实上,如果日本方面能够尊重历史真相,一次郑重的、诚心诚意的道歉就能得到中国人的谅解。70年前的战争已经远去,但由于日本右翼总是想篡改历史,屡次发出歪曲历史的言论,历史就仍然活在中国人的现实记忆中。

中国政府和人民并非要延续仇恨,战后的中日关系应当“向前看”,应当努力用今天的友好合作为子孙创造二十一世纪和平相处的新历史。

为了让整个东亚社会通过真相与和解重新建立理性与互信,让真正有良知的、向善的人通过真相获得解脱,就不应该只要求受害方忘却。单纯的遗忘并不是真正的宽恕,宽恕是一种有意识的决定,宽恕需要基于历史真相的还原。加害方与受害方共同面对历史,才能消弭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冷战思维下的零和博弈。这是日本近代历史需要完成的最重大的“良心工程”。

中日之间虽然在政府层面已发表过四个政治文件,但现今的安倍政府只有妥当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才有机会通过即将发表的“安倍谈话”获得日本国家、民族与中日关系的未来。

如今,中日两大民族草根层面的宽恕、谅解乃至融合还远未形成。这更需要安倍政府拿出智慧和诚意,继承“村山谈话”等三个主要谈话精神,帮助日本社会走出历史阴霾,这是走向新的繁荣的唯一正确选择。

上一篇:各安其位 各司其职 下一篇:娱乐的皮囊,哲学的内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