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资产”的尴尬

时间:2022-09-09 10:51:04

“鸡肋资产”的尴尬

给你的个人理财经历

做个体检吧,

看看手头的股票、房子、收藏

的投资业绩究竟如何,

哪些是亏,哪些是盈?

面对那些亏损了的不良资产

感觉实在尴尬

―留下来还是笔

有模有样的投资,

只是心头隐隐发痛;

处理掉就要直面亏损,

犹如流血割肉。

于是乎,

面对着这些“鸡肋资产”,

你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鸡肋资产的尴尬

对于个人资产而言,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那些已经贬值的房产、股票、实业资产,带来的不是理财收益,而是一堆烦恼和一声叹息。

七笔鸡肋资产

房产、股票、店铺、收藏等,鸡肋资产各式各样,7位鸡肋资产的拥有者回顾了各自的理财投资经历:无论多么谨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令投资损失。

露出你的牙齿

你想改善资产质量,该出手时就出手吧。对于“鸡肋资产”要有积极的对策,但这并不等同于说“坚决割肉”。事实上,处置的办法还有很多,投资大师的经验也可借鉴。

鸡肋资产的尴尬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个人资产,但不要仅仅看到资产的数量,有时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不要以为那些只亏不赚的不良资产只有公司才有,事实上,它可能是一处房产、手中的一笔股票,也可能是一项投资、一笔人情借款、一项私人收藏。它们在静悄悄地贬值,而你要么是浑然不觉,要么就是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没钱的富人

不要小看自己,也许你比胡润富豪榜上的富翁更有钱。没错,登榜的风光人人都瞧得到,可背后的辛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也许他们名下的公司是个造钱的机器,可搞不好也会是个烧钱的营生。所以,并非所有富豪都比你富有,他们比你多的只是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驱使数万员工,掌握数十亿银行贷款。

但若论净资产,不少人都只是个空架子,看上去堂皇一片,实则一无所有。这样的人物大有人在,最近的就是德隆兄弟唐万新、唐万里,和要靠卖掉科龙股份还债的顾雏军,因为名下太多的不良资产,把他们拖累得“倾家荡产”。

鸡肋资产

不要以为那些只亏不赚的不良资产只有公司才有,事实上,它可能是你家里的一处房产、手中的一笔股票、名下的一家店铺,也可能是一项投资、一笔人情借款、一项私人收藏。

当然,普通人手中的不良资产没有企业家的那么可怕,所以,叫它们“鸡肋资产”更加准确:至少短期它们不会让你陷入倾家荡产的困境,它们只是在静悄悄地贬值,现在的实际价值可能已经远远低于当初为它们投入的现金价值。

对这些鸡肋资产的所有者来说,它们是心头的痛,是理财记录上的一笔隐形损失。更为尴尬的是,人们普遍感到束手无策――虽然已经贬值,但账面上它们还有名义上的价值,可一旦把它们处理掉,就要承担实际的金钱损失。这样的房产、股票、债权、投资,就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很多情况下,普通人对待鸡肋资产的态度与企业对待不良资产的态度如出一辙。企业把各种不良资产滞留于企业各项资产表中,一方面粉饰着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又掩盖着资产的流失。作为个人,那些贬值的房产、大幅下跌的股票、亏损的店铺等,同样只剩下以名义价值满足个人虚荣心的功能。那些资产毕竟是自己的心血,所以,面对亏损有人情愿“掩耳盗铃”。

鸡肋资产的等级

当然,不是所有已经贬值的资产都没有挽回损失的希望。股市的回升、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客观环境的改变,都可能令这些受损的投资起死回生。如何界定个人资产中哪些应该划入鸡肋资产的确是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这里,不妨借鉴一下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划分原则。现在金融机构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类为不良资产。具体而言,“正常”资产是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关注”意味着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的意思是,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则意味着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相对于金融业的评级标准,个人鸡肋资产的评定标准更加模糊,也更加主观,需要对市场行情、投资者心理预期和投资者的个人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总体而言,那些跌幅巨大、短期回升可能性小,同时变现能力低、流动性低的个人资产都可以划入鸡肋资产的范畴。

一般说来,那些因短期市场调整而有限贬值的股票、房地产和有价证券相当于“关注”或“次级”的等级,毕竟,在市场好转的情况下,这些资产还有恢复原来价值的可能;而经营不善的公司股权和店铺投资则意味着资产损失已经成为事实,列入“可疑”或“损失”更为适当。

无形的损失

对于鸡肋资产置之不理并不会减少它们已经造成的损失。首先,那些已经贬值了的股票、房地产投资已经造成账面损失,更何况任何投资都有机会成本,即便是收益最低的储蓄存款也不会让你分毫无收。而一旦遇到某一市场行情扭转,占用的资金更会令你失去其他投资机会。而对于投资的店铺和公司的股份而言,个人的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更为巨大。面对那些纠缠不清的经营纠纷和管理难题,还有那些让人头疼的人事纠纷,如果你不是那种从挑战中寻找乐趣的人,一定会对当初的投资决定后悔万分,它们剥夺了你的休闲时光更让你平添了无数心理负担。

就这样被“套”

“我天生是个感性的人,或许真的不适合去做投资。”捷宇在采访一开始就用无奈的语气对我说。“对一切文字或者图案,我总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悟力,但是对于数字,可能我就是一个……”捷宇目前处在创业阶段,自己的公司刚成立一年,在此之前他在国际知名的某4A广告公司任职。“做实业,特别是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会让我比较有信心。赚钱的方式很多,但是对于'钱生钱'我仍然心有余悸。”

1999年,刚工作两年的捷宇已经小有积蓄。当时可投资的渠道很有限,身边的朋友、同事讨论得最多的挣钱方式就是股票。捷宇回忆当年:“那阵儿毕竟还年轻,没有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这个市场,也没有想过具体的投资计划就决定要买股票了。”后来,他就将自己全部的积蓄3万元买了朋友推荐的某支股票。一开始,捷宇运气不错,碰上了大盘刚刚从底部拉升的过程,大市行情看好,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捷宇的3万元已经涨到了4万元,赚了30%左右。如此高的回报率,那个时候让捷宇欣喜不已,他对股市留下了“容易赚钱,风险不高”的印象。在这次成功的投资以后,捷宇就被调往美国工作,在去之前,捷宇把4万元的股票全部变现。

2000年,在美国工作一年后的捷宇回到了北京。因为被派往海外工作,这一年的工资节省下来竟然也有10多万元,和原来的4万元积蓄加在一起大约有15万元左右。对于这笔钱,捷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买股票!“现实被我想得太简单了,一次赚钱不代表以后都能赚钱……”捷宇苦笑着说。2000年,也正值B股市场涨势最好的时候,捷宇在一个比较低的价位购买了一支股票。这支股票倒也很争气,一直在上涨。正当捷宇沾沾自喜的时候,比较有股市经验的同事告诉他:是时候应该“出货”了,这支股票有可能很快就会下跌。“我那时肯定是被小胜利冲昏头脑了,过分自信。而且对股市实际了解不深,所以,盲目认为这支股票会继续上涨。”

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同事的“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那支股票的价格开始下跌。“刚开始下跌的时候,我不以为然,觉得只要等等它还是会反弹的,谁知道它就那样在我眼前一跌再跌,直至跌到了价格相当于原来入市时的一半。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击倒了我。从前我的投资都是赚钱的,这一下亏了50%,实在令我难以接受。”可能因为捷宇一直都不“甘心”,这15万元的股票虽然已经缩水一半,但是他并没有“割肉”止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股票的价格并没有起色,捷宇跟大多数股民一样,这笔“被套”的资金开始成为他心头的“隐痛”,不忍去触碰。

四年过去了,因为大市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支股票的价格也是“跌宕起伏”。这15万元的股票目前市值也就维持在10万元左右。由于工作一直很忙碌,后来又自己创业,这笔钱就一直被他“遗忘”在股市中。“无所谓了,虽然自己成为了'套中人',不过,我也明白了投资一定要慎重,也知道了我并不合适去做股票这种高风险的投资,这笔钱就当是我学习理财投资的'学费'吧……”

专家点评

尹宏,高级证券分析师

所谓“熟能生巧”,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投资实业,往往都是在最熟悉的情况下才容易取得盈利。正如捷宇自己所说的:“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会让我比较有信心,赚钱的方式很多”。投资股票的道理同样如此。捷宇最大问题在于对股票市场缺乏必要的细致分析和观察,在不熟悉市场的情况下贸然投资,从而遭受损失。

很多投资者在股票被套之后采取“不闻不问”的冷处理方法,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做法。对于这笔资产的处理取决于这批股票的质地。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优良,产业前景向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则可以继续持股等待;如果股票本身质地较差,缺乏投资价值,并且涨升无望的可以实施换股操作,一般换股的交易费用不足1%,但却可以立即改进持股品种的价值;如果股票仍然有继续下跌趋势的,则需要果断斩仓。

难舍基金

今年年初,在朋友的介绍和推荐下,张云办理了某银行的贵宾理财服务。“那个时候算是好奇心的驱使吧,另外就是我觉得理财毕竟非常重要,到我这个年纪了,在钱财和人生方面都需要好好规划。” 为张云服务的客户经理年轻热情,而且细心周到,所以,在办理业务的初期就赢得了张云的信任。

6月份,张云的一笔10万元的定期存款到期,客户经理及时地通知了她,并询问她这笔资金是否续存。在办理贵宾理财服务时,张云曾做过一个风险偏好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她属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类型。面对这笔到期的存款,张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用来买基金,一方面因为这笔资金基本闲置,在银行“躺”了这么长的时间应该让它 “活动”了;另一方面张云当时对基金非常感兴趣。

于是,张云对客户经理提出要将这笔定存用来购买基金,而且希望购买收益率比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对于张云的这个想法,客户经理却有另一番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虽然张云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考虑到家庭整体的财务状况,这个投资应该仍以稳健为主。可是,张云又对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这样的低收益率不满意,这该怎么办呢?客户经理提出了一个办法,建议张云购买不同的基金,进行一个基金投资组合,目的是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同时能保证较高的收益水平。考虑到自己老公是个保守的人,不会认同激进的投资方式,张云最后接纳了客户经理的建议。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张云购买了一套“基金组合”,里面包括50%的股票型基金、30%的货币市场基金、20%的债券型基金,算是一个积极稳健的投资组合。

这次投资,张云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咨询了专家意见,结合了家庭财务状况,还考虑了自己和老公两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关键是基金组合可以分散风险,这10万元的投资稳赚了!随后,张云每周都会关注自己基金组合的走势。在开始的一个月,股票型基金的波动比较大,但仍为张云带来了3%~5%的收益率;加上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收益,大概整体收益在6%~7%之间。张云觉得:如果这样的收益率能维持一年,她就非常满足了。

进入7月,股市风云突变,可能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开始进行,行情一直向下。张云的基金组合里,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也开始下跌,从原来的3%~5%下跌到1%左右。不过,组合整体依然赚钱。到了8月,股票基金的收益率从正变成负,最高曾达到-7%,再加上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的表现平平,整个基金组合亏损达到了6%左右。从获得6%的收益到亏损6%,张云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市场“跳水”的速度太快了。

在这个时候,幸好有客户经理的帮忙,他建议张云尽快减持股票型基金,增加货币市场基金或者债券基金的持有比例。客户经理认为,在股票市场环境不明朗的前提下,最好选择那些远离股票市场的基金作为避风港。现在张云的基金组合已经更改为20%的股票型基金、50%的货币市场基金和30%的债券基金。保留股票型基金是张云的主意,她对未来股市的走势仍然有信心,她会继续持有这部分基金等待市场重新振作。张云觉得:虽然这部分资产在形式上有点尴尬――目前暂时处于亏损状态,但她不会放弃这笔资产,因为她深信这笔资产总有摆脱“尴尬”的那天。

专家点评

吴雪征,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理财师

第一,建议张女士延长自己的投资期限。如果仍严格地执行投资一年的计划,则从今年年初到年底,张女士的基金投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将投资期限适当再延长半年或一年,则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建议张女士继续保持这个基金投资组合的策略。这种稳健型的投资是适合张女士作为新“入行”的投资者风格的。

第三,建议张女士在适当时机对自己的基金产品进行调整。

目前市场上的基金产品越来越多,基金的操作水平也是各异的,应该挑选同类别基金中操作水平较高的基金,这个选择可以参考市场上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基金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听取银行客户经理的建议。

第四,建议张女士适当增加对于优秀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

房产变成“鸡肋”怎么办

半年前,房地产投资还是众多投资者追逐的焦点。谁料想,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从税收、金融等方面多管齐下“打压”楼市,使得房产投资空间萎缩,风险加剧,致使现在的市场呈现一片“肃杀”的景象。面对接踵而至的宏观政策“连环套”,一部分投资者更是“中招被套”,手中的房产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吃不了,又扔不得。

案例A:

被访人:张先生 房虫 鸡肋资产:北京市商品房 价值55万元

现状:准备出租

北京人把炒房的人叫做“房虫”。“房虫”投资房产的特点是只做短线投资,什么项目卖得好,投资什么项目,然后转手获利。张先生就是一个“房虫”。他于2002年在北京亚奥区域买了套90平方米商品房,当时购买价50万元。张先生首付20万元,其余30万元贷款15年还清,但因为张先生买的是期房,直到2004年6月,才拿到该房屋的房产证。目前,该房屋市价为55万元,张先生就是否现在出售犹豫不决。张先生要“囤货居奇”吗?这显然不是“房虫”的作风。实际上虽然房价涨了5万元,但张先生现在转让的话肯定赔钱。

“罪魁祸首”就是营业税。张先生于2002年购入房产,但因为其2004年才拿到房产证,所以,购房时间以房产证的时间为准。根据今年3月份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对于未满两年就转售的房产要征收5.5% 营业税的规定,张先生出售需缴纳税费总额为30525元(营业税:550000×5.5%=30250;印花税:550000×0.5‰=275元)。如果张先生将房屋出售,售房净收入为19475(550000-500000-30525)元。另外扣除张先生三年来已还银行的44582.64元的房贷利息,很明显张先生不赚反赔。可见,张先生如果采取即期出售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张先生如何下嘴呢?

点评

专家建议张先生先等等。他不妨将手中房产转售为租,改为中长线投资。

有如下三点原因:一、翌年,张先生该房产若出售时,购房年限已满两年,即可省去营业税的支出,若房产仍以55万元出售,则售房净收入为49725(550000-50000-275)元。二、未来北京房价将持续稳中有升。由于张先生的房产位于北京热点区域,随着奥运建设进一步推进,该地区房产价值也将随之水涨船高。三、当前市场有相对完善的房产出租渠道,房子可以交给经纪公司打理,比如经纪公司的 “租售两全”服务,为业主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业主加入此项服务,可先得到公司支付的一年租金,同时公司对该套房屋进行出租和管理,张先生可自由选择最适宜的时间将房产出售。这样,张先生既能避免房产空置带来的损失,又可以从容选择房产出售时机,一举两得。

其实,在“政策风暴”的无情袭击下,很多炒房者的房产都成了鸡肋资产。这暴露了短线投资的弊端,因此,链家房产经纪公司市场部人士认为,转售为租是个“明哲保身”的做法。

在此次七部委出台的新政当中,对于房产明确开征相关的税费。比如两年以内需要全额征收5.5%的营业税(包括城建税和教育附加),两年以上的非普通住房需要按照购房差额征收5.5%的营业税。这种税费的征收,将会大大缩减房产投资的收益。面对税费的调整,作为房产投资置业者必须改变原有的投资模式,需要由短期向中长期投资置业转变。 同时,房产投资置业者购入房产时,需在购房合同中明示拿到房产证的确切时间,因为房产证是购房年限的重要凭证,要当心因为房产证的“迟到”而影响投资的回报。

案例B:

被访人:赵先生 房虫 鸡肋资产:2001年初购入的高档公寓购买价115万元

现状:租金收益难以还贷

别以为做长线投资就没有风险。投资高档公寓的赵先生没想到房价涨了,租金却跌了。赵先生于2001年初购入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京达公寓,面积85平方米,购买价115万元,首付35万元,贷款80万元,15年还清。张先生将此住房出租,当时出租价格为每月8000元。但今年,随着银行房贷利息的两次上调,赵先生每月还款额也随之上涨;另外,由于高端市场的品质升级较快,之前的设计理念已经相对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使得该房产的租金目前已下降至6000元/月,并仍呈现下降趋势。实际上,近几年来北京市二手公寓租金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租金价格十年来降了一半, 从每月每平方米48美元跌破20美元,并且仍有下降趋势。租金不足以支持每月还贷,“以租养贷”的赵先生陷入两难境地。

点评

专业人士认为,如果赵先生当前的资金实力有限,并且投资期限定位于短期,最好应该尽快出手,以避免投资负收益,因为租金价格短期内下滑的趋势不会改变,出售价格在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变动;如果赵先生的房产投资行为立足于中长期,并且当前受资金约束不大,则可以耐心等待,因为北京房地产的高端市场将来仍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链家房产经纪公司市场部人士认为,投资非普通住宅需谨慎。北京市的二手公寓市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呈现成交量攀升的态势。但二手公寓成交量增加,却无法掩饰供过于求的事实。从供给面来看,近几年,基于房地产热的预期、奥运的前景、商圈的兴起和成熟,众多置业投资者瞄准了高端的公寓市场进行投资,希望通过公寓的转手、出租获取更大的收益,这加大了二手公寓市场供给。虽然二手公寓的需求也在增加,但赶不上供给的增加速度。据估计,现在二手公寓有效需求每年以平均5%的速度递增,而供给却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上升。

同时,新政的出台对于普通住房的标准进行了重新的划定,只有同时满足小区建筑容积率为1.0以上、房屋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2倍三个条件的才被定义为普通住房。对于两年以上非普通住宅的再售,将不能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按照出售差额征收5.5%的营业税;同时作为购买者也需按照成交额的3%缴纳契税,不能享受1.5%的契税优惠,这无疑为需求相对匮乏的二手公寓市场“雪上加霜”。根据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以及购买、再售时所产生的税费差价,同时预计短期内北京市场二手公寓的售价将基本保持相对平稳态势;另外,高端市场需求者的品质要求较高,替代效应较小。所以,房产投资者选购公寓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购买前需将该房产的升值潜力、物业标准、品质等级以及未来政策走向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方案。

公司不值钱

被访人:李建,33岁,媒体工作者

鸡肋资产:公司25%股权

现状:公司经营状况不良

作为一个知名传媒集团的中层人员,在媒体领域工作多年的李建已经积累下不少人脉,如何从这张平日精心打造的关系网中“套现”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1999年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新网站大多需要进行品牌宣传,公关行业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李建看准机会与几个同事共同出资3万元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公关顾问公司。公司成立时,几个股东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出资的比例并不一致,出资最少的人仅仅投入了2000元,李建投入1万元的资本金占有公司25%的股份,李建的一个同事出资1万元并且从原公司辞职,全身心地投入公关公司的经营,占有公司40%的股份,成了公司的最大股东。

在顺利签下几个网站和IT公司的公关服务业务后,李建的公关公司业务开始步入轨道,在行业内也渐渐有了知名度。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产生了近10万元的利润,考虑到公司刚刚起步,所以,几个股东一致决定暂不分配这笔利润。公司的经营看起来一切正常,不料,从2002年开始,公司的业务急转直下,互联网站纷纷倒闭,原来的IT客户也不再续约,仅剩的一些业务收入也只能维持公司的日常开支。正当几个股东为公司业务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建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负责管理公司日常运营的大股东以个人名义新成立了一家公关公司,在几个月前已经开始把一些高利润的业务转移到了自己的公司。

面对现状,李建等几个股东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已经流失的客户很难再争取回来,这几年新成立的公关公司多如牛毛,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几个股东都不愿舍弃高薪的工作全职投入公司的经营。但谁也都舍不得让公司停业,毕竟两年来他们的公司已经有了些知名度,过去的几个成功案例让他们在新客户面前有了说服力,而且公司的业务还能勉强维持运营,如果不需要大家再投入资金,这样维持下去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于是,李建主持召开了股东会议,把原来的大股东开除出公司,剩下的几个人重新调整了股份比例,公关公司开始“惨淡经营”。

2003年,大家看到公司大规模盈利的希望渺茫,曾经打算把公司的固定资产连同客户资源作价出售,李建也曾和几个规模不等的同类公司商谈过,“但人家只对客户资源和品牌感兴趣,出价不高,折算下来也就几万元。有些股东觉得不合算,不甘心几年下来只能拿到当初投入的资本金,所以,股东之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出售公司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之后,李建对公关业务彻底失去信心,不再过问公司的事情。“平时就当自己没有这么一笔资产,也不放在心上了。可毕竟还有25%的股份,作为股东还要承担一些法律责任,万一公司出了什么法律问题,我也不能完全脱掉干系。”折腾了四年,李建没有想到当初自己投入了1万元的这么一个小公司竟然成了他一块不大不小的心病。

点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关联交易和道德风险都时刻存在,小规模的公司更是如此,因为小公司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都十分薄弱。如果李建不再看好公司的业务,那么,尽早清算公司的资产是比较明智的选择。由于股东间不能达成一致,那么,李建可以考虑以成本价转让他持有的公司股份,或者低价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后再整体转让公司资产,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李建收回当初对公司的投入,并且减轻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经营和法律风险。当然,根据李建的情况看,他的公司在经营上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只是各股东不能全力投入公司管理,那么,可以考虑外聘总经理或者把公司承包给其他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当然,由于公关属于可复制性的业务,这样做依然不能避免出现“飞单”的现象,所以,清算资产出售股份对于李建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关门大吉

被访人:王馨,28岁,保险业 鸡肋资产:服装店

现状:停业 损失135000元

“打工不如开店”,和许多女孩子一样,大学毕业后,漂亮的王馨也一直梦想着拥有一个自己的小服装店。王馨原来的工作是做房地产销售,“这个工作不稳定,收入波动大,一直感觉漂泊不定。”2002年底,王馨从原公司离职,不想再做这行了。

“从2003年年初有开店的想法到盘下一家小服装店,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想想,当初是太着急,太草率了,而且对困难的估计不足。”王馨的店面位于隆福寺街,那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服装小店聚集的街面,因为著名,所以,铺面的租金也贵。当时她看中了一个12平方米的小店,即使这样小的一个门面,一个月租金也要人民币16500元。王馨说主要是因当时经验不足,又做事心切,就租了下来。

租下这个店后,王馨开始着手装修。“当时心气儿太高,对装修要求也高,觉得自己要做就做个有档次的店,现在想想装修投入偏高。”王馨计算过,在这个12平方米的空间,连店内加上外部装修一共花去了15000元。

然而让王馨着急的是店铺虽然有了,但还没有找到进货的渠道。听别人说广州的货好,于是,王馨在装修的同时,就坐上火车奔赴广州了。到广州后,王馨去北京路逛了大半天,发现一家服装店的服装非常昂贵,但是很有特色,服装全部为意大利、法国成衣。王馨感觉比较符合自己的胃口,花200元买通营业员,得知该店老板是在深圳进的货。

第二天早上,王馨赶到了中国有名的服装集散地―东莞虎门。虎门的服装也不错,但是当时王馨一心想做进口欧洲服装,对当地的本地货没有看上。当天下午又从虎门坐车到了深圳。

到了深圳,王馨发现入住的酒店对面有一排服装店,全部是欧洲时装,原来这里正是深圳乃至全国最大的欧洲时装批发中心,服装全部是从香港运进来的,王馨终于找到了进货的渠道。

“不过,因为时间紧急,我只有一天的时间进货,再加上对隆福寺行情不了解,结果匆忙之下拿的货不太符合市场行情。这一点是我回到北京,小店正式开业以后才发现的。”王馨这一次进货花去了将近3万元。“但因为欧洲时装成本实在是高,这点钱根本没购进多少衣服,再加上服装风格不对路,2003年3月22日小店开业后生意不太好。但是我以为,这次有了经验,下次会扭转局面的。”王馨盼望着尽快扭转局势。

然而,可怕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2003年4月,‘非典’来临,俺的小店刚起步就遭此大劫,让我一筹莫展。”王馨很无奈,因为对风险估计不足,流动资金准备不充分,当时她已经没有了进货的钱了。盘下这个店花费16500元,当月租金16500元,装修15000元,再加上进第一批货的3万元,王馨这时已经投入了78000元了。但也不能就这样退缩吧,没办法,前三批货客户不喜欢,全部赔本甩卖。她利用回收的这些资金再次动身去了深圳,补充货源。

从第四、第五批货开始,王馨才开始摸到了客户的喜好,喜欢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皮包。此时,王馨感觉自己才开始涉足服饰领域。慢慢地,小店已经开始有了回头客,当时平均每个月流水做到了3万元。“这个流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由于房租太贵,又请了一个店员,每月的费用实在太高。刨除服装的成本、店面的租金、经营的费用之后还是所剩无几。”之后和房东几次商量降低租金未果,实在支撑不下去,小店2003年年底关张大吉了。“后来我打听了一下,我走以后,那个小店面租金降到9000元才租出去,唉……白白当了大半年的冤大头啊!汇总下来,我总共投进去135000元左右,血本无回。不过,有机会我还是想再试一次,毕竟也算有经验了。”

点评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王馨的创业过于草率。自身缺乏经验,而且对困难估计不足。王馨最后选择放弃还是比较明智的。经营服装店市场调研必不可少。开店前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调查,包括:店铺所在地人口分布情况,本区域消费能力,有无同类店铺等;还要寻求好地点与房租之间的平衡点。此外,对整个供销体系要有非常的把握,这样才能保持价格上的优势和货品的品质。当然,店主还要对账务了若指掌,对日常收支、整体核算都需要心里有底,这样才能更好地运作。

当邮票投资变成收藏

被访人:陈扬,38岁,建筑设计师

鸡肋资产:邮票,原市值约6万元

现状:仍然收藏

陈扬家里有厚厚一摞集邮册。翻开看,里面有历年的生肖票,“”时期的邮票,以及香港回归的纪念邮票。这些邮票,买的时候花去他6万元的积蓄―上世纪90年代,6万元还是很大一个数目―现在虽不是一文不值,但也已经形同鸡肋。

陈扬喜欢邮票已经很多年。小时候经常把邻居家的信封截下,有漂亮的邮票就撕下来,收藏到自己的集邮册里,极其宝贝。上世纪80年代,陈扬读大学的时候,正是邮票投资的暴富故事最热的时候,恰如90年代末的股市暴富传说,或者21世纪初的炒房淘金热。那时陈扬听说,世界上最贵的一张绝版邮票能卖出上亿元,而一部分在北京炒邮票的人,成为最早发家的一批。他不知不觉受到了鼓舞。

邮票,是艺术与时间的完美结合。长期持有,让时间将一枚寻常的邮票变成珍品,就像等待一瓶好酒在酒窖里慢慢变得醇美一样。陈扬坚信这一点。这个过程既可以收获财富,又带着浪漫的气息,他很喜欢。

陈扬一点点收集着自己喜欢的邮票。每年的生肖票,好看的邮票,有纪念意义的邮票……当看中自己喜欢的邮票时,他从不吝惜多投入一些金钱。工作后,陈扬的口袋开始宽裕。他做的是建筑方面的工作,90年代初他的薪水就很高。他生活俭朴而务实,每年有计划地存款,其他的余钱一笔笔投到了邮票上。

1980年的金猴票后来涨成了天价。陈扬非常后悔当时没有把那版邮票买下来,否则那版邮票足够他在北京买下一套上百平方米的大房子。但这件事情却让他更坚信,邮票是很好的投资方式。他继续大笔投入,手中的邮册越来越厚。也有段时间,陈扬手里的邮票涨了,有人想出高价把他的邮票买走。陈扬没出手,他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邮票只会越来越增值,却没想到1997年以后,邮票价格江河日下。

2000年,陈扬要买房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邮票上积压的钱已经有6万多元。而这些邮票无论如何是折不出这么多现金了。

点评

从邮票到股市、房产,国内的投资产品总是在热过一阵之后,迅速陷入低谷,这也是金融市场上投资产品过于单一的一个侧面体现。陈扬喜欢邮票,并且用多年时间,长期投资邮票市场。但他忽略了一点,任何一种投资产品,哪怕再有艺术价值,或者再值得长期持有,它的价格总有自己的高点,不可能无限期地涨下去。很多人就是因为相信投资市场的神话,最后导致深深套牢,陈扬也是其中之一。既然是投资行为,就理应做好收回投资的时间表,该出手时即出手。快速、敏锐地对市场做出反应,是投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露出你的牙齿

大部分人

把不良资产当鸡肋叼着,

因为无论怎样,

那样看来它仍是个物件。

可理财不过是

有了多余的钱之后

想要更多余的钱而已,

鸡肋资产不会要了你的命,

可也不能给你带来财富。

因此,为什么还不采取行动呢?

当然,对于“鸡肋资产”

要积极地有所行动,

但这并不等同于说“坚决割肉”。

事实上,

处置的办法还有很多。

我们进入了一个“把多余的房子叫宽敞,把多余的菜肴叫丰盛,把多余的肥肉叫富态,

把多余的爱情叫风流”的年代,理财不过是有了多余的钱之后想要更多余的钱而已,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它不会要了你的命―不良资产只是装在那只多余碗里的东西。因此,还有什么不敢动作的呢?

“虽然你很富有,但为什么这么笨呢?”且慢,先不要被这样的问话激怒而急得跳脚,因为被这样问的人当然不是你,而是那个被世人推崇的老家伙巴菲特。显然,你还不够富有。

“我的一位朋友在看到我的一次重大投资失误后,这样问我。” 巴菲特津津乐道。你的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在与老婆的又一次激烈争吵后,你被指着鼻子骂到后半句:“为什么这么笨呢?”因此,更多时候,引起家庭战争的“不良资产”往往成为你难言的痛。

你该如何行事呢?《钱经》的忠告是:显露你的牙齿。记住,这当然不是为了在你老婆身上留下青一块紫一块的淤痕,而是要让自己更真实地感觉到疼痛。

多余的一只碗

“当对方报出29万元的价格时,我知道大概亏了2万多元,但我毫不犹豫地卖掉了它。”王琦出手了位于北京市望京地区的一套面积4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住宅。“我当初买下它是为了给在远郊的父母进城居住。但我渐渐发现,它成了一架‘’。”

2000年王琦已经在望京购买了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一家三口住着也算宽敞,父母偶尔过来也未觉拥挤。但他更希望父母能在城里长期居住,于是2002年又在附近以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小户型,并做了精装修。但现实情况显然与设想存在着出入。

父母在城里居住的时间确实比以前长些,不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比以前跑动得更频繁了。算起来断断续续一年总共能住上两三个月,但因为总惦记在郊区的家,住上个十来天就要跑回去个把月。“一年近1000元的物业管理费,800多元的暖气费, 200多元的有线电视费,300元左右的电话月租费,林林总总,每年增加的各种固定支出就得四五千元。”王琦也曾考虑过房产出租,“但租金水平也就能达到每月1000元,因此,想全部收回投资要30年时间。”

并且,由于当初购买时把“离自己家近”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因此,该房产在性价比上也不占有更多优势。还有一点,“如果这套房产仍是未经装修的毛坯房,并不会蚀本,因为地产已经增值,但因为是按照‘老年人生活舒适’的标准装修过,因此,合适的买主并不好找。因为更多时候对方会因为不喜欢你的装修风格而狠狠压价,同时家用电器虽然依旧很新但却贬值厉害。”

王琦的坚决态度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早一天出手,这块资产就早一天不再“吃”钱。“它像鸡肋吗?我看这种比喻并不恰当。” 王琦对于“鸡肋资产”的说法不以为然,“如果它是鸡肋,那毕竟是在啃别人的肉,自己不会感觉疼痛。但我觉得这样的资产更像自己身上的一块腐肉,不下决心动它,就必须忍受更长时间的疼痛与不堪。”现在,王琦的账户上终于又多出了29万元存款。“当断得断,这需要勇气。”

勤劳勇敢的理财者们还需要勇气吗?看来是的。“我的顾虑来自两点:一是我怕面对最终亏掉的结局,二是我总是在问自己‘现在是不是放弃它的最佳时机’。”因为几年来一直畏惧“割肉”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票折损了70%的孙犁感叹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时机。他的经历说明了手中持有不良个人资产者的普遍状态――把不良资产当鸡肋叼着。因为无论怎样,那样看来它仍是个物件。

放弃真的会要死要活吗?当然不会。“在那些穷苦的日子里,家里甚至每一根棍棒都是有用的,父母什么都不许我乱动,甚至鸡屎猪粪都不是垃圾。直到有一天我自己搬家整理家什时,发现有一只很漂亮的碗竟还是新的,我明白了,我终于比我的父母富有了―因为我终于有了多余的东西了。”今天能向你讲这故事的当然不是没牙的老奶奶,而是华发未生的老大姐。我们终于进入了一个“把多余的房子叫宽敞,把多余的菜肴叫丰盛,把多余的肥肉叫富态,把多余的爱情叫风流”的年代,但这年代开始的时间并不久远。理财不过是有了多余的钱之后想要更多余的钱而已,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它不会要了你的命―不良资产只是装在那只多余碗里的东西。因此,还有什么不敢动作的呢?

也许这观点听起来像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风凉话,但你却必须明白一点:没人能为你的失误打扫战场。这并不像你因投资失误给单位制造了上百万的不良资产却因为没人监督而不被追究,你老婆的长脸恐怕早已挂在家门口了。因此,既然知道自己不喜欢刷碗但却别无选择必须刷,为什么不把它做得主动愉快点呢?

腐朽中几多神奇

什么时候是决断的最佳时机呢?恐怕连巴菲特也不能准确了解这一点。

巴菲特合伙公司在1965年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控制权时,它的账面资产净值只有2200万美元,而且全都投在了纺织厂上。尽管到了1978年,纺织厂已成“鸡肋”,巴菲特仍恋恋不舍:“一、我们的纺织厂在其所处的社区中是非常重要的雇主;二、管理人员在汇报问题时直截了当,在解决问题时劲头十足;三、劳资双方合伙顺利,关系融洽。”1979年纺织厂还略有盈利,但是从那以后它就一直消耗大量现金。到了1985年7月,巴菲特终于决定关闭工厂。事实上,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有250家纺织厂关门歇业。巴菲特真的选择了最佳时机吗?我们能够相信的是,他只是忍耐到头了而已。

巴菲特无奈却动情地说了两句话,一是法国哲学家康姆的“才智是情感的仆人,而不是情感的奴隶”的忠告,二是“一匹能数到10的马是杰出的马,但不是杰出的数学家”――一家能在本行业内富于效率的纺织品公司是杰出的纺织品公司,但不是杰出的公司。

《钱经》也试图寻找“化腐朽为神奇”的处置不良资产之法,但发现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任何“术”的技巧都可能变得并不适用。

“我在1500点买进一支股票后股市一直下跌,于是到1300多点我又补仓,为的是摊薄成本,谁知道股市一直到千点才开始蜗牛式爬升,我因此而被套更多。”在前几年牛势时,“补仓摊薄成本”的做法曾经令张墨多次在短期内成功解套。但在即买即套的漫漫熊市,这种方法失灵了。

“我以每年30万元的价格取得了一本杂志的经营权,做了4期下来,我已经投入了20多万元,这20多万是我以负债的方式从员工和朋友手中取得的。但因为杂志经营毫无进展,目前我已无力支撑,想转手出去,我打算把那部分债务债转股,但却没有买家接受。他们只同意承担那30万元的保证金和部分拖欠员工的工资。但在一两年前,杂志刊号难找,买家趋之若鹜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行得通的。”秦飞面临的困境是,如果不马上转手,他还要继续为保证正常出刊而举债。

“虽说你得成为像托马斯・爱迪生那样的天才才能发明电灯泡,要打开一盏灯却不需要成为天才。对投资者们来说,这条道路已经铺好了,那就是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均虔诚奉行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方法。”让我们姑且相信这才是投资理财的“圣经”,就像虽然我们知道永远也不会得到与高尔夫大师泰格・伍兹一决高下的机会,但却知道可以通过学习职业选手的技巧来大大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

当发现自己倒霉地叼上块鸡肋时,索罗斯在干什么?他准是正在进行一次歇斯底里的盘查以期发现错误所在。一旦他发现错误,他会修正自己的看法以图东山再起。索罗斯具有比别人能更敏锐地意识到错误的才能。当他发现他的预期设想与事件的实际运作有出入时,他不会待在原地坐以待毙。“在动荡的市场中保存实力。一个投资者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投资者’,关键不在于他是否永远是市场中的大赢家,而在于他是否有承认失败的勇气,能否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其他人而言,犯错是耻辱的来源;而对于索罗斯来说,认识到错误则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尽可以厌烦这些大道理,但无可否认,当我们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时,自责是毫无意义的。现实是最好的老师,而错误是这个老师最好的教程。

应该怎样做呢?《钱经》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在述说自己的那块鸡肋时,往往会放大其中发生变化的情况,而不像最初购买资产时那样逐条地进行客观分析。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对实际损失情况不能作出理性判断。

好吧,拿出一张纸,拿起一支笔,把自己权且当成一个健忘的老太太,把最初你购买资产的理由回忆起来一一列出,然后比照分析究竟哪些情况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但千万记住,不要只对越来越糟的情况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要放过列出向好的情况。然后,逐一进行分析,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自己究竟能否为扭转局面做些什么?

“在没有进行分析之前,我一直对公司副总出走另立山头耿耿于怀,随他出走的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也常令我感到恐惧。我把心思放在与他竞争上,甚至因为亏损而一度想关闭公司了事。但在鼓足勇气对这块鸡肋资产进行了市场调查与理性分析之后,我感觉到事实并非如此。我的情绪被放大了,他不过是现实存在的五六家竞争对手之一而已。我重温了自己最初的设想,发现我已经在竞争中偏离了预想的轨道,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于是,我决定加大投资,并借助了网络的力量。那时候,人们都在大谈‘鼠标+水泥’,而我却是‘水泥+鼠标’,赚钱的速度更快了。”一家上市公司老总对记者述说他把一块资产从“看死”到“看活”的过程。

也许应该强调的是,《钱经》主张对于“鸡肋资产”要积极地有所行动,但这并不等同于说“坚决割肉”。

近乎懒惰的沉稳

“这家公司的基本面不错,但眼看着有些股票在涨它却没有大动静,我就抛出了,折腾来折腾去,总体上反而赔了。但有些人攥得住,即使在熊市,这支股票也让他们赚了大钱。”与孙涤一样有着相同故事的人不在少数。谁能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最好的投资战略竟是“只买不抛”。最幸运的就是那些集中所有资金,胡乱买一家公司股票,然后一直捂到上个世纪末的小子。

“我就不理解,那些抱怨房产租金下降的人怎么会在最初购置房产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波动呢?难道他们真的相信在拥有房产的未来日子里,租金会永远上升吗?”《钱经》发现,以短线心态做本该长线投资的事情,这种错位是很多鸡肋资产产生的主要原因。

“本来应该稳赚,但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抱怨。普遍的心理错位还产生于对于理财的期许上。尽管在前几年的股票市场上人们已经有了教训,但似乎还不足够――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把“理财”等同于“发财”。

据调查统计,全球的富豪中,通过自己创业而致富的比例占到64%,只有7%的富豪是通过投资金融产品而致富的,你是巴菲特、索罗斯那样的天才吗?显然,如果这样的比率很小,那么,你通过理财暴富的概率就很小。

一个我们羞于面对的事实是,有时候我们的视力很糟糕――“鸡肋”产生于我们的错觉――明明是闪闪发光的金子,但在强烈欲望驱使下的短视却把它变成了“鸡肋”。

当“分散风险”已经成为富人的投资哲学时,向富的人们却醉心于一场又一场“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近乎式的理财。年收入不足1000万港元的香港艺人钟镇涛,因为进行了1.5亿港元的房地产投资而破产。他对于“房地产投资不应超过家庭年收入6~8倍”的“一般而言”并非不知晓。他只是那些期望以“炒房暴富” 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

无论“投资三分法”、“投资四分法”,甚至更细致的理财技巧,都不过是试图告诉我们,“尽管我们不知道未来几年哪类投资表现最好,但由于你的投资能多样化,你知道自己的投资组合中总有一部分会赚钱”。

“一种近乎懒惰的沉稳一直是我们的投资风格的基石。” 巴菲特说。

“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铤而走险。而且当你重新开始时,不妨从小处做起。”索罗斯说道。

《钱经》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应该始于你的不良资产――露出你的牙齿,让自己感觉疼痛,真正学会避免错误。有时候,仅专注于避免错误就能带来成功。

上一篇:凯恩斯:金融投资的行家里手 下一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PK个人房地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