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9-09 10:41:14

【前言】紫外线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切口脂肪液化诊断 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包括[2]:①术后7d内患者无明显自觉特征,检查患者身体发现切口敷料有黄色渗液, 按压皮下渗液增多;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出现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

紫外线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紫外线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02月~2014年0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例数均为3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紫外线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紫外线;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妇女数量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高频电刀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术后脂肪液化率不断增高, 成为发作频率较高的妇产科术后并发症。换药、引流、扩创及抗生素治疗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法,所需的治疗时间较长,加剧患者痛苦程度,延迟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等。腹部切口感染大多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1],在临床中采取紫外线照射方法,起到良好的杀菌抗炎作用,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分析紫外线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在2013年02月~2014年02月,本院对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换药治疗与紫外线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02月~2014年0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例数均为32例。治疗组患者年龄在22~70岁, 平均年龄为(43.45±5.73)岁。其中宫颈癌患者11例、剖腹产9例患者、子宫肌瘤患者7例、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7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4.77±5.42)岁。其中宫颈癌患者12例、剖腹产患者10例、子宫肌瘤患者6例、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4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切口脂肪液化诊断 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包括[2]:①术后7d内患者无明显自觉特征,检查患者身体发现切口敷料有黄色渗液, 按压皮下渗液增多;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出现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

出现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为阴性。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统一的高压灭菌手术包,治疗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治疗组患者采取短波紫外线治疗仪,通过利用短波紫外线直接照射切口部位,灯头距伤口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 cm,波长大致调整为254 nm,且保持垂直的方向进行照射伤口。1次/d,每个疗程为3 d,第一次=照射生物剂量为5个,认真观察红斑反应后,隔日再酌情增减1个的生物剂量,每次紫外线照射时间为30 min,常规换药,并采取无菌敷料遮盖腹带包,直到伤口愈合拆线。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1次/d换药更换敷料,腹带包扎,直到伤口愈合拆线。

1.4评估指标 按照《普通外科学》[3]评价标准:①显效:用药5d后,切口拆线,无不良反应,甲级愈合;②有效:愈合部位出现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炎症反应,乙级愈合;③无效:患者切口化脓,需要切开引流处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观察指标 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记录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愈合时间: 指术后第 1 次拆线当天至完全愈合的天数。

1.6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机制多种多样,包括[4]:体型肥胖、高频电刀损伤、脂肪组织大块钳夹、切口暴露时间长、缝合技术较差、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引流不当、患者合并原发病、术后咳嗽造成腹压增加等。清创引流、换药、引流、扩创及抗生素等传统治疗方法,渗液吸收速度比较慢,切口愈合时间较长,治疗效果相当低下等。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小于可见光,大部分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来自太阳,紫外线是伤害性光线的一种。紫外线优点体现如下:消毒杀菌;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血色;对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产生影响等。

紫外线治疗促进伤口愈合机理,主要体现如下:①在紫外线照射之下,将会与皮肤产生光化学反应,出现皮肤红斑,局部血管产生扩张,不断增加组织血流灌注,使细胞代谢增强,对细胞DNA、 RNA 的合成产生刺激作用,最终促进细胞的生长繁殖等。②紫外线照射对各种细胞因子产生刺激作用,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与胶原的合成,从而起到良好的抗炎、杀菌作用,使肉芽组织得到快速的生长,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③采取腹带包扎固定,可有效将死腔杀死,从而促进组织愈合。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为了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7]:①术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轻柔的动作,尽量保护切口,做到及时止血,避免使用大块钳夹组织,减少伤口暴露时间等。②合理控制电切的使用,减少电刀与皮下组织接触时间,做到科学止血。③在缝合腹膜后,利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清除冲洗失活、脱落的脂肪组织。同时,必须全层缝合皮下组织,避免出现死腔。④对于皮下脂肪过厚的患者,可进行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3 d内拔出。或者利用TDP照射理疗方法,以保持切口的干燥整洁,防止切口脂肪液化的出现。另外,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情况,进行预测脂肪液化的发生时间,进行持续负压吸引皮下深层、 前鞘前面置管等,3 d内拔出。⑤将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落实到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重度贫血等患者身上。⑥手术完成后加强手术切口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做到定期更换床单,遵循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换药服药,积极处理各项并发症等。⑦对于肥胖患者,在早期换药过程中加强对伤口的观察,及时排出脂肪组织坏死组织,以促进切口正常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脂肪组织坏死形成切口脂肪液化, 及时引流出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一般能自然愈合, 如因基础疾病、全身状况或切口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导致脂肪液化发生切口裂开者, 创面新鲜后予二次缝合者结局理想,但是很多患者不能接受二次缝合。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84±2.85)d、(15.76±3.56)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3.89±3.86)d、(21.45±5.67)d;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处理中采取紫外线治疗,有利于改善局部症状,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避免二次缝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最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宁,宋蕾.紫外线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2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2(16):1653-1655.

[2]黄海娟.2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8(15):1260-1261.

[3]于艾灵.52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24):105-106.

[4]蒲继明,张延玲.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5(32):3958-3959.

[5]芦延峰.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8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1(7):75-76.

[6]程吉,吴科,李京京.预防治疗手术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5(12):53-54.

[7]张田欣.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3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6(15)4043-4044.

[8]黄文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3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155-156.

上一篇: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下一篇: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