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高等职业“依附教育”

时间:2022-09-09 10:31:34

立足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高等职业“依附教育”

摘 要:随着国家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长三角地区经济呈现明显的外向型特征,而长三角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跟不上当地企业发展的要求。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为核心,发展“依附教育”,即依附于地方经济的特点和人才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 外向型经济 高等职业院校 “依附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66-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的方向指向职业技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级技术能力的教育,而在教育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简称高等职业教育。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地域范围最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连绵区域,也是外商投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经济呈现明显的外向型特征。长三角地区的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历经20多年,在教学力量和教学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还停留在吃大锅饭的低效率时代,没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联系起来,即没有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思想,导致培养的学生质量低,实践动手能力差,这样的劳动大军势必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产生负面影响。近几年,我国长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投入连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大大提高。各高职院校经过反复探索与实践,在育人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突出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诸如与地方经济特色联系不够紧密的弊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发展“依附教育”,主动面向市场,根据社会的需求,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动为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随着国家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促使长三角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的新阶段。长三角区域作为一个区域空间,是指由江浙沪16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2008年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并且提出要加快国际化进程,这标志着战略意义上的长三角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经过30年发展,长三角经济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贸易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水平大大加快。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贸易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外贸贡献度较高。1984年长三角对外贸易额为65.98亿美元,2003年达到8509.9亿美元,2008年则进一步上升到25616.3亿美元,年均增长32.63%,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同期,长三角对中国外贸的贡献度分别为13.26%、29.89%及36.13%,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与此同时,长三角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01年达到56%,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112%,虽然2008年长三角外贸依存度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仍达到98.03%,同样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长三角外贸对中国外贸发展的贡献度由“七五”时期的12.44%,提升到“十五”时期的34.12%,到“十一五”前三年则进一步上升到36.72%,尽管遭遇到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长三角外贸对中国外贸的贡献度仍达到36.13%的水平。

2.引进外资规模逐年加大。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以其地域、要素、市场、产业传统等多种突出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批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由要素(资源)驱动型向投资驱动型转变。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已被世人所瞩目,国际资本不断涌入,长三角各城市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95745户。累计投资总额8188.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的37.9%;注册资本4515.4亿美元,占全国的30.9%;外方认缴3705.7亿美元,占全国的38.6%。外资的流入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2010年1-8月长三角15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合计为195.2亿美元,为全国1/2多。

3.经济增速快,生产国际化程度高。“长三角”地区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仅使其在全国的出口地位不断提高,而且也使“长三角”地区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长三角”地区的PC、笔记本电脑、芯片、通讯设备等高技术产品以及纺织品、服装、鞋类、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据初步统计,2010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达到3269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18.9%,平均增速13.6%,高于2009年同期4.4个百分点。在这些外资主导的产业集群中,企业的运行机制日益国际化。截止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生产的5000多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300多家企业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财务结算制度,近500家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多条途径,极大地降低了其产品成本。

4.金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国际化的推进器,长三角金融国际化起步慢,但发展速度快。上海作为我国最早先开放、最具重要地位的金融中心,率先吸引了大批跨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驻。外资银行以长三角为“据点”战略不仅带动了该地区货币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深化,而且还推动了各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改革和联合步伐的加快实施,并最终带动着长三角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进程。

这种新型的外向型经济环境使长三角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生存能力、发展环境与潜力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一位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立足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高等职业“依附教育”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所以,每一所高等职业院校都必须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由于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我们认为,发展高等职业“依附教育”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树立职业教育服务于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导向理念。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必须从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等层面强调教育服务于本土企业的需要。首先,长三角外向型经济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必须适时推进教学改革,创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条件,如全球招聘优秀外籍教师和大举改善教学环境和手段,使本土的学生能够接受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其次,在教学课程改革中要加大对跨国企业和优秀本土企业的案例研究,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跨国企业的环境、流程与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本土企业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得这些学生毕业后到跨国公司学习到先进的知识以后还能够回到本土企业为本土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作出贡献。

2.全面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国际化人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全面强调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出发点。除了职业教育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的培养。(1)增加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课程。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并增加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教育课程,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和俱乐部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社会责任感培训项目和实施“社会责任感困境”模拟实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以综合教学项目培育学生的基层领导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将来很容易成为基层领导者,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加一个跨国企业的轮岗实习,了解跨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作业流程,增加在跨国企业的就业经历。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在培养的方案里,必须增加英语课程的比例,尤其是专业英语课程的比例。

3.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课程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案和改革必须盯住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改革传统以教科书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特点,我们建议教学“五五制”,即实行一半理论学习加一半实习实训,并增加创业和创新思维训练计划,加强案例的教学和编写工作,鼓励教师编写案例并作为考核指标,鼓励学生从实际活动中学习基本理论和新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不断进行知识获取、吸收、创新和应用,并不断更新,终身受益。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倡导知识运用能力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书本到书本,或从书本到实践。而新型学习方式提出,教学实行创新思维训练计划,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资源进行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教学计划上要开设中期实习计划,鼓励学生到跨国企业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企业经营的感性认识,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本文是2009年江苏省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类别:青年课题,课题项目号:09GZQ044]

参考文献:

1.张芬.苏州地区民营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刘青,傅剑.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及其评价―以浙江省的调研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4)

3.干伯聪.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地方院校专业转型――基于浙江省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分析[J].大学教育与评价,2008(12)

4.左学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无锡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无锡 214021)

(责编:贾伟)

上一篇:语言哲学素养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暴力倾向研究 下一篇: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