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时间:2022-09-09 09:57:21

两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修补为主,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术式[1]。本文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共82例患者,探讨此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82例病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腹股沟斜疝,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患。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77岁,平均57.97岁;右侧斜疝57例,左侧斜疝17例,双侧斜疝8例,均为初发疝;其中合并慢性便秘8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前列腺增生症3例。此82例患者随机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各41例,两组患者年龄、斜疝发生部位、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2](1)传统疝修补术,包括腹股沟管前壁修补和后壁修补两类。①Ferguson法通过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以消灭腹内斜肌下缘和腹股沟韧带之间的间隙,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②Bassini法通过提起精索,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③Halsted法是把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以把精索移置腹壁皮下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④McVay法是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后壁薄弱严重者;⑤Shouldice法是高位疝囊结扎后,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向上切开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以重叠缝合,最后按Bassini法缝合,此术式既加强了内环,又修补了腹股沟管薄弱的后壁。(2)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入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同,找到疝囊。如疝囊不大,可直接游离外被物至内环;针对疝囊较大者,在距内环 4-5cm 处横断疝囊,近端关闭疝囊,远侧疝囊止血。根据疝环的大小选择网塞,用疝环充填物填充疝环缺损,再用网状补片缝合于腹股沟后壁,连续或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最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后出院。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6.63±5.21)min、(5.00±1.64)d,传统疝修补术组为(71.33±7.16)min、(8.03±1.57)d;且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轻度疼痛者12例(占29.27%)、中度疼痛者8例(占19.51%)、无感受疼痛难忍者,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轻度疼痛者15例(占36.59%)、中度疼痛者7例(占17.07%)、重度疼痛者3例(占7.32%);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异物感4例、皮下血肿2例、尿潴留1例,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皮下或阴囊血肿5例、阴囊积液3例、术后复发2例。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的薄弱或解剖缺陷,只有薄弱或缺损的部位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彻底治愈[3]。传统疝修补术的治疗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其最大的缺陷在于修补为张力性修补,是把处于不同位置而又不是相同症状的结果进行张力缝合。若张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腱膜、韧带断裂,造成新的损伤,为疝的复发创造了条件,其临床术后复发率为10%-15%[4]。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应用合成纤维网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生理干扰小及不作疝囊广泛分离等优点[3]。除此之外,不仅因其所采用的填充物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刺激成纤维母细胞增值,促使纤维细胞进入补片增加补片强度,还因其孔隙大小不适于细菌隐藏,而满足多形粒细胞自由进出,增强白细胞趋化和吞噬作用[6]。但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应注意止血彻底,以减少创面渗血或积血导致人工网片与组织发生的亲和反应减弱;注意疝囊游离须达腹膜外脂肪,以减少游离不充分而导致填充物不能正确放置到位;注意网塞与补片大小选择合适,放置应与腹横筋膜平行,从耻骨结节铺展到内环,牢固固定周边,将补片内侧固定于距耻骨缘1.5-2.0cm的耻骨面的腱膜上,以防止复发疝或再发疝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无论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还是在术后疼痛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均较之传统疝修补术明显优化,P均<0.05,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回避了传统疝修补术许多缺点,特别适用于老年人、腹壁薄弱、伴有其它并发症、不能耐受传统手术或复发疝患者,是一项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健文,郑民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0):602.

[2]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9-416.

[3] 姜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1):209.

[4] 张东东,李凯,路夷平,等.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刨外科杂志,2008,8(5):405-407.

[5] 孙禹,李继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对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61-2462.

[6] 彭振秋,兰晓峰.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1(3):321-324

上一篇:关于198例消化性溃疡的综合防治浅析 下一篇: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