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走进最后的“完颜部落”

时间:2022-09-09 09:27:40

民族融合:走进最后的“完颜部落”

静静的泾河安静地淌过泾川县王村镇。在泾河北岸、状如九朵梅花的九顶梅花山山麓,聚居着五千多名女真族完颜部后裔。这些世代以完颜为姓的守陵人后代,恪守着祖辈流下的传统,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完颜氏聚居区。走进完颜村,就如同走进一部女真族的鲜活的历史画卷。

完颜人家守陵人

王村镇有个完颜村。这个管辖着完颜东沟、完颜西沟的村庄,聚居着清一色的完颜人家。这些世代相传800年的守陵人,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后的完颜部落。

记者在泾川县政协副主席张怀群的引领下走访了这个国内最大的完颜后裔的聚居地。完颜村在泾河的北岸,村子紧邻当地著名的九顶梅花山下。

村里的老人介绍,完颜村人是金兀术长子完颜亨的守陵人。据史载,完颜亨自幼随父征战,才勇过人,屡建战功。金熙宗时,封芮王,后来被金兀术长兄之子完颜亮杀害。

1161年,为了防止被完颜亮赶尽杀绝,完颜亨的家属将完颜亨的坟墓迁到当时多为当年旧部留守的今泾川。

眼下,在泾川,完颜亨的坟墓被称为芮王坟,并留下了很多和完颜亨有关的地名,如芮王嘴、芮王坪等。由于完颜亨后来被追封为韩王,因此,当地人也把芮王坟称为韩王墓。今天的完颜村人,多是当时的守陵人的后裔。

从完颜亨改葬到金亡的七十余年里,这些守陵人以祖墓为定居之本,自然繁衍形成了完颜氏的聚居区。他们学汉语,学汉族农耕技术,并别无选择地与当地汉族通婚,形成了从军到民、从守陵人到普通老百姓的转化。金亡后,他们成为地道的泾川土著。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被整村地一次性地登记为汉族。

村内完颜邦说:“附近镇原平泉至新城一带有完颜马场;属完颜村的耕地过去叫军坪、官地,其中有相当大的面积不纳粮,所产供祭祖之用。1942年以前,完颜氏种地均不缴纳杂税。”

见识完颜村的隐秘传统

放马、放神鹰、放仙鹤、祭黄绳……完颜村居民们800年来一直恪守着这些传统习俗。

村里的老人介绍,从正式定居在泾河边开始,一些本民族的古老习俗便被继承了下来,一年年的不断重复,成为隐居在此的完颜村人对本民族祖先的怀念和寄托。

祭黄绳是完颜村最著名的祭祀仪式之一。祭祀开始以前,由村民将一根一千多米长的黄色绳子从山包上连到山下的完颜祠堂附近,然后将纸制的马、仙鹤和神鹰从山顶沿绳子一放而下。黄绳,是“黄神”的谐音,祭黄绳取的就是祭祀皇神,即祖先之意。这是完颜村人在隐姓埋名的时代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祭祖形式,同时也体现了完颜村人萨满教的内涵。

目前,完颜村人依然严格恪守着三大族规,守护着完颜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一是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礼》《锤》等戏曲;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外姓人不得进入完颜祠堂,外甥更是万万不能进入祠堂祭祖。

完颜村人至今仍时时记挂着自己的祖先。在完颜村里的完颜祠堂内,悬挂着“宋金兀术世代遗像”。这一遗像虽然是根据原有遗像的照片复制的,但仍然栩栩如生。1936年6月,当时的泾川县县长张东野得知“宋金兀术世代遗像”藏于完颜氏族中之后,亲赴阅览并拍摄照片一张。现今照片存于泾川县博物馆,并有题注:“遗像以布制于金代,明时已朽,又复制,长9尺,色彩鲜艳,笔画精工。每年除夕,完颜氏族全体悬像密祭,祭后密藏。”

神秘九顶梅花山留给后人不解之谜

完颜村人傍泾河依九顶梅花山而居。置身在九顶梅花山中,并觉察不出与其他普通的黄土包有何差异。而从泾河南岸的山头上看去,九个秀丽圆润的山包大小相同,连在一起,故此有了九顶梅花山的称呼。当地传言是9座古墓,而王村镇的“王村”,就是王冢的口误而来。

在九顶梅花山上散着数座王族之墓。在完颜村小沟东坪的东南部,坐落着完颜亨之墓,当地人也称为“芮王坟”“韩王墓”。就是因为这个金兀术长子的被害迁坟,才有了今天的完颜部落,也给当地留下了“芮王坟”“芮王嘴”等地名。

在完颜亨墓之后,按祖孙的血亲关系坐落着金代最后一位皇帝完颜承麟的坟墓。作为金兀术的曾孙,他在做了还不到一天皇帝后,就在今天河南的蔡县被元军围攻阵亡。其亲属及兵士抬上灵柩日夜兼行来到泾川,将其埋葬在太平乡三星村岭背后队的簸箕湾。因为泾河北有已经定居了六十多年的完颜部守陵人,护送灵柩的完颜氏,也陆续在泾河北定居了下来。这一秘密保守了八百多年。由于路途遥远不便祭奠,完颜族人于2003年12月,将完颜承麟之墓迁回了完颜村,按祖孙关系藏于芮王墓之后。

完颜斌在小时候曾经跟随父辈来到簸箕湾祭奠,他说:“祖辈口传下来簸箕湾有完颜承麟的墓。每年除夕去祭祀,村里都要杀几口大肥猪。我们小孩子跟着跑二十多里地去烧纸,就为了分一口猪肉解馋。”

历史,总有一些颇具戏剧性的巧合。在九顶梅花山,还埋葬着另外一名韩王。在完颜亨死后的二百多年里,明代朱元璋第20子朱松封韩王,其子恭王就藩来平凉,传20世。韩恭王死后,亲属看中了九顶梅花山的风水,将其葬于其中。两代韩王戏剧性地葬于一地。由于在清代和民国多次遭到盗掘,明代韩王墓墓室已空并暴露在外,目前只保留有砖箍墓室和外部的多道用大型石条卡死的红漆石门。

完颜人开始公开祭祖寻根

在隐迹了八百多年后,完颜村人这些守陵人后代开始公开祭祖寻根。2004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公历5月3日),是完颜村人800年延续下来的祭祖的日子。当日,在完颜村举行了这些守陵人定居泾川以来的首次公开祭祖活动,也是800年来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的一次祭祖活动。

这一天,从国外和国内各地赶回来的泾川籍完颜氏人以及完颜村后裔,约数千人参加了公祭活动。泾川县内外更是有超过三万人的各界群众参加。同日,很多人第一次目睹了放马、放神鹰、放仙鹤和祭黄绳等完颜村人隐秘的古老风俗。

同时,完颜村内新落成的完颜祠堂开光揭彩。在这座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延续本民族特色和皇家文化内涵的祠堂内,悬挂着宋金兀术世代遗像。参加祭祀的完颜村后裔先后向祖先敬献了礼幛、花篮和三牲祭品。另外,完颜村人还依据传统,举行了汉族女神黄甫圣母的祭祀仪式,全体族人到紧邻九顶梅花山的堡子山上黄甫圣母墓地举行保庄稼、灭害虫的“祭虫”仪式。

2004年6月17日,完颜村完颜小英、完颜成贝、完颜怀绪和完颜杰代表完颜村的父老乡亲,专程赶到黑龙江阿城市,参加了第三届金源文化节千年寻根祭祖仪式。阿城是金代的开国都城,并且是建立金朝的女真完颜部的故乡。在祭祖仪式上,几位完颜村代表的一句“我们回家了”深情地表达了他们八百多年后重新踏上祖先故土的激动之情。

上一篇:古旧家谱能否发出新声 下一篇:鸡年的祈禳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