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和爸妈说说

时间:2022-09-09 09:27:01

〔关键词〕沟通;理解;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协助学生了解亲子矛盾的原因,不是父母变了,也不是自己变坏了,是自己长大了。

2.学习运用同理心达到有效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技巧与能力。

【活动准备】

课前作“我和父母作这些沟通吗”的调查,并统计结果,制作课件等。

【活动对象】七年级

【活动过程】

课前热身:播放视频《阳光男孩阳光女孩》,师生一起边拍手边唱。

一、成长的烦恼

出示《家有儿女》全家福,学生介绍印象较深的剧中故事。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与父母在一起时的温馨而开心的场面以及与父母曾经发生过的不愉快经历的具体情境。

学生发言。

提问:在发生的不愉快情境中,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总说不到一起?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话语中知道,不是我们的父母变了,而是我们自己长大了。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事藏在了心里。那么,爸爸妈妈在不很了解你的情况下,只能以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想法来与你交流,因而我们觉得他们唠叨了、不近人情了、不理解我们了,真正的问题就出在“沟通”上。

二、常和爸妈说说

1.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只能埋怨父母的不理解或者等着他们来和我们沟通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成为与父母沟通的主角呢?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成为与父母沟通的主角吧!

出示《家有儿女》中的案例:

刘梅(妈妈)带夏雪到商场买衣服。妈妈看上的,她觉得很“老土”,坚决不要;夏雪看上的“新潮”,妈妈却看不惯,说不适合她,不给她买。一气之下,她独自回了家。

刘星因为最近迷上《三国》游戏,在历史课阶段性考试中得了班里的第一名。而家人却认为刘星作弊。他妈妈还去学校主动替刘星承认错误,致使刘星无颜去学校上学。于是他去找爸爸,爸爸劝他去学校。刘星觉得没有人相信他,很是伤心。

放学回到家,夏雨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还嚷着叫妈妈拿喝的。妈妈下班回来很累,正在厨房忙着,忍不住说了两句,夏雨满脸不高兴,把门一关,进了卧室。

提问:假如你是他们,你会怎样跟妈妈沟通,既能达到自己的一些要求或愿望而又不伤双方的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每小组着重选择一个案例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

2.教师归纳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1)认真倾听。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原因。

(2)主动表达。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谈自己在学校的情况、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说话前先笑一笑,表示友好。说话前夸父母,说的话就容易让父母听进去。

(3)换位思考。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不随意发脾气、顶嘴。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主动道歉。与父母有冲突后,冷静一下,主动承认自己错误的地方,定能赢得父母的谅解。

(5)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扫卫生,体会爸妈的辛劳。边做事情,边交流。

3.角色扮演

各小组选择一个与父母曾发生不愉快的情境,做好准备后,推选2~4位同学(1人旁白)上台扮演。各小组表演后,师生共同点评。

准备时教师引导:注意使用沟通的技巧、方法,把爸爸、妈妈、自己说的话(包括表情和动作等)扮演出来。

学生设计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情境:

A.穿衣打扮。父母看不惯前卫打扮或穿得少……

B.父母唠叨。周日,老爸出差在外,老妈要加班,家里就我一个人,但妈妈不时地打来电话……

C.学习。阶段成绩不理想,老师要求家长在试卷上签字……

D.交友。父母不允许自己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一起玩……

E.娱乐爱好。周六下午想外出和同学一起打篮球……

F.零用钱消费。父母规定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不能买……

G.课外读物。除名著外,与功课无关的课外读物父母不让看……

H.隐私。偷看日记……

三、感动瞬间

教师小结:回头看矛盾冲突的背后,实际上不管何时何地,父母始终以他们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成长。在此时此刻,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感天动地的父母之爱。

有一个故事可能用感动天地来形容,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张照片(出示照片)。

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在北川县救出了一个孩子,救出孩子的时候,发现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他母亲死亡的时候,双膝跪在地上,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起身体,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位母亲临死前是多么渴望保护自己的孩子。救援队长在这个母亲的身体下面找到了这个孩子,他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只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当时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打开被子作检查的时候,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年轻的妈妈用娇弱的身躯支撑起了孩子生存的天地,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也做过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

说一说: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现场拔通家长的电话。)

四、让爱住我家

父母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是我们最亲最亲的人,是我们永远永远的朋友。下面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近父母,常和他们说说。

以说唱音乐风格的形式,师生一起说唱自我暗示语:

爸爸,妈妈,我想常和你说,我想常和你说;

大事、小事、学校事,还有我的心事;

成绩不理想(啊),我会很努力;

习惯不太好(呀),请你多提醒;

娱乐(啊)活动(啊),请你多支持;

爸爸,妈妈,我想常和你说,我想常和你说;

我自信,我快乐,我爱你们,我―爱―你―们!

最后,在《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本次辅导活动。

【课后反思】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增加,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疏远,觉得父母的唠叨、关爱是一种负担,出现了所谓的“心理反抗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让学生认识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营造愉悦、融洽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学会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本节课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把齐唱学生熟悉而喜欢的电视剧《家有儿女》主题曲《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作为课前热身,从学生谈《家有儿女》中儿女与父母发生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己家庭中与父母之间的开心的和不愉快的事,并发现影响事情结果的真正原因在于“沟通”的好与差,从而将问题引向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的讨论。通过《家有儿女》中三个故事的分组讨论,归纳出沟通的小技巧,再以角色扮演来实践一些沟通技巧,以说唱一段自我暗示语来增强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勇气和信心。本节课的辅导过程富有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深切地感悟到与父母沟通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初步学会了采取理解、信任、反省和控制情绪等积极的心理学方法和技巧来处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各种矛盾。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气氛活跃,学生体验和感悟比较深刻。但在学生角色表演后的点评环节,教师的问题设计指向性不够明确,如“表演好在哪里,哪里不够”,而应指向“表演中沟通技巧哪些运用的好,哪些技巧运用的不够”,教师的点评和小结应更简洁、精炼;另外,本节课还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资源,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家长参与课堂。

(稿件编号:110106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台州,31805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何 妍 吴九君 终校/于 洪

上一篇:初中生亲子关系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激发学习兴趣 改变厌学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