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9-09 08:53:43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摘 要: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是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进入初中后,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打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值得研究。

关键词:激发兴趣;表扬鼓励;提高效率;及时小结

初中数学是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的不适应,如学习内容和研究对象的不适应;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思维方式的不适应,而致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感觉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太单调、太抽象,逐渐陷入厌学的困境。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打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值得我们探索,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些看法:

一、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课程要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比如:生活中你遇到的买房买车的问题,你去商场买东西打折的问题,你经商如何盈利的问题,存款利息的问题,抽奖中奖率高低的问题……如果你学好了数学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省力省时又省钱。

二、以引人入胜的导入带学生进入自主探索的佳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般来说,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下面是教学中引入的常用方法:

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一个解释或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纸板,按课本上的要求动手拼图,亲身体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从拼图(如图)中思考推理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1)∠A、∠B如何移到顶点C位置?

(2)这两个角分别构成了一对什么角?如何保证他们相等?

由上述思考,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作AB边的平行线,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设置悬念创设学习数学情境。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的意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认为与本课教学内容看似无关但实质紧密相关的问题,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思维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升旗后,怎样测量旗杆有多高?生:“爬上杆顶,用米尺量。”师:“爬上旗杆对国旗不尊重且不安全,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从而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教学。通过这样的设置悬念,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探寻新知。

三、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表扬和鼓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励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励要抓住时机,当学生有闪光点时;当刚开学学生学习数学热情高涨时;当学生小测成绩进步获得成功享受喜悦时;当学生有悔悟之意想纠正错误时等都可以成为激励的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不仅要对小组进行总体评价,而且对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进行表扬,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团体的力量、自身的价值。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及时的小结,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些教师往往注重练习而忽视小结,学生不明白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是什么。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困惑。通过小结,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晰地知道本节学习的内容、重难点、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解题格式的规范等,知道似懂非懂的地方,下课之后可以及时加以解决,避免留有的遗症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我们要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小梅.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6(3).

[2]李霞.调控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率.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5).

上一篇: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研究